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章解读 好的领导无为而治 差的领导乱治 无为不是不作为

发布时间:2025-09-05 06:14  浏览量:7

《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欣赏: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是不是看着有点懵?别急,我一句句给你掰扯明白,用的都是咱们平时说的话。

第一句:“太上,下知有之”

大白话: 最牛X的领导人,底下的老百姓只知道有他这么个人存在,但感觉不到他天天在指手画脚。

举个例子: 就像空气一样,你离不开它,但平时根本注意不到它。公司里最好的老板,就是定好方向、给足资源,然后放手让员工自己干,大家感觉不到被管着,但一切井井有条。

第二句:“其次,亲而誉之”

大白话: 次一等的领导人,大家亲近他、疯狂给他点赞,夸他是个好领导。

举个例子: 这种领导可能经常给员工谋福利,做事亲力亲亲为,大家觉得他人真好,天天夸他。但老子觉得,这已经需要靠“人好”来维持了,不如第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高。

第三句:“其次,畏之”

大白话: 再次一等的领导人,大家怕他。

举个例子: 这种领导靠的是严厉的规章制度、惩罚手段来管理。员工在他面前战战兢兢,不敢说真话,只是因为害怕被罚才干活。很多小公司的老板就这样。

第四句:“其次,侮之”

大白话: 最差劲的领导,大家背后骂他、侮辱他,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举个例子: 这种领导没本事还没德行,朝令夕改,说话不算数。员工表面服从,心里鄙视他,一有机会就摸鱼反抗。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核心金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大白话: 你自己信用不足、说话跟放屁似的,就别怪别人不相信你!

老子的重点: 这是上面四种情况的根本原因。领导力破产,都是从失信开始的。你越是用严刑峻法(畏之)或者胡说八道(侮之),就是因为你自己信用破产了,别怪大家不服你。

最后一句:“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大白话: 所以啊,最高明的领导总是显得很悠闲,惜字如金,不轻易瞎BB(贵言)。等到事情都办成了,大功告捷了,老百姓都会觉得:“哦?这事本来就是这样的嘛,是我们自己搞定的呀!”

终极境界: 这就是老子最推崇的“无为而治”。领导不刷存在感,不抢功,不折腾。他把平台搭建好,规则制定好,然后自己一边凉快去了。最后事情做成了,大家都觉得是自己的功劳,充满了成就感。这才是管理的最高艺术!

总结一下给你听:

这一章老子其实就是手把手教人怎么当领导(或者怎么治国)。

他给了个领导力排行榜:

1. 顶级(王者): 存在感低,不折腾,百姓自在生活。(无为而治)

2. 优秀(黄金): 人好,大家爱戴他,但需要刻意维护形象。(仁治)

3. 一般(白银): 严厉,大家因为害怕而服从。(法治)

4. 垃圾(青铜): 垃圾,人人唾骂。(乱治)

核心思想就是: 别老想着怎么管别人、控制别人。你自己先做个说话算数、有信用的人(信),然后尽量少插手(贵言),把舞台让给大家。事情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这样天下就太平和谐了(自然)。

所以,下次你遇到个什么事都不管、但团队运行得特别好的领导,别怀疑,你可能遇到道家管理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