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青麂客
发布时间:2025-09-24 19:38 浏览量:13
乾隆三十七年,江南吴县出了桩奇事——城郊的万松岭上,忽然多了个“麂子精”。说是精怪,却从不害人,只在清晨时分,蹲在山道旁的青石上,用前蹄刨着地面,见了砍柴人便“呦呦”叫,若有人丢给它块麦饼,它便叼着往林深处跑,倒像个通人性的活物。
这事传到秀才柳彦卿耳中时,他正为赴省城秋闱的盘缠犯愁。柳彦卿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只靠着在私塾教几个蒙童糊口,眼看秋闱在即,连雇马车的银子都凑不齐。同窗劝他:“不如去万松岭碰碰运气?那麂子精听说认路,或许能带你找到山里的野参,卖了钱也够路费了。”
柳彦卿本不信精怪之说,可架不住窘迫,还是揣了块麦饼,背上行囊上了山。万松岭的松树长得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在地上织成斑驳的光影。他顺着山道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忽然听见前方传来“簌簌”的响动,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的青石上,蹲着一只通体青灰的麂子——毛色亮得像抹了油,眼睛是琥珀色的,正歪着头看他,模样竟有几分憨态。
图片为AI生成
“你就是他们说的麂子精?”柳彦卿试探着开口,将麦饼递了过去。青麂却没立刻吃,只是用鼻子嗅了嗅,然后叼起麦饼,转身往林子深处跑,跑几步又回头看他,像是在邀他同行。
柳彦卿心头一动,跟了上去。青麂跑得不快,始终保持着他能跟上的速度,穿过一片荆棘丛后,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小块空地,空地上长着几株绿油油的植物,叶子呈掌状,顶端还结着红色的籽——正是野参!柳彦卿又惊又喜,刚要上前挖参,青麂却忽然用前蹄刨了刨他的裤脚,然后朝着空地另一侧的山洞望去。
山洞里黑漆漆的,隐约能看见有微光闪烁。柳彦卿壮着胆子走过去,借着洞口的光往里瞧,竟看见洞里的石台上,放着一卷泛黄的书册,书册旁还摆着个青铜小鼎,鼎身上刻着古怪的花纹。他伸手去拿书册,指尖刚碰到纸页,青麂忽然“呦”地叫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图片为AI生成
“你是想让我拿这本书?”柳彦卿拿起书册,只见封面上写着“吴地舆图考”四个篆字,翻开一看,里面竟详细记载了吴县周边的山川地形、矿藏分布,甚至还有几处失传的古迹遗址标注。最让他惊讶的是,书末还夹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此册赠有缘人,若遇青麂相引,当为它解此桎梏。”
柳彦卿正疑惑“桎梏”是什么,忽然听见洞外传来马蹄声和人声。“就是这里!我看见那麂子跑进来了!”一个粗哑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几个穿着短打的汉子举着火把冲了进来,为首的是吴县有名的恶霸赵三,此人专靠盗挖山林资源牟利,听说万松岭有野参,便带着人来抢。
“柳秀才,倒是巧啊!”赵三看见柳彦卿手里的书册,眼睛顿时亮了,“这册子看着是个宝贝,不如给我,我赏你几两银子当路费,如何?”
柳彦卿刚要拒绝,青麂忽然挡在他身前,对着赵三等人龇牙,琥珀色的眼睛里没了往日的温顺,竟带着几分凶狠。赵三却不怕,挥了挥手:“先抓这麂子!听说麂子皮能卖大价钱,肉也细嫩,今天正好尝尝鲜!”
两个汉子立刻扑上去,青麂转身就跑,却没跑远——它的后腿不知何时,竟缠着一道细细的红线,红线另一端系在洞外的松树上,跑起来时被扯得紧紧的,像是被什么东西困住了。柳彦卿这才明白,字条里说的“桎梏”,就是这道红线!
“住手!”柳彦卿冲上去拦住汉子,“这麂子救过我,你们不能伤它!”赵三却不耐烦了,一脚将他踹倒在地:“敬酒不吃吃罚酒!给我打!”汉子们拳打脚踢,柳彦卿抱着头,却死死盯着青麂,眼看它就要被汉子抓住,忽然想起书册里夹着的字条,又看了看青铜小鼎——鼎身上的花纹,竟与红线的样式有些相似!
