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离世后要做什么?老人说3年内,要做好这6件事,平安顺遂

发布时间:2025-09-04 10:58  浏览量:5

导读:亲人离世后要做什么?老人说3年内,要做好这6件事,平安顺遂。

#秋日生活打卡季##民俗讲究##

在民间,有两件大事最受百姓关注,那就是红事和白事。红事,就是喜事,主要就是结婚嫁娶、寿诞活动等;而白事,多指丧事,也就是为去世亲属办理丧葬事宜。对于红白事而言,往往白事大于红事,而且民间俗语有云,“白事到,红事叫,白事不请自到,红事不请不到”。这样足以可以看出,白事在民间的重要性。

说到白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尤其是亲人的离世,而且很多地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讲究,那么亲人离世后要做什么?老人说3年内,要做好这6件事,平安顺遂,哪6事?看老人怎么说。

根据民间记载,亲人离世后,前三年的讲究是最多的,而且也是最需要大家注意的,因为在传统习俗中一直有“三年守孝”观念,因为古人认为逝者去世后三年内尚未完全脱离尘世羁绊,需通过祭祀、守候等方式帮助其过渡。而这一习俗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生者心理恢复的关怀。 ‌具体讲究有哪些呢?

其一,避免喜庆活动

据悉,家里亲人去世后,古人认为三年内不宜参加或举办婚礼等喜庆活动,尤其是自己的直系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去世后,三年内更不能举办婚庆活动。因传统认为丧事属“阴”,喜事属“阳”,二者相冲可能带来不吉。‌‌而且传统上还认为子女需通过长期守孝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其二,避免穿红戴绿

传统习俗认为,穿红戴绿会与守孝的肃穆氛围形成冲突,甚至可能被视为对逝者的不敬。因此,在守孝的三年期间,人们往往会多选择素色衣物来穿,以示哀悼,也是为了表达对于逝去之人的敬重。 ‌当然,有些地区的这一讲究往往持续时间为49天或者100天,因此建议大家注意。

其三,避免过年贴对联

亲人去世后三年内不贴红对联的习俗,源于传统丧葬礼仪中的避讳原则和孝道观念。因为在古代,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而丧事被称为“白事”,强调白色为主色调。因此贴红对联与哀悼氛围冲突,被视为对逝者的不敬。而且古代讲究“守孝三年”,子女需暂停娱乐活动,穿着朴素以示哀思。为此过年就不能贴红对联了,这也是孝道文化的体现。另外,有些地区还有过年贴白色或素色挽联的讲究,其原因都是如此。‌‌

其四,避免串门走亲

亲人去世后,古人还有不串门走亲的讲究,尤其忌讳戴孝期间避免进入他人住宅。因为民间认为,此时逝者灵魂可能滞留家中,守孝期间进入他人家庭可能被视为将“晦气”带入,影响对方运势。尤其在老人去世时,直系亲属需遵守更严格的禁忌。当然,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不串门走亲的讲究往往持续49天,部分地区要求100天,少数地区是三年内。而这一行为禁忌,不仅是对逝去之人的敬重,还是对亲戚邻居的重视。

其五,祭祀规范

在民间,亲人离世3年内的讲究还包括49日祭祀 、百日祭、周年祭和三周年祭。这些祭祀行为都需要上坟祭扫,不能在家祭扫。而且祭祀时需准备酒肉、纸钱及纸制衣物,并且于上午10-11点前往坟地祭拜。而且第三年祭拜时,往往还要为逝去之人立碑,以此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与家族情感的延续。

其六,清明祭扫讲究

在古代,新坟三年内,清明祭扫时间往往是有讲究的。其中,头一年不过社‌,也就是说,第一年需在春社日前完成祭扫,避免影响耕种与收成。 ‌‌第二年不过清‌,是第二年需提前于清明节前完成,避免与家族集体祭祀冲突。第三年需在“正清明”当天,进行祭扫。

看得出,亲人离世后,三年内的讲究确实有很多。而这些讲究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值得大家去了解和学习。

总结,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家剧,农村新坟数量也在增加,此时村里的白事活动也会多起来,而对于亲人去世后,家人就需要跟随传统行事了,尽量尊重传统,不忘老传统,这不仅是对去世之人的爱戴和敬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传承。

话说,你们村都有哪些讲究?你觉得这些讲究值得遵循吗?可以留言,跟大家聊聊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