汤阴岳飞庙:日军留影、炮打秦桧、岳王夫妇
发布时间:2025-07-03 19:58 浏览量:8
汤阴历史悠久,境内“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羑里城的存续至今,足以证明之。而境内纪念乡子邑人——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岳飞庙”,则自赵宋王朝后成为邑人祭祀、文人拜谒、将士出征宣誓的神圣之地,以身报国、金瓯无缺变而为不灭之民族圭臬准则。
位于汤阴县城内岳庙街的“岳飞庙”,又名“精忠庙”、“宋岳忠武王庙”。
其庙,旧在县南关外。“汤阴虽王(岳飞)梓里,然因地非宋有,故由金迄元祀典不举,仅乡人于南关外立庙私祀,然规模狭隘、制度未称”。至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1450年——1457年)初,侍讲徐有贞题请改建城内立庙如钱塘之制。落成,赐额为‘精忠之庙’,徐有贞为之记。
照片中,“三间六柱五楼柱不出头”的牌楼,雄伟壮观、瑰丽奇特。其坊额“宋岳忠武王庙”,为明孝宗朱祐樘赐。坊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明万历年间彰德府推宫张应登(内江人)所题之“忠”“孝”两个大字。
庙前为纪念岳飞的庙会表演。
此庙会创始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香火不断,城乡民众来此参会祭拜,络绎不绝。
1935年3月19日(阴历2月15日,岳飞诞辰日),河南省党务办事处联合汤阴县政府在汤阴大祭岳武穆,以使全民咸知爱戴民族英雄。“前来参加者,有五万人之多”,河南省党部设计委员会陈泮岭携带祭文、告同胞书致祭,河南省政府派第三区专员方策一并致祭。
其祭文有“夭薨至今,不及千年,倭奴肆扰,邦国摧残,满洲之亡,热河沦陷,血溅沪滨,腥瀰关山,华北岌岌,海岸不全,嗟我民族,前途危险”句,国运如此,岂忍坐视?
之后,1936年和1937年在河南主政的商震、刘峙均至汤阴举行岳武穆祭奠,并担任主祭。其中1937年3月27日的(岳飞诞辰834周年)祭奠活动,“(汤阴公共运动场)当晚燃放烟火,有‘炮打秦桧’等玩艺。”
入坊,其右为“施全祠”三间。祠中间有施全刺桧铜像,旁左有隗顺塑像及其身后之“宋义士隗顺之碑记”,“右侧并有明张应登所撰‘谥义烈将军施公碑’一方,详述私谥理由。”
与岳飞义结金兰的施全,对秦桧诬害岳飞极为愤恨。在岳飞遇害八年后藏于众安桥下刺杀秦桧,行刺未成被捕,被磔刑处死。后人建祠以资纪念。
祠前石阶下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罗汝楫)五奸党铁跪像,皆向于庙正殿内岳飞塑像。秦桧、王氏双手反缚于身后,余三奸人戴枷锁于身前。施全像与五跪像呈镇压之势(1980年重铸,反缚双手)。跪像背后立柱有清人刁承祖所撰之楹联——“蓬头垢面跪阶首,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然日倭入侵、国势岌岌,此楹联也被改为适应情势的内容。其上联为“壮志犹存假剑气光芒斩枭汉奸首级”,下联字迹模糊难辨,仅可见“英风宛在”等字。“默佑桑梓”的横批,也寄托了百姓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思念。
此时,五跪像已呈残破状,其中三躯头(秦桧、王氏、张俊)已击落,想铁铸之奸党像如此境况,其在时下国运不堪之际亦属正常。一日军军官立于这些遗臭万年的奸党逆臣旁留影,非憨即傻,抑或臭味相投!
日军随军记者,在1938年2月12日占领汤阴县城后,相继拍摄了多张城内景物的照片,其中关于岳飞庙的有多张。
不过,这张山门照片,日军记者却注以“汤阴城内孔子庙”,真是无知到底了!
古朴庄严的仪门,是旧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地。拜谒岳庙之人除帝王外,均不走仪门,而是沿仪门左右两侧之掖门而入。
正殿前留影的日军。
正殿面阔五间,其正门上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楹联、横批为“乃武乃文”,此系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5年)榜眼何金寿所题,意为岳飞既有武功又有文德。
照片中门额上之“故乡俎豆”匾额,系慈禧题写,意谓汤阴祭祀岳飞礼仪后世流传。乾隆皇帝曾有“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诗句,流露出对岳飞的赞美同情以及对赵构秦桧辈的谴责声讨。
大殿雕饰精美的暖阁内所供奉的岳飞着铠甲塑像,显出岳飞气宇轩昂、英姿勃勃。
阁门左右“夫子至今有耿光,凛凛生气”联,取自洪迈《容斋随笔》言田横句,“韩退之(韩愈)道出其(田横)墓下,为文以吊曰:‘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其英烈凛然,至今犹有生气也”。
大殿之后为寝殿五楹,中供岳飞夫妇塑像。上有垂莲柱出挑的暖阁颇显民族建筑之风,雀替的出现装饰也让暖阁秀雅庄重。
阁内,头戴幅巾、体型健硕微胖的岳飞,正以炯炯有神的目光端视前方,其夫人李娃则端庄淑雅、双眸微合。
大殿左壁嵌有岳飞手书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连题跋共七石,此系汤阴岳飞后裔家藏真迹上石。
书法内容为岳飞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三月用行草体书写的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
其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句千古流传,这与转战南北欲捣黄龙的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喟叹,可谓同工异曲、千古知音。
殿庭东侧有《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穹碑一方,据载,此系栖霞石刻转摹,在栖霞者碑阴尚有桑悦题跋,此则无之。
诗作于绍兴五年(1135年)秋日,是岳飞为送张浚(字紫岩)北伐抗金除奸的赠别之篇。
岳飞以苍劲的书体寄怀心愿,其中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句与《满江红》所写之“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志向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