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广州三甲医院骨科名医竟被患者持刀反锁重伤

发布时间:2025-09-23 18:44  浏览量:3

2025年9月22日上午10时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诊室内,一场蓄谋已久的暴力袭击打破了医院的平静。该院骨伤中心主任、广东省首位中医骨科博士后王海彬教授,在出诊时被一名男性患者持刀反锁房门,身中多刀导致多脏器严重损伤,经紧急抢救后虽脱离生命危险,但仍被送入ICU观察,后续恢复情况不容乐观。

名医突遭横祸:30年从医路戛然而止

王海彬教授是华南地区关节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深耕中医骨科30余年,主刀完成超2000台关节置换手术,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负责人及华南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培训基地核心成员。其团队年均完成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居华南首位,技术难度与复杂病例处理能力全国领先。

事发当日,王教授如往常般在周一上午门诊坐诊,两名研究生跟诊学习。据目击者描述,行凶者系王教授多年前接诊的膝关节手术患者,一周前曾复诊,此次携带刀具闯入诊室后迅速反锁房门。现场照片显示,诊室内血迹斑斑,王教授倒地昏迷,两名学生因被反锁门外未受波及。

“王老师手术技术高超,对患者特别耐心,我们都很爱戴他。”一名跟诊学生哽咽道。医院骨科公告栏旁,患者们自发张贴的感谢信与此刻的暴力形成刺眼对比。

暴力溯源:医患信任崩塌的冰山一角

警方通报显示,行凶者已被控制,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尽管具体动机尚未明确,但“多年患者复仇”的标签再次将医患矛盾推向风口浪尖。

这并非广州首次发生恶性伤医事件。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教授在家中被20年前患者持刀重伤,抢救43小时后不幸离世;2020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医生陶炯教授在门诊遭精神病患者无差别袭击,腹部、颈部多处受伤。

“医学不是万能的,但暴力一定是无能的。”广州某三甲医院医生在朋友圈感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医疗机构共报告伤医事件127起,其中三级医院占比超60%,骨科、急诊科成为重灾区。

安检缺位:医院安全防线为何屡屡失守?

事件发生后,医院安保漏洞成为舆论焦点。尽管事发后骨科住院部、急诊中心加强了安保巡逻,但患者普遍反映“平时门诊安检形同虚设”。

对比其他城市,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早在2019年便率先推行“先安检,后看病”制度,配备金属探测仪与防暴器械,首日即查获刀具十余把。北京市2020年通过《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三级医院建立安检制度。然而,广州多数医院仍未全面落实安检措施,安保人员以中老年为主,面对突发暴力时应对能力有限。

“我们呼吁医院增加安检仪、防暴器械,严禁携带刀具入院,同时加强青壮年安保力量!”微博用户“协和医生Do先生”的帖子获10万+点赞。一项网络投票显示,92%的网友支持医院强制安检。

行业哀鸣:当白大褂染上鲜血

王海彬教授的遭遇,再次撕开了医疗行业深层的伤疤。中国医师协会2025年调查显示,超70%的医生经历过言语威胁,35%曾遭遇肢体冲突。

“每次出诊都像在赌命。”一位不愿具名的广州医生透露,其所在科室已安装紧急报警按钮,但“真遇到持刀行凶,这些设备根本来不及反应”。

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卫健委紧急召开会议,要求全省三级医院24小时内完成安保评估,并考虑将安检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强制指标。与此同时,王教授的同行们自发在朋友圈发起#守护医者平安#话题,短短3小时阅读量突破5000万。

结语

当手术刀变成凶器,当诊室沦为战场,医患关系的裂痕已非个人之痛,而是社会之殇。王海彬教授在ICU与死神搏斗的同时,我们更需反思:如何筑牢医院的安全防线?如何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

此刻,让我们为王教授祈福,更期待法律之剑能斩断暴力之手,让医者仁心不再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