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晓明口述历史——帅气的父亲,英勇的铁道兵
发布时间:2025-09-22 10:11 浏览量:6
1955年第一次授军衔,祝自荣着礼服照。
【人 物 简 介 】
祝自荣:靖江市东兴镇旺稼村人,1921年8月生,中共党员。1940年6月参加革命,先后任中共靖江县旺稼乡支部书记、县委秘书、太和区委书记、县民兵总队副总队长、靖江县独立团靖西大队大队长、靖江县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中共靖江县委宣传部部长。1947年4月北撤后,兼任紫石县台南区大队长、如西县珊瑚区委书记、靖江县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参加恢复靖江根据地斗争,配合淮海战役作战。1949年1月参加渡江战役。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长期在铁道工程部队工作,先后参加了大兴安岭、鹰厦、成昆、包兰、贵昆、襄渝等铁路的建设。1976年调长沙铁道兵学院工作。曾获三级自由独立助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祝晓明:祝自荣之女。
【口述内容】
祝自荣 、刘一平夫妇。
二爷爷祝惟干领着我父亲参加革命
我父亲叫祝自荣,是靖江县东兴镇旺稼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那时候他还是江阴南菁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我叫祝晓明,是我父亲最小的女儿,也是他最疼爱的女儿。抗战胜利后,我父亲曾经担任过靖江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当时靖江独立团在苏中一带叱咤风云,打击敌人,赢得了人民广泛的拥护和爱戴。后来我回靖江的时候,经常有人会讲起我二爷爷、我父亲他们的革命斗争史。
我父亲讲过,有一次战斗,敌人冲过来了,我父亲和警卫员就往房子外冲。警卫员冲在前面,我父亲在后面。我父亲就被门上的一个挂钩把衣服钩住了,稍微晚了一下子,眼看那个警卫员中枪倒下,牺牲在我父亲的面前。我父亲的二叔,也就是我的二爷爷祝惟干,曾任靖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带领我父亲参加革命。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后来我二爷爷在广西工作,“文革”的时候被批斗,被抓起来,关起来,他就跟他的儿子说,你们以后要是没有饭吃了,你们就去找荣哥。荣哥就是我父亲嘛。这个事是前几年我到南宁去,跟我小叔叔聊天,他们跟我讲的。
这里补充介绍一下我的太奶奶,就是我父亲的奶奶,人家都叫她祝氏奶奶,我听当地老百姓讲,祝氏奶奶是当地十分开明、非常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一个老太太,虽然家中有近百亩地,家境比较富裕,但她仍送自己的儿子去参加革命,送自己的孙子去参加革命。
骑在父亲肩头,生命中温馨的回忆
从我记事起,我父亲就很少在家。渡江战役以后呢,我父亲就去当铁道兵了。铁道兵遇山开路,逢水架桥。为祖国的铁路建设,我父亲贡献了一生的力量。1953年初,父亲入朝参战,参加抗美援朝,当时他是铁道兵七师的干部部部长。仗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铁道兵就是要打造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回到国内后,我父亲一直是在铁道工程部队工作。1981年离休,后回到南京。离休以后呢,我父亲离家乡近了,那时候他身体还可以,经常和我母亲一起回靖江,差不多是一年一次。我父亲很喜欢跟老战友聚会,然后讲一些过去的历史。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拍了一个纪录片,讲当时渡江的。纪录片采访了我父亲母亲。那时候靖江人民为渡江战役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我母亲组织人员、船只渡江。
我出生在福建,两岁的时候到银川,再大一点呢就到了北京,住在北京玉泉路铁道兵大院。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到下班的时候,我们很多小孩就会到大院办公区和家属区中间的地方,接父亲们下班。我每次站在那,看见我父亲过来,我就跑过去,然后我父亲就会把我抱起来,扛在肩膀上,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老电影《南征北战》,我是翻来覆去地看,所以特别熟悉。里头有一个高营长,英俊潇洒,特别帅,是当时的全民偶像。我每次在电影里看到高营长,我就想,他真的很像我父亲,个子高高的,瘦瘦的,非常的潇洒。我父亲性格特别温和,风度翩翩,属于谦谦君子、玉树临风的那种。他个子高高的,大概一米七八的个,腰板挺直的,走起路来特别有精神。我骑在父亲的肩膀上,觉得特别威风,那是我生命中非常温馨的回忆。
