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中年才明白,母亲是世上最“没福气”的人,但值得一生爱戴她
发布时间:2025-09-17 02:33 浏览量:6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到了中年,我才明白,母亲这一生,其实是世上最“没福气”的人。
小时候,我觉得母亲无所不能。一声呼喊,她总能在。饿了,她端来热饭;冷了,她递上棉衣。在我眼里,她是全家的顶梁柱。可等我长大,当家理事,柴米油盐一一过手,才忽然看透。母亲的一生,说是伟大,其实更多的是辛苦,辛苦得透骨。
她总在抱怨,钱不够花,米不够吃,心里总是发紧。小时候,我不理解她的唠叨。现在想想,那是生活压得她透不过气。屠格涅夫说过:“想想你的母亲,她对人生要求该多么微小,可命运落在她头上,却如此沉重。”这句话,放在母亲身上,再贴切不过。她的命,太苦。
母亲没有稳定工作,只会种菜养猪,还要打零工,换几个铜板。在半山腰的老屋里,炊烟袅袅,可她的背影,永远是弯着的。一边抱怨父亲挣钱少,一边提着猪食去喂猪;一边念叨家里拮据,一边还要去菜地扯菜。她精打细算,抠抠搜搜。父亲的烟酒,都要过问。
有一次,父亲抱怨:“你买的烟,老是自己灭火,难抽得很。”母亲只是淡淡说:“便宜烟,省点钱吧。”然后转身继续忙碌。过年时,餐桌终于丰盛,有肉有鱼,有热气腾腾的米饺。大家吃不完,准备倒掉,母亲抢着说:“让我来倒吧。”可隔天晚上,我却看到,母亲在厨房,偷偷吃着剩饭剩菜。那一刻,我的心狠狠揪住。连过年,她都舍不得对自己好一点。
老舍写过:“我母亲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我读时不解,如今却懂。再好的日子,到母亲手里,都变寒酸。
母亲五十多岁时,我们陆续成家立业。她本该歇下了,可生活没给她机会。孙辈出生,母亲笑呵呵地接过怀。这一抱,就是好几年。她说:“你们去好好上班,娃我来带,我身体还行。”我们信了,心安理得,把孩子放她怀里,就去忙自己的。母亲却常常力不从心。孩子哭闹,她抱到腰酸;孩子生病,她彻夜不眠。可是从不喊苦。
她带着行李进城,顺手就摆上几个花盆,种上葱蒜,让家里有点“老家的味道”。有一次,我发现她在空地上翻土,她笑说:“这里能种菜,省点钱。”周末时,她还非要回老家,说什么柑橘要施肥,红薯苗得插。带娃、做饭、种菜,母亲把自己当成保姆,却从未抱怨一句,反而说“不累”。可我看到她的背,越来越弯;看到她的腿,走得越来越慢。
母亲总说:“你们多赚点钱,家里就能更好。”她以为这是享福,其实呢?这是另一种受罪。别人带娃要工资,她带娃却要自掏腰包。她给孩子买零食,给我们烧饭菜,甚至还攒点小钱,贴补我们的日子。母亲就是这样,把自己当成附属,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活过。我们却常常忽略,觉得一切理所当然。母亲累了,还会被说“闲不住”。她明明辛苦,却总装作享受;她明明疲惫,却总说“我很好”。
到中年,我才明白:母亲不是没事做,而是没得选择。
母亲常说:“最大的福气,就是看到你们好好的。”她说得轻巧,却透着心酸。她自己没享过一天福,却总盼着儿女顺遂。她的笑,是寄托在我们身上的。
有一年过节,姐姐给了母亲一些钱。母亲收下,嘴里还念着“该留给你自己”。多年后,姐姐下岗,手头紧。母亲却从柜子里,掏出厚厚一沓存折:“给你,当初你给我的,我都存着,现在该用得上了。”姐姐哭了,我们也哭了。母亲一辈子抠抠搜搜,舍不得自己,却舍得儿女。
郑振铎说过:“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是的,母亲就是那个伴。我们顺利,她远远祝福;我们跌倒,她第一个伸手。她年轻时,把我们放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那种小心翼翼,如影随形。长大后,她把我们放在心上。电话里故意说“别担心”,却转头抹眼泪。
母爱啊,是一双洞悉一切的眼睛。我们走再远,都在她的注视中。可笑的是,我们以为她无所不能,却忘了,她也只是个女人。她把幸福给了别人,轮到自己时,却什么都没剩下。这就是母亲的“福气”。其实,这份福气,是从儿女身上借来的。母亲自己没有,她只是替我们存着。到中年,我才读懂这层意思。母亲口中的“随喜”,藏着多少委屈和放下。
母亲最擅长的,就是把苦,咽进肚子里;把笑,挂在脸上。有次我看到,她在厨房偷偷抹泪。转身出来,却装作若无其事。我问她:“妈,你怎么了?”她赶紧擦干眼睛,说:“烟熏的。”其实哪里有什么烟,分明是心里的酸,可她从不愿,把重担丢给我们。
母亲身体不好,常常腰疼腿痛。可她总说:“小毛病,不碍事。”我劝她休息,她却笑:“等你们安稳了,我再歇。”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心。等我们安稳?那她自己何时安稳?
