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卫华:扎根乡村杏坛三十六载的“最美教师”

发布时间:2025-09-11 07:05  浏览量:9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沈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三十六载杏坛春秋,她从青涩师范生成长为嘉兴教育名师;13000多个日夜坚守,她扎根基层三尺讲台,点亮乡村孩子眺望世界的眼眸。她叫顾卫华,是秀洲区新塍镇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前不久,她获评2025年度浙江省“最美教师”称号,成为嘉兴市今年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再来一轮抢答,思维有三个层次:看见什么、思考什么、还想探寻什么。接下来,男女生PK赛正式开始,大家加油!”——推开新塍镇中学八年级的教室门,热烈的讨论氛围扑面而来。顾卫华站在讲台前,笑意盈盈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互动。

这就是顾卫华的英语课堂,没有机械的死记硬背,只有思想的自由驰骋;没有单向的知识灌输,只有语言的鲜活实践。“我始终希望我的学生心怀自信、敢于创新。”这位老教师的话语里满是期许,在乡村英语课堂上,她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思考。

趣味课堂打破“哑巴英语”桎梏

“不管答案对错,能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就好。”顾卫华认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唯有多开口,才能打破“哑巴英语”的桎梏。

和城市学生相比,乡村学生在英语课上总显得没那么自信,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然而,在顾卫华精心打造的轻松英语课堂上,孩子们抛弃胆怯,敢于开口、敢于交流,敢于用英语畅所欲言。

“顾老师的英语课特别有意思,别的课堂大多以PPT和教材为主,顾老师会给我们讲很多课外知识,还教我们背单词的窍门,本来很枯燥的背单词好像也没那么难了。”学生李晨曦说。

古镇新塍是顾卫华的家乡,1989年,师范毕业的她满怀对教育的热忱回到家乡,走上讲台,成为当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初登讲台的场景,让她至今记忆犹新——孩子们嘴里说着蹩脚的“洋泾浜英语”,英语课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关于单词的“中文注音”,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学习方式。

从那时起,一个念头在顾卫华脑海中燃起,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教会家乡的孩子们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学英语,让他们通过英语感知世界。

要精进学生,必先精进自己。为了帮孩子们学好英语,顾卫华开启了一段漫长的“追光之旅”,她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攻读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还自学了教育管理。初出茅庐缺乏课堂实践经验的她,经常悄悄站在别的教室门口,认真观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如何授课。课余时间,她反复打磨教案,认真梳理每一个细节,还连续多次参加名师班培训。因为表现优异,她先后赴英国和加拿大交流学习,在更广阔的教育视野里汲取养分。

“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坚持学习、不断成长。”顾卫华笑着说。同时,她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每天都能有新收获。

言传身教点亮乡村教育明灯

深受学生爱戴的顾卫华,不仅是因为其出色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她把每一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全方位的关心关爱。

在顾卫华工作的前14年,她每年都担任班主任,对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都了如指掌。为帮助困难学生筹集学费,她曾四处奔走,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捐。她也曾把遭遇家庭变故无人照料的孩子带到自己家中,在辅导功课之余,还像妈妈一样为孩子洗衣做饭。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班里生活困难的学生较多,看到他们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顾卫华自掏腰包买来新衣服……这些沉甸甸的温暖成为留在学生心底的明媚阳光,在几十年后的同学会上,还有学生不断提到“像妈妈一样的顾老师”。

因为热爱乡村教育事业,顾卫华从不舍得离开。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后,多所城市学校多次向她抛出“橄榄枝”,邀请她到硬件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学校工作,但这番好意却被她屡屡婉言谢绝。有一年,她获得赴北京参加高端教育培训的机会,却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放弃:她正在带初三毕业班,班里的孩子即将参加中考,她不希望因为自己中途离开而让学生分心。

这份对于乡村教育的坚守与担当,不仅感动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更成为身边年轻教师的榜样。“从过去到现在,她早到晚归、潜心教学的师者风范从来没变过,她就像一盏灯,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也让我明白身为教师的责任。”新塍镇中学德育教师邓聪这样评价顾卫华。作为顾老师曾经的学生,重返母校任教的他清晰记得自己学生时代顾老师的模样:课堂上认真专注,对学生和蔼可亲。

在顾卫华的办公室里,珍藏着对她而言无比珍贵的“宝藏”,那是30多年来学生给她寄来的一封封手写信。“顾老师,是您让我爱上了英语。”“谢谢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也要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这些跨越时光的文字,是师生情谊最珍贵的见证,更是支撑顾卫华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讲台的力量源泉。

三十六载春秋流转,顾卫华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的广度,以热爱深耕三尺讲台的厚度。从初登讲台时面对“洋泾浜英语”的忧心,到如今在教育教学领域游刃有余;从自费为困难学生购置衣物的温情,到婉拒城市学校邀约的坚守,她将教师的责任与母亲的慈爱揉进了13000多个日夜里。

那些藏在抽屉里的手写信,是学生跨越时光的告白,更是她教育生涯最珍贵的勋章。36年来,顾卫华从未停下“追光”的脚步,她以自身为炬,照亮乡村孩子眺望世界的眼眸,更为“最美教师”写下最生动的注脚。这份扎根乡土的赤诚,还将在岁月里继续绽放光芒,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奔赴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