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19: 赵泰冥游记

发布时间:2025-09-19 19:38  浏览量:4

西晋年间,清河郡贝丘县住着个叫赵泰的读书人,字文和。他祖父曾做过京兆太守,也算书香官宦之后。赵泰打小就痴迷儒家典籍,捧着《论语》《礼记》能读一整天,遇到不懂的地方,要么跑去请教县里的老儒,要么自己闷在屋里琢磨,直到弄明白才肯罢休。

那会儿选拔人才靠察举制,郡里的官员见赵泰品行端正、学识又好,就举荐他为孝廉——这在当时可是踏入仕途的好机会,不少人求之不得。可赵泰却摇了摇头,说自己志在钻研圣贤之道,不想过早卷入官场纷争。后来三公府又派人来征召他,他还是婉言谢绝了。久而久之,“赵孝廉”的名声在乡里传开,大家都佩服他的淡泊名利。

这年赵泰三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某天他正在院里给学生讲解《诗经》,突然胸口一阵剧痛,像有把尖刀在里面搅动。他捂着心口,脸色瞬间惨白,话没说完就倒在地上,没了气息。家人慌作一团,哭着喊着要找郎中,可探探他的鼻息,已经全无动静。

按当地的习俗,人死后要先停尸几日再下葬。家人把赵泰的“尸体”抬到堂屋的木板上,盖上白布。奇怪的是,过了大半天,有人摸了摸他的心口,竟还是暖的,而且他的手脚还能轻轻屈伸,不像是真死了的样子。家人又惊又喜,抱着一丝希望守在旁边,可一天、两天……直到第十天,赵泰还是没醒,只是心口的暖意一直没散。

第十天傍晚,守在旁边的家人突然听见赵泰的喉咙里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像下雨前的闷雷。没等众人反应过来,赵泰猛地睁开眼睛,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他坐起身,眼神里满是茫然,仿佛刚从一场漫长的梦里醒来。

家人围着他问长问短,赵泰喝了碗温水,才慢慢说起自己“死”后的经历——

那天他倒在地上后,只觉得眼前一黑,身体轻飘飘的,像被风吹着似的。没多久,他看见一个穿着古装的人走到自己跟前,没说话,只是朝他摆了摆手。接着又过来两个汉子,骑着黄色的马,身后还跟着两个随从。那两个汉子走到他身边,一左一右夹着他的胳膊,不由分说就往东边走。

赵泰想问问这是要去哪儿,可嘴巴像被堵住似的,说不出话来,只能跟着他们走。不知走了多少里路,前面出现一座巨大的城池,城墙又高又陡,颜色是青黑色的,看着就透着一股寒气。那两个汉子带着他往城门走,一路上没见到一个行人,只有风吹过城墙的“呜呜”声,让人心里发毛。

进了城门,又过了两道门,里面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瓦屋,大概有几千间。瓦屋前站着几千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一个个面无表情,像是在排队等着什么。不远处有几个穿黑衣服的官吏,手里拿着竹简,正一个个核对排队人的姓名。

“核对完了,把名单呈给府君。”一个官吏高声说。赵泰顺着名单看过去,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三十位。没过多久,那官吏点了点人数,带着赵泰和其他几千人一起往里走。

穿过几排瓦屋,来到一座大殿前。殿上坐着一个身穿官服的人,面容严肃,应该就是他们说的“府君”。府君面朝西坐着,接过官吏递来的名单,一个个仔细核对。核对完后,府君指了指南边,对旁边的官吏说:“把他带到那边的里门去。”

赵泰跟着官吏往南走,走了大概半里地,来到一扇门前。推门进去,里面竟是一座宽敞的大殿,殿中央坐着一位身穿白衣的长者,面容慈祥,周围围着不少人,手里都捧着书卷,像是在听讲经。

“这位是名世尊,专门度化世人的大师。”带他来的官吏轻声说。

赵泰刚站定,就见名世尊开口对旁边的人说:“把恶道里的人都带出来听经吧。”没过多久,就有几千人被带了进来,官吏悄悄告诉赵泰,这些人加起来有一万九千人,都是从地狱里出来的。

“能到这里来的,都是曾经信奉佛法的人,就算生前有过过错,只要还有向善之心,就能得到度化。”名世尊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接下来七天,你们就留在这里听经,根据你们生前善恶的多少,依次免除罪过,重获新生。”

