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情绪管理,也是最难掌握的
发布时间:2025-09-07 09:30 浏览量:6
在未来,我认为情绪智力(EQ),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将会是我们所需的几种能力之一。另一种当然是认知能力,也就是 IQ,而也许 AI 会在这一方面接管得越来越多。然而,情绪智力是一种人类的能力,并且将永远属于人类。IQ 预测的是你在求学阶段表现得有多好,以及你在职业生涯中能挣多少薪水,因为它决定了你能进入什么样的工作,比如成为企业高管、医生或律师。但一旦你进入了这些职业,其他人和你一样聪明。此时,情绪智力就发挥作用了。那些脱颖而出、成为杰出表现者或最佳领导者的人,往往都具备高情绪智力,而他们的 IQ 在这个阶段已不那么相关。
情绪智力是一组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个人技能。它是自我觉察、良好地管理情绪、共情、对他人保持敏锐感受,并把这些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和谐或高效关系的综合体。
关于情绪智力的讨论已有几个世纪。哲学家们曾说过“认识你自己”。那就是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意味着你知道自己正在感受什么,你明白这种感受如何塑造你的认知、想法,以及你的行动冲动。研究发现,那些缺乏自我觉察的人,很难在情绪智力的其他部分发展出优势。而那些高度自我觉察的人,却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发展出卓越。
自我管理指的是,当你感到烦躁、愤怒或焦虑时,能否妥善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让它们干扰当下必须完成的事情。如今,路怒症、枪击事件、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爆发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这也提醒我们: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已成为每个人都迫切需要的课题。
第三部分是社会觉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练习共情。你不仅知道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你还关心他们。这是你希望父母具备的,这是你希望配偶具备的,这是你希望爱人具备的,这是你希望朋友具备的。这也是你希望老师、医生、各种领导者——任何有影响力的人——所具备的。
情绪智力的第四部分是关系管理。你能否很好地处理冲突?你能否保持冷静并倾听对方?你是否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完整的融洽意味着你感到亲近,你觉得自己能够和对方合作,能够信任对方。
与 IQ 不同,IQ 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不会有太大变化,而情绪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它是被学习的,而且是可以学习的,而且可以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去学习。情绪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东西。它更像是去医院做一次体检。你会拿到血脂、好胆固醇、坏胆固醇等,大约十五个指标。情绪智力同样是一组能力,每个人在这一谱系中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局限。因此,如果你想提升情绪智力,首先要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情绪智力中最常见的“感冒”之一就是糟糕的倾听。你知道,我们常常想着自己要说什么,却没有真正去听对方说什么。我们会打断对方。我们会插嘴。假设你想要改变这一点。这其实是共情的基础——良好的倾听。所以,如果你想学会更好地共情,你可能会说:“我的习惯是打断别人、插话。我打算努力改变这种做法。我会把对方的话听完,说出我认为他们的意思,然后再说我的想法。”这是一种不同的行为顺序。
这一切归结到我们所说的神经可塑性——也就是大脑如何通过重复的经验而改变,而这正是习惯改变的基础。这有点像换一种方式交叉双臂。请先用你原来的方式交叉双臂。然后,再把另一只手臂放在上面交叉。感觉很不舒服吧?这就像改变习惯的感觉。因此,在倾听方面,你必须一开始就有意地努力。它可能会让你觉得不适。但随着坚持下去,它会越来越舒服,直到最终,它成为一个自动的习惯,能伴随你很多年。
情绪(非)智力
我曾经在世界各地与不同的听众交流,而我最喜欢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告诉我一个你爱戴的领导者和一个你厌恶的领导者,并说出一个让领导者如此优秀或糟糕的品质。基本上,你厌恶的领导者就是情绪智力低下的人。他们不会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会对人发火,他们缺乏同理心,他们无法与人产生共鸣,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而你爱戴的领导者,则是情绪智力高的人。
拥有一个具备高情绪智力的上司,意味着你不仅感到被激励、被鼓舞,而且感到被支持、被引导,你对自己被期待的事情有清晰的认识。你能够在最佳状态下奉献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在绝望、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勉强应付。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发现,情绪是会传染的,而且最容易从领导者向外扩散。领导者往往是强烈情绪的中心——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而西格尔·巴萨德(Sigal Barsade)所做的这项研究显示,如果领导者处在消极情绪中,比如非常焦虑,那么团队成员也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团队绩效就会下降。如果领导者心情非常积极,比如感觉良好、充满热情,那么人们也会感染这种积极的情绪,团队或小组的表现就会提升。
因此,领导者的情绪状态对于人们能否做好工作,其实比很多人认识到的要重要得多,尤其是很多领导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有一个让你厌恶的领导者,不幸的是,很多人确实有,那么你就不会尽全力。事实上,你更可能在有机会时立刻离开,尤其是当你有才华的时候。
所以,一个缺乏情绪智力的领导者实际上是在长期消耗整个组织。他们可能通过施压、制造紧张来在季度内取得一些成绩,但他们在透支员工,最终会失去优秀的人才。短期内,他们看起来也许不错。但从长期来看,那就是灾难。
我一直觉得,社会中的情绪智力越多,就越好。我认为我们会有更高效、更有爱心的父母来抚育孩子。我们在与朋友、爱人,甚至陌生人的互动中会表现得更加富有同情心。我认为我们也会更加关心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乐于成为情绪智力的某种“布道者”。当然,这个词语并不是我创造的,但我想,是我让它更出名。我只是坚信,这会让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