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15 23:56 浏览量:6
仁寿县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地处成都正南方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仁寿古称陵州,因隋文帝赐名而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不仅是全国百强县,更是人文荟萃之地。
仁寿县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
1. 施大娘与施公桥的善行佳话
在仁寿县宝飞镇印河村的清水河上,有一座施公桥,这里流传着一位普通妇女感人至深的善行故事。清乾隆年间,河边一位在黄桷树下卖茶水和针头线脑的施大娘,目睹乡亲们过河艰难,特别是洪水季节无法渡河,甚至有人不幸溺亡1。
她省吃俭用,拿出积蓄50两银子,请来石匠在冬季枯水期耗时49天修了24个石墩,形成“二十四跳墩桥”,解决了当地人冬季涉水过河的难题。当地一位私塾先生被其善举感动,立碑题诗赞颂:“施大娘、功名长,拿出银子来修桥,行善积德美名扬。”1
十多年后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跳墩桥,又发生了迎亲队伍过河发生新娘和抬工溺亡的悲剧。施大娘在丈夫支持下,毅然决定重建更坚固的桥。她请人从河中捞起原石墩加深基础,又出资十两银子买来柏树木料,建成了“二十四跳墩木头桥”,并细心管理,洪水前派人收起木板,晚上还挂灯笼照明,被乡邻称为“大善人”1。
后来在乡民捐助下,桥最终被改建为更坚固的平桥。为纪念施大娘,此桥被命名为“施公桥”,成为仁寿县唯一一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桥梁。施大娘九十高寿去世后,依其遗嘱葬于桥头高地,永远守护着过往百姓1。
2. 金马河与挹仙桥的神奇传说
仁寿县城有一条金马河,河上有座金马桥,侧面还有口金马井,这些名称源于一个神奇的传说3。相传古时陵州(仁寿旧称)没有城墙,一条小溪穿城而过,水源奇缺,百姓挑水困难3。
战乱时期,一位逃难至此的女人得到当地百姓照顾。乱平后,百姓才知她竟是当朝皇后。皇后回宫后,百姓发现她留下的一面刻有“仁寿镜”的宝镜,派人送还。皇后为报答恩情,赐银修桥3。
修东门桥时,基坑总涌水难排。神奇的是,连续几天早晨,工匠们都发现基坑水明显减少,旁留马蹄印。守夜民工发现,竟有两匹闪闪发光的黄马在夜间来喝水。雄鸡报晓,马即消失——它们被认出是一对金马3。
桥建成后取名“金马桥”。但此后,附近井水常浑,庄稼夜间屡遭牲畜糟蹋。百姓守夜发现,竟是那对金马作祟,它们最终钻入桥旁井中,此井遂得名“金马井”3。
百姓求助在艳阳洞修道的张三丰。其弟子夜守逮住金马,牵行中遭土地菩萨阻拦。争执至西门新桥时,张三丰学鸡鸣引众鸡齐啼,土地菩萨闻声倒地,金马则钻入河中不见。百姓后将土地菩萨像供于桥头神龛,因此桥沾张三丰这位“领路神仙”的灵气,故得名“挹仙桥”,而河则被称为 “金马河” 3。
3. 奎星阁与丑秀才的悲喜传奇
仁寿县城中心的奎星阁,承载着一个关于功名、相貌与命运的悲喜故事5。相传仁寿曾有一位穷秀才,寒窗苦读,满腹经纶,终于在大考之年高中头名状元5。
然而按规矩,新科状元需拜见娘娘并为其插花。只因这位状元相貌丑陋,转身时心惊结巴,面容走形,惊吓到了娘娘。皇上大怒,将其降为七品县官。状元郁结于心,还未赴任便窝囊而死5。
状元死后,其冤魂托梦皇上,质问“中的是堂堂头名状元,却因相貌丑陋被活活冤屈致死”,求一安身之所。皇上初未在意,不料京城随后闹鬼,模样酷似死去的秀才。皇上方知失信,下旨在其故乡仁寿修建魁星楼以安其魂5。
楼内塑魁星托砚挥笔像,寓意“生不能得志,死后官运亨通”。此后,朝廷下令各地修建魁星楼,仁寿魁星阁即为其中之一5。
4. 黑龙滩的孝善神龙传说
仁寿县龙泉山下的黑龙滩,被誉为“川西第一海”,关于其由来,流传着一个动人的孝道故事7。
相传古时龙泉山住着薛姓寡妇与儿子薛娃,孤儿寡母,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薛娃偶然得到一颗能“空坛生米”的红珠,常用米接济乡邻,被誉“薛善人”7。
贪财主虎豺觊觎红珠,欲强夺。薛娃救母心切,吞珠化龙——原来红珠是上古苍龙龙丹。化龙后的薛娃为救母引水漫山,淹死恶人,却也因此被天庭问罪,镇压于伏龙观下7。
被锁的黑龙神魂常化道士惩恶扬善,深受爱戴,百姓建报恩寺感其德。后遇一蛐蟮成精的恶蛟危害乡里,黑龙奋力相搏,因龙身人足不敌,得泥菩萨相助才除灭恶蛟7。
玉帝感其孝善,欲点化其为金龙,掌辖四海。但黑龙竟拒封赏,只因“母亲,我将永远珍惜我的这支脚”。玉帝深受感动,封其为“孝善神龙”,令其永驻合龙滩。此后,合龙滩便改名为“黑龙滩”7。
5. 福隆桥与富隆桥的一字之争
在仁寿县天峨乡中合村,有一座名为福隆桥的古石桥,关于其桥名,曾有一场有趣的“一字之争”9。
“湖广填四川”的先民安居后,捐资在无名河上修了一座石桥。饱读诗书的乡贤黄鑫龙秀才为之取名“福隆桥”,寓意“造福于四县人民”,追求综合的福气,而非仅财产之富9。
地保请县长题字,县长收银后却题了“富隆桥”。地保欲照刻,黄秀才坚持己见,改用“福”字。踩桥典礼日,县长发现题字被改,勃然大怒,将黄秀才带回县衙问罪9。
黄秀才在县长面前坦然陈词:“福比富要深厚广泛...富只是福的一部分...您当县长,还是追求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县长为其见识折服,不仅未加责罚,反而以礼相待9。
虽黄秀才无恙归来,但地保为息事宁人,后竟安排人趁夜将题名碑砸烂丢河。石碑虽毁,“福隆桥”之名却深印人心,至今仍承载南来北往的行人9。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感谢点赞和收藏,编辑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