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旧宅小记
发布时间:2025-09-28 12:46 浏览量:12
潮新闻客户端 龙王们
昨天(9月26日周五)上午,行走百村组部分老师去儒岙旧宅村、屋沿坑村补充采访相关资料,笔者前次因事错过,这次得随骥尾同行,让我颇有收获。
旧宅村,如今部分新村已移至104国道边,既交通便利,又出面相,多新居林立,连村委办公室也搬至外面村口了,我不禁与作陪的村干部潘先生说,你们一直称此村为旧宅,看上去已是新宅了,想过改村名吗?他一笑了之。当然,同样的村名,在新昌县内,或许别处也有,是祖宗的遗存,似不能随便改名的。
后来,由潘先生陪同,我们驱车入内,才看到旧宅村的容颜。这是一个古老的山村,村民多姓朱,或潘,以朱姓为多,是于北宋(1099年)起曾任新昌知县,政绩颇著,受到当地百姓爱戴的朱珉的后代。朱珉,县志有传,还流传着让里的故事(今儒岙有让里村,简写作上里),说朱珉任满,被徐姓村民让出一里土地,挽留居住,他坚辞不受,推让了一年,才住下来,儒岙朱氏,由此定居。
这个村子,环山岗下平地而居,山不高,如虬龙一样,下面平地,形若蔚潭,冬暖夏凉,风景佳胜。入村口,有古柏斜卧,从村口小庙而出,如迎客然,这个小庙,门关着,村人说每祈辄应,颇灵验。一妇人说,以前人们去推牌九(搓麻将),拜过小庙菩萨,必赢。潘先生说,你说到哪里去了?我说,这也是有求必应的例子,如今日炒股一样,过去人们推牌九,也是娱乐活动吧。
村口还有一口水塘,不大,但尚有少许泥墙旧宅环绕,塘边有古树数棵,多为香樟,苦櫧之类,标为二三百年树龄,也是村中风水树,风景树,拍入照片,古朴可爱。
入去,又有水塘,那是一幢有数楹古宅的楼房,惜今只剩一个门楼,形若胡卜村的飞黄一样,村人可以在此乘凉谈天的,今天白天,农人忙活去了,只几个老人坐在塘坎边沿,他们说,这里,过去到晚上,是个谈天中心。全村村民多时,达三百多户,七八百人,而今天只留守老人50多人而已。
再入去,还有二个祠堂,互相面对着,右侧为长龄祠,建于1790年(清乾隆间),只剩一个门坊,里面房屋全部倾圮,是郁郁葱葱的草木而已,左侧为长兴祠,建于1900年清末前后,里面保存尚好,有厅堂,悬挂敬思堂匾(惜为电脑字),戏台,台下道地,青草没面,只仰望一角蓝天,白云冉冉,可拍入照片中,柱子多是旧的,牛腿雕刻尚精,这里以前办过村学校,今只村民红白喜事,尚有借用。
出来,看村周围有老树数棵,数围大,翠绿高耸,生机勃勃,阳光照过来,风姿极佳,我们随潘先生沿阶石而行,看到有多棵苦槠树,标有三四百年的树龄,沿山边走过去,穿过人家道地,有一户人家,在堂前拣花生,楼板房,极考究,有些年代了,问他们,是爷爷辈还是太公辈造的房子?他们说至少是太公辈了!那当时太公也发达过,地势高,房子佳,远望前方,群山耸翠,白云缭绕,那山峰形如笔架,应是天台地界的山了。极目而望,前景广阔。
主人是位白发的老者,身材魁梧,身体健,气色好,说是姓朱,七十八九年纪,小孩多在外,他拣花生,不为卖买,为小孩留着享用而已。
穿过堂前,下去又是一幢朱家台门,也保留得好,前面风景亦佳。站在门口,整个旧宅村,新居和老台门,错落有致,身沐朝阳,可一览全貌。拍入照片中,风光之佳,可作明信片。
下来,路边,潘先生说,本来还有一棵古树,称村中古树之王,三四个人围不过,后因过年放爆竹,火烧树梢,被烧死了,今树已无存,只藤草掩盖着。
从村中出来,有村人围上来,我们听他们讲故事,他们说,村中朱家,与皇渡街是一家,南宋小康王逃难过此,被朱家人关在马棚里,连马见了也屈膝下跪,后康王回京后,要杀光朱氏,朱氏改姓为未,隐藏下来,至朱元璋当皇帝,才敢重新恢复朱姓云。这种大头天话,不必当真,姑言姑听,也是极好的采风。
后我们去看村前龙潭坑,在万年溪上游,在马路下,深谷间,可惜因建水库,清澈溪水都被拦筑,下游巨石累累,深潭碧水,有龙潭,深不见底,村人游泳之地,又有黑老龙王栖息于此传说,有龙床,龙灶,龙厕,一应俱全。据称黑龙王与别的龙王在旱灾时争水,被劈去一条腿,成为残疾。又说,沃洲真君殿真君大帝的夫人,是旧宅人,每去求雨,夫人对娘家人极关照优待。
后来看到村口有宣传栏,说到村史,图文并茂,记载颇详,有诗云:村周自然名胜多,景色秀丽环境优,沿溪桥梁十七座,104国道穿村过。近靠天赐纱帽岩,对峙天台万年山,地处李仙梦游境,立足书房月半山。龙洞凸硼利国尖,峭峙峰峦插云间,吊船岩洞传神仙,狮象三井岩峻险。千年古柏恭客临,香樟好客挖空心,乌珠告老枯返青,更显榧树抖精神。黑风岭至马家溪,海拔落差数百米;普济桥和谢公道,文物遗产受省保。诗虽不算好诗,意思