知乎上,有人问过:“妈妈最让你心痛的瞬间是什么?”一位网友说,母亲做了腰椎手术,一年多都抑郁,常常觉得活不下去。有天,母亲哭着对孩子说:“就算妈死了,你也要好好活着。”孩子当场泪崩。我看完,心里也酸得不行。那句话,我的母亲也说过。
母亲就是这样,即便走到绝境,也要替儿女撑着,哪怕是最后一口气。她的眼泪,不是给自己,而是怕我们无助。所以,她总是别过脸哭。回头时,她又笑着。那笑很暖,可也很苦。
中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母亲的忍耐,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迫的。生活压得她低头,岁月逼得她坚强。她不喊疼,却早已千疮百孔。
母亲这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福气。可她偏偏,把所有的福气都给了儿女。年轻时,她省吃俭用,把好东西都留给我们。自己呢?一口不舍得。穿衣服,我们是新的,她是旧的。补了又补,还舍不得丢。吃饭时,我们先夹,她最后动筷,常常只剩些菜根。
读书时,我们需要学费,母亲就去借,不管多难,都得凑齐。结婚时,我们要嫁妆彩礼,母亲拼了命,把钱凑上。她从不为自己打算,却处处为我们想。她的一生,几乎都被我们占满。她没旅游过,没享过清闲日子,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留下。可她一点不怨,反而觉得,这是她的责任,是她的心甘情愿。
她常说:“你们过得好,就是我的福。”听起来伟大,其实心酸。因为她忘了,她自己也是一个人。她也需要被疼爱,需要有人守护。可现实是,她总是守护别人,到头来,自己却成了“没福气”的人。
中年后的我,才终于明白,母亲的价值,不是她过得有多好,而是她把我们托起,让我们走得更稳。她牺牲了自己,成就了我们的未来。她的一生,是苦,也是爱。苦里带爱,爱里带苦。想起古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付出,哪怕一生,也还不完。
六十岁的我,回望母亲的一生,才真正懂得,她过得有多不容易。她不是女强人,也不是幸运人。她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人。可就是这样,她撑起了家,喂大了孩子,还笑着送我们远行。
我常常想,母亲要是活得自私点,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苦?可她从没这样过。她习惯把好处让出去,把辛苦揽回来。别人眼里的“没福气”,是她心里的“心安”。
到中年以后,我才知道,母亲的世界,原来全是围着我们转。她没给自己留什么,留下的,是无数叮咛,和数不清的付出。她老了,牙齿掉了,头发白了,行动也慢了。可她的眼睛,依旧亮着,那目光,还是追随着我们。
每次回家,她总是忙着做饭,说:“别买菜,家里什么都有。”等开饭时,桌子上摆满了,她舍不得吃的东西,全留给了我们。我常常劝她:“妈,您也该享享福了。”她却摆摆手:“我这辈子,没啥福气。”听到这句话,我心口一酸。母亲啊母亲,你才是最大的福气本身。
她把福气给了我们,自己却两手空空。这就是母亲的命,苦到骨子里,却甜到心坎里。我忽然明白,母亲是世上最没福气的人,也是最值得爱戴的人。因为她没福气,却给了我们福气。六十岁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余生里,好好陪她,好好爱她。
愿她晚年安稳,愿她少一点辛苦,愿她知道,我们懂得她的不易。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刺痛人心。趁母亲还在,我一定要常伴左右,不再让她,觉得孤单。
母爱如水,细细流淌,润物无声。到中年才懂,已是迟。但不迟于行动,不迟于陪伴。母亲这一生没福气,让我来补偿她。哪怕补不全,哪怕来得晚,只要心意真,她就会笑。六十岁的我,终于懂得,母亲值得一生爱戴。因为她,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