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君,却是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发布时间:2025-09-26 10:07  浏览量:2

自古百姓喜爱的皇帝、尊敬的皇帝都是为百姓作出了实事的皇帝,皇帝施行仁政让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善,大多都会成为百姓心中的好皇帝。而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皇帝,他是明神宗,因为他爱民如子,百姓们也很尊敬他,而朝廷中的文官却不喜欢这个皇帝,将他视为眼中钉。

隆庆六年,明神宗以十岁之龄继位,幼子继位大臣们手握重权,自是不愿放权,高拱作为一个十分有野心的大臣,为了不让皇帝握有太多权力,文臣可以分得皇权,高拱逼迫明神宗将批红、掌印交给司礼监。

高拱作为一个大臣,都敢如此逼迫皇帝,其他正直的官员自是看不下去高拱的做法,这个帮助明神宗同高拱作对的人是张居正,明神宗感念张居正对他的帮助,在他继位后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在成为内阁首辅后开始改革,推行考成法,而考成法是对官员的考评机制,这个制度让许多有才之士得以重用,有了出头之日,同时也清扫了朝廷中腐败的官员,这种制度类似于我们国家现在“拍苍蝇”、打“大老虎”。

皇权被成功架空,文臣内部利益开始自我分化,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太过正直,在此时成为文臣集团内部共同的敌人,张居正在长期的操劳和被针对后逝世,在张居正离世没几天,明神宗就找了借口将考成法废除,加强皇权以防分化

在秦汉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确立了官僚制,在封建王朝的运行体制内有相权和王权,相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皇权,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皇帝若是同丞相政治意见不同就会产生矛盾,皇帝会对丞相的忠心产生怀疑,西汉的灭亡就是因为“皇权太弱,相权太强”,多个王朝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是因为皇权弱,让其他人有了可乘之机

以至于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就深刻反思了前几个王朝灭亡的原因,于是朱元璋下定决心,计划将丞相制废除实行内阁制,实现皇权至高无上,没有权力可以同皇权抗衡,这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丞相制在我们国家实行了上千年,朱元璋就此废除,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没了地位和权力,让文官集团感到不安,他们的想法无法表达,集团内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朱元璋还重用宦官和锦衣卫,被重用的宦官都是皇帝身边可信赖之人,宦官用权基本上还是在代表着皇帝,而明朝的武臣多是皇帝的马前卒,让皇权进一步加强

在永乐时期内阁设立,宦官和武官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在景泰时期,许多重要官职被文官所占,文官恢复了许多权力。而文官权力变大就意味着宦官和武官的权力被削,由此爆发了夺门之变,文官集团又被狠狠地打击

皇帝坐在高位之上对于底下官员的争权夺利之事并不是不知道,但皇帝多是将双方的力量置于平衡的状态,因为两方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皇帝最希望看到的还是自己所拥有的皇权被扩大

直至到了明神宗时期,他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谋划不被文臣集团分权,还能通过宦官和武臣拿捏文臣,将文臣的权力明显地分化出去,使文臣集团开始崩裂。在明神宗刚即位时,文臣都认为他是一个好对付的皇帝,却没想到明神宗深谋远虑将眼光放的极远

明神宗是明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考成法,提高了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清丈田亩,重新编造鱼鳞图册,以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实行一条鞭法,简化征收手续,促进生产力发展;培养新人才,改革学校

明神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也获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尊重,明神宗深谋远虑,将文臣集团分化,也因此成为文臣集团的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