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功高德厚——纪念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蔡畅逝世35周年‖蔡生
发布时间:2025-09-11 19:17 浏览量:11
功高德厚
——纪念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蔡畅逝世35周年
蔡 生
九十载人生历程,蔡畅用一生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件事——开辟妇女解放的道路,而这件事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1990年9月11日,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蔡畅在北京逝世。这位原名蔡咸熙的革命家,1900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双峰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以其非凡勇气和坚定信念,成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领路人。
蔡畅的一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缩影。她从年幼时起就展现出反抗精神——6岁时反抗缠足,15岁时为反对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这些早期抗争经历,成为她后来“妇女解放需靠自己去斗争”思想的萌芽。
一、早期革命与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蔡畅很早就认识到,妇女解放必须与革命事业相结合。1920年,她与向警予等发起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亲自赴法寻求真理。
在法国期间,她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开始坚定地把共产主义信仰和妇女解放事业连接在一起。
1925年回国后,蔡畅立即投身妇女工作,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委书记。她明确提出:“妇女解放一定要和国民革命结合起来,妇女解放一定要和工人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
二、以生产为中心的革命理念
蔡畅对妇女解放事业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她深刻认识到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关键。她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在江西革命根据地时期,她带头下田犁地,打破“妇女犁田耙地,要遭雷劈”的封建迷信,推动了苏区妇女参与生产的高潮。抗日战争时期,蔡畅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明确提出妇女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这一理念使陕甘宁边区有16万多名妇女参加纺纱,6万多名妇女织布,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三、培养妇女干部与国际交流
蔡畅十分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坚持“在斗争中发现和培养新干部”。1932年,为了调任江西省兴国县团委书记李美群出来工作,她亲自住到李美群家中做了9天说服工作,最终打动其婆婆。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对蔡畅评价说:“大姐,你要桃李满天下咧!”这是对她重视培养女干部的高度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畅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职,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担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蔡畅还率领中国妇女走上国际舞台。1947年2月,她代表解放区妇女参加国际妇联第一次理事会议。1948年11月,她当选为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妇女的声音。
四、人民心中的“蔡大姐”
蔡畅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蔡大姐”。她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渝、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甘为人民公仆的本色,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蔡畅去世后,一副挽联对她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为中华崛起妇女解放赴汤蹈火,功高德重与世同龄,当人民公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风亮节万代敬仰”。
如今,湖南省双峰县蔡和森纪念馆设立的“蔡畅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和修复的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成为湖南省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每年5月,家乡人民都会举办纪念活动,在《庆阳来了个蔡大姐》的诗歌朗诵中追忆这位伟大女性。
35年过去了,蔡畅倡导的“生产→经济独立→政治地位的提高→摆脱压迫、获得解放”这一妇女解放道路,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