赵泰在殿里待了七天,每天跟着众人一起听经。期间,他亲眼看到有十个人听完经后,身体慢慢变轻,最后飘向空中,消失在大殿的屋顶上——官吏说,那是他们的罪过已经全部免除,去转世投胎了。

七天后,赵泰跟着其他人走出大殿。刚出门,就看见不远处还有一座城,比之前见到的城池还要大,方圆有二百多里。城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受变形城”。

“这里是专门给地狱里受完惩罚的人变形的地方,根据他们生前的罪过,变成相应的动物,偿还因果。”带他来的官吏解释说。

赵泰跟着官吏走进城里,只见城里有几千间土屋和瓦屋,每间屋都有不同的房舍,有的简陋,有的稍微整齐些。城中央有一座高大坚固的瓦屋,屋檐下的栏杆上还雕刻着花纹,看着很气派。几百个官吏坐在里面,手里拿着文书,正一个个核对记录。

赵泰凑过去看,只见一个官吏指着文书对旁边的人说:“你看这个,生前喜欢杀生的,要变成蜉蝣,早上出生,晚上就死,体验生命短暂的痛苦;抢夺别人财物的,要变成猪羊,被人宰杀,偿还抢夺的罪过;荒淫无度的,要变成鹤、鹜、鹰、麋这些鸟类或走兽,一生漂泊不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要变成鸱枭、鸺鹠这些夜鸟,只能在夜里活动,见不得光明;欠人钱财不还的,要变成骡、驴、牛、马,帮人干活,偿还债务。”

赵泰跟着官吏在城里走了一圈,看到不少人走进不同的房舍,有的进去后没多久,就变成了一只鸡,扑腾着翅膀从窗户飞了出去;有的变成了一头猪,被官吏赶到城外的圈里。他越看心里越震撼,原来生前的每一个举动,死后都要一一偿还。

看完变形城,官吏又带着赵泰回到之前的水官住处。水官见了他,笑着问:“你是谁家的子弟?犯了什么罪过,会来到这里?”

赵泰连忙把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还问水官:“我只是突然心痛就没了气息,也没做过什么坏事,怎么会来到这里呢?”

水官拿起桌上的文书翻了翻,笑着说:“你确实没什么大的罪过,只是地府最近在核查人间的善恶,刚好你的阳寿还有一段,又因你生前品行端正,才让你进来看看,也好回去后告诉世人,善恶终有报,要多行善事。”

说完,水官递给赵泰一杯水:“喝了这杯水,你就能回去了,只是回去后,要把你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告诉大家,让更多人明白因果循环的道理。”

赵泰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刚喝完,就觉得眼前一黑,再次失去了意识。等他醒来时,就发现自己躺在家里的木板上,家人正围着他哭。

从那以后,赵泰像变了个人似的。他不再只埋头钻研典籍,而是经常走街串巷,把自己在阴间的经历告诉乡里人,劝大家多行善事,不要杀生、偷盗、搬弄是非。

“你们看那些生前作恶的人,死后要在地狱受惩罚,还要变成动物偿还罪过,多可怜啊。”赵泰每次讲起变形城的景象,都忍不住叹气,“咱们活着的时候,多帮邻居一把,多积点德,不仅自己心里踏实,死后也能少受些罪,多好啊。”

乡里人一开始还有些怀疑,可看到赵泰说得有鼻子有眼,而且他醒来后待人更和善了,经常帮着村里的孤寡老人挑水、种地,大家也就慢慢相信了。之后,贝丘县的人都变得越来越和善,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很少再发生争吵斗殴的事。

后来,赵泰年纪大了,朝廷又派人来征召他。这次他没有拒绝,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利用官职,把善恶有报的道理告诉更多人。他先后做了几个地方的官,每到一处,都以身作则,清廉公正,还经常给百姓讲因果报应的故事,鼓励大家行善积德。最终,他官至中散大夫,虽然官职不算特别高,却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赵泰活到七十多岁才去世。临终前,他拉着子孙的手说:“我这一辈子,最庆幸的就是那次‘死而复生’的经历,它让我明白,人活着不是为了名利,而是要多做善事,多积德行。你们以后也要记住,善恶终有报,只有心怀善意,才能活得踏实,死后也能安心。”

赵泰的故事在清河郡流传了很久,后来还被人写进了书里。其实,故事里的阴间景象或许是虚幻的,但其中的道理却是真实的——人活一世,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守善良的本心,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因为你种下的善因,终会结出善果;你付出的善意,终会在不经意间温暖自己,也照亮别人。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名利财富,而是那颗永远向善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