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真的关心底层民众么?还是仅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
发布时间:2025-09-27 22:36 浏览量:3
君子论迹不论心,这是真理。一个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不影响别人,也不犯罪,更不是什么错误。
如果从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这个世上就没有好人。
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想法。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是从对方的实际行动出发的。只要他做的事情是对大家有益的大好事,他就是英雄。
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是属于公职,不能以私德而论。哪怕他私下再怎么无耻,再怎么没有下限,只要他身为皇帝的时候,做了皇帝该做的事情,尽职尽责,为百姓谋到了福祉,他就是一个好皇帝。
就像李世民,他为了皇位,囚父、杀兄、弑弟、淫嫂、灭侄除根,比起史书上记载的他表叔杨广的荒淫无道,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作为皇帝,他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万国来朝,把国家带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被现代人评为七世纪最强的碳基生物,天可汗,他就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照样是千古一帝,受万世敬仰。这就是他的行为带来的评价,而不是他心里的想法。
朱元璋也一样,不管他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也好,还是私心作祟也罢,他的行为确确实实是给百姓带来了福利,这就是对底层百姓的关怀。
他几乎杀光了开国功臣,背上屠夫的骂名,带来的好处却是没有这些骄兵悍将欺压百姓,国家稳定,百姓安康。
他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贪二十两就是死刑,贪五十两就是剥皮实草,看似狠辣无情,却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遏制了从元朝遗留下来的贪污腐败之风,每杀一个贪官,意味着无数百姓避免了家破人亡。
好多人总说,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偏心,让他们生活过得富足。却从没想过,朱元璋也只是一个凡人,护犊之情乃是常理。他
从小受尽苦难,好不容易当了皇帝,让自己的儿子过的好一点,比起他的功绩来说,这无可厚非。
至于后来的百万宗室吃垮大明,那是后代皇帝没有因时制宜调整政策,怪不到朱元璋的头上。
但是朱元璋能为了百姓,把欺压百姓的秦王朱樉打个半死,能把欺压百姓的鲁王朱檀在早夭后加上恶谥“荒”,遗臭万年,用来警醒子孙。没有其他任何皇帝为百姓能做到这个地步,这是很难得的,从侧面压制了皇子皇孙欺压百姓的恶行。
也许有人会说,朱元璋这是轻拿轻放。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古代虽然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你见过哪个皇帝真的这么做的?
律法是来要求被统治的人的,不是来给统治者上枷锁的,古来如此。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民主思想,去要求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让众生平等,这不现实。封建之所以叫封建,就是因为人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等级森严,不可违背,这是铁律,也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如果反其道而行,那就是与所有的贵族为敌,也是动摇国家根基,这是不现实的。
朱元璋能在律法的夹缝中,为百姓谋福祉,这是很多皇帝难以做到的。
他为了百姓,在宫门外设立民冤鼓,创办了名为“大诰”的诉状,只要各地官员有不法行为,百姓就可以绑了官员,顶着大诰到京城敲民冤鼓,告御状。沿途官员还得为百姓提供衣食住行,一旦官员罪名坐实受到处置,告御状的百姓还能得到奖赏。
这种行为在古代堪称划时代的壮举,从根本上避免了百姓有冤无处申的惨状,在无形中避免了众多百姓家破人亡的悲剧。
这种行为放在其他皇帝身上,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民告官,是动摇皇帝的权威统治,是大不敬,没有哪个皇帝能为了百姓去冒这种动摇自己权威的风险,以前没有,汉武、唐宗都做不到,以后更没有。
乾隆时期,甚至爆发了著名的“方家屏案”,就因为退休官员方家屏带着受灾百姓向乾隆举报当地官员贪污腐败,结果贪官没事儿,方家屏和灾民却被关入大牢,乾隆的理由就是:民告官属于大逆不道,不知尊卑,不能助长歪风邪气!
在他的眼里,皇帝和官员就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容冒犯的,百姓就是社会的底层,只有被奴役的份儿,哪怕再大的苦难也只能乖乖受着,不能挑战官府的权威,他把封建社会高低贵贱的残酷一面实质化了。
只有朱元璋,他把这种封建的壁垒打破了,给了百姓自主的权利,有了基本的人权,让他们不再成为完全被贵族随意宰杀而无法反抗的羔羊,仅此一点,朱元璋对百姓的恩德就堪称圣人。
明朝灭亡后,满清建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屠城、江阴全城老弱妇孺战死,与大明共存亡,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人间地狱。
这些地方,曾经都是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占领的敌占区,对当地百姓而言,他是属于破坏家园的敌人。
可是到了明末,他们心甘宁愿举城给明朝陪葬,演绎华夏悲歌,这不是一个没有心怀百姓的王朝统治者能做到的。
华夏子民反清复明的运动,贯穿清朝三百年的统治,论时间长久和规模之大,都是历史之最。
这里面固然有扯虎皮拉大旗的味道,可是能扯起这个虎皮三百年,经久不衰,无数老百姓代代相传,足以证明,明太祖开创的大明王朝,已然是满清时期无数百姓的精神图腾,是深入人心的信仰。
如果朱元璋只是为了加强统治,而不是从心底出发关心百姓,又怎么能让百姓的爱戴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