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好人】方根水:献身乡村教育事业42年的“独臂校长”

发布时间:2025-09-03 16:57  浏览量:9

方根水,男,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新建区石埠镇乌城小学校长。1982年,高中毕业的方根水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臂,但他没有屈服,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第二年便来到新建区石埠镇田垅小学担任代课教师,从此扎根乡村小学42年。42年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左手写教案、写粉笔字,学会了操作电脑,还获得了大专文凭。他从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成长为校长。2004年,方根水从田垅小学调任乌城小学校长,他坚持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用心用情办好乡村教育,把一所普通的村小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质量优质学校。乌城小学教学质量逐年上升,2016年被新建区教体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他曾荣获“新建好人”、新建区优秀教师、新建区“三风”榜样人物等称号。

人生不怕行路难

1982年,高中毕业的方根水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臂,但他没有因此消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第二年,他来到新建区石埠镇田垅小学担任代课教师。

因右手缺失,方根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用左手写教案、批改作业。为了提高板书质量坚持苦练,写了擦、擦了写,一遍又一遍……夏天一身汗,冬天手上长满冻疮也从不放弃。如今,方根水的板书工整美观、遒劲有力。还学会了操作电脑。方根水潜心教学、忘我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相继获得了学科专业合格证、教师资格证、校长上岗证,并通过进修获得了大专文凭。方根水说:“虽然我的身体有缺陷,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家长信任、学生爱戴,是让我感到最高兴、最自豪的一件事。”

让山村孩子上好学

2004年,方根水从田垅小学调至山村的乌城小学任校长,面对统考成绩落后、管理制度松散的困境,在工作中,方根水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践行乡村教育使命,秉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的原则,毅然以革新者的勇气破局,直击顽疾,构建“三制联动”管理体系:牵头组织校务团队反复研讨,创新性推出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标准;绩效考核制,强化过程管理;末位帮扶制,促进全员提升。以制度刚性破解管理乱象,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以身作则,首创“校长示范岗”引领教风:每天第一个到校、巡查一次课堂、参与一次教研、走访一位教师、总结一日工作的“五个一”行动。他将办公室“搬”到教学一线,以“校长做给教师看”的示范效应,带动形成“教师跟着校长干”的实干氛围,让管理要求从“纸上”落到“地上”。

方根水以制度创新破题、以身体力行立标,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用改革与坚守回答着“如何让山村孩子上好学”的时代命题,诠释着乡村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带领山村教师焕发新活力

教师流动性大一直是村小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留住优秀老师,让他们安心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方根水构建“三维激励体系”:以教学成绩作为职称评审核心指标,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在妻子最初不解的情况下,以“教育是千秋业,个人得失为小节”的格局,说服家人支持从其微薄的收入中投入2000元设立“卓越教师奖”,激发内生动力;更以“教师成长第一责任人”的担当,优先推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打造出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在方根水的带领下,乌城小学教学质量逐年上升,近十年来,在石埠镇统考综合评比中连续名列前茅。2013年,他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2016年荣获新建区教体局“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