他忍着疼爬起来,抓起青铜小鼎,朝着红线扔过去。鼎身刚碰到红线,红线忽然“唰”地断了,化作一道青烟消散在空中。青麂得了自由,立刻转身扑向赵三,用犄角狠狠顶在他的腰上,赵三惨叫一声,摔在地上。其他汉子见状,吓得魂都没了,扔下火把就往外跑,连赵三都顾不上管。
青麂站在柳彦卿身边,用头蹭了蹭他的胳膊,像是在安慰他。柳彦卿揉了揉身上的伤,捡起书册和青铜鼎,对青麂说:“多谢你带我找到参和书册,如今你没了桎梏,也该自由了。”
可青麂却没走,只是跟着他。柳彦卿挖了两株野参,卖了二十两银子,足够秋闱的盘缠。临行前,他特意去万松岭找青麂,给它带了些麦饼,青麂却叼着他的衣角,往山洞的方向拉。他跟着进去,只见石台上的青铜鼎旁,多了一块玉佩,玉佩是羊脂白玉做的,上面刻着一只麂子,栩栩如生。
“这是给我的?”柳彦卿拿起玉佩,刚戴在脖子上,青麂忽然“呦”地叫了一声,然后转身跑出山洞,很快就消失在松林里,再也没出现过。
柳彦卿带着书册和玉佩赴了秋闱,竟一举考中了举人。次年春闱,他又考中进士,被派回吴县任知县。上任第一天,他就去了万松岭,却没再见到青麂。直到三个月后,他处理一桩盗挖古墓的案子,翻看卷宗时,忽然发现案中提到的古墓位置,竟与《吴地舆图考》里标注的古迹遗址一模一样。
图片为AI生成
他按着书册的记载,找到了古墓的入口,却发现里面早已空了,只在石壁上刻着一段文字——原来,这古墓是战国时期一位隐士的墓,隐士生前爱养麂子,死后魂魄附在麂子身上,守着古墓,以防盗墓贼侵扰。那道红线,是百年前一个道士设下的符咒,困住了麂子的魂魄,唯有遇到“心怀仁善、不贪私利”的有缘人,才能解开符咒。
柳彦卿这才明白,青麂不是精怪,而是隐士的魂魄所化。他回到县衙,立刻下令封禁万松岭,禁止任何人盗挖山林资源,又在山洞旁立了块石碑,刻着“青麂客之祠”,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去祭拜。
一年后,吴县遭遇大旱,地里的庄稼都枯了,百姓们急得团团转。柳彦卿想起青麂送的玉佩,便戴着玉佩去了万松岭的山洞。刚走进洞,就看见青麂站在石台上,琥珀色的眼睛望着他,然后转身往洞外跑。他跟着出去,只见青麂在一块空地上刨了刨,地面忽然裂开一道缝,涌出一股清泉。
百姓们靠着清泉救了庄稼,都说是柳知县感动了山神。柳彦卿却知道,这是青麂在帮他。他在清泉旁立了块碑,刻着“麂泉”二字,又让人在周围种了许多松树,渐渐地,万松岭的松树长得更密了,再也没人敢来盗挖。
柳彦卿在吴县任了五年知县,把吴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都很爱戴他。后来他调任知府,临走前,又去了万松岭。这次,他终于见到了青麂——青麂蹲在青石上,嘴里叼着一朵野菊花,见了他,便把菊花放在他面前,然后转身跑进松林,再也没出现过。
图片为AI生成
柳彦卿把野菊花夹在《吴地舆图考》里,带着它去了新的任地。往后的日子里,他不管到哪里任职,都会带着那本手札和玉佩,也总会在当地种上些松树。有人问他为何对松树和麂子这般偏爱,他便会说起万松岭上的青麂客,说起那段奇遇。
许多年后,柳彦卿告老还乡,又回到了吴县。他在万松岭旁盖了间茅屋,每天都会去青石旁坐一坐,像是在等什么。直到临终前,他让家人把《吴地舆图考》和玉佩放在他身边,轻声说:“青麂客,我来还你书册了……”
据说,柳彦卿去世的那天夜里,有人看见万松岭上有一道青灰色的影子,蹲在他的坟前,“呦呦”地叫了一夜,像是在送别一位老朋友。而那本《吴地舆图考》,后来被存放在吴县的藏书楼里,书页间的野菊花,虽过了几十年,却依旧保持着新鲜的模样,仿佛还带着松林里的清香。
往后的岁月里,吴县人都知道,万松岭上有个青麂客,是位心怀仁善的隐士所化,若有人遇到难处,只要心怀诚意去松林里走走,或许就能得到青麂客的帮助。而柳彦卿与青麂客的故事,也成了吴县的一段佳话,被百姓们口口相传,直到许多年后,依旧有人会对着万松岭的方向,说起那位清廉的柳知县,和那只通人性的青麂。
- 上一篇:聊斋志异: 狐客
- 下一篇:马科斯消失多日后,突然和中国大使见面,罕见对中国释放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