到成昆线建设工地看望父亲
“文革”前一年,我10岁左右。母亲带我去看我父亲,那时他正在修成昆线。那时候的铁道兵真的好苦,打隧道的战士穿的棉袄的棉花全部露在外头。
当时,那个车子就在金沙江边上走,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就是湍急的河流。据说铁道兵文工团去慰问的时候,好多文工团员都吓哭了。后来人家都讲,铁道兵的司机到哪都能开车,因为多么险的路他们都能开过去。因为要修铁路,临时造的公路,都很窄,车子就是贴着山边上走,所以很多司机技术练出来,到哪都能开。但是,也有很多人真的就牺牲在那里了。在坑道里打隧道的时候,使用的全是干式风箱,好些战士都得了病,很多人都倒在那里,就埋在那里。有很多人家都没有钱去看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悲壮的。我记得进到一个坑道,坑道周围全是钟乳石,石头上长着那种多棱柱的水晶,特别漂亮,就像进了一个水晶宫。当时我开心得不得了,还捡了好几块石头带回北京。我们还带了一棵山上挖的野兰花回去,我记得特别清楚。
“文革”的时候,我们跟父亲在一起时间就很少了。那时候我父亲总是在出差,我母亲在学校工作,每天早上顶着星星、月亮出去,晚上又是顶着星星、月亮回来。
我们在铁道兵大院里吃食堂,自己去幼儿园上学。幼儿园院子原来是一个王府,里面有很多柿子树,我们每天下午的点心就是从柿子树上摘一个柿子吃。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柿子,我总觉得那柿子涩得要命。幼儿园每个星期五晚上可以回家,有大巴车送我们回去,星期天晚上又送回来。那时候,我就不怎么愿意去幼儿园。爸爸总是这么一夹(手臂做夹的动作),哈哈,就把我夹过去了,就把我送到车上去了。在大院里,我们自由地成长,父亲很少在家,他总是在出差,修鹰潭铁路、湘潭铁路,还有成昆线。家长不管,我们还是蛮快活的。
2023年2月,祝晓明(右)在口述历史现场。
父亲每次回家都晒得黑黑的。我母亲就开玩笑说,哎呀看你爸黑的,钻进煤堆里都找不出来了。后来呢,我父亲又到成都去,我们全家又都到成都去了,住在马家花园。那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我们在成都大概住了5年,那时候我哥哥姐姐都去当兵了,就我一个人陪着父亲母亲,跟他们在一起过了很长的时间。父亲非常严于律己,但对下属真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后来我接触到我父亲的一些下级,他们谈起我父亲都非常尊敬,说祝主任这个人真的特别好,特别平易近人,一点架子没有,能够解决的困难都帮人家解决。
父亲对我们言传身教,话不多,但他有时候会直接告诉我们不要去走后门,要靠自己的努力。我呢,其实挺让我父亲省心的,学习一直都挺好的。“文革”的时候,我母亲挨批斗,父亲在部队,我母亲就把我和我姐姐送到靖江,送到我外公那去了。我还在靖江的孤山小学上了一年学。那时候孤山西麓有一个烈士纪念堂,靖江牺牲的一些烈士都在那里头。学校也会组织我们到那个地方去。
二爷爷祝惟干、父亲祝自荣、叔叔祝志福和祝自玉,还有我姑姑祝自莹,他们都参加了革命,后来都做了领导干部。所以祝家在东兴、在靖江非常有名,讲到祝家大家都知道。我母亲他们家是孤山刘家,也是一门英烈。我外公也是一个老党员,是地下交通员。我二外公、三外公当时因为叛徒告密,牺牲了。我四外公是在苏北的一次战役中牺牲的。他们都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在靖江读小学的时候,有时会去看我奶奶,就到靖江县城去,有很多父亲的老战友、老部下都会讲起他们以前为革命浴血奋战的事情。我父亲有一些战友,没有渡江。土改了嘛,分田分地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就留在当地了。有很多的人在当地生活也不是特别好。我父亲每次回老家的时候都会去看望他们,给一些帮助。他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战友,在革命战火中结下的友谊,那都是非常的纯真,非常的纯粹的。
【采集时间】2023年2月10日上午
【采集地点】南京市鼓楼区锦江路政院新寓
【采集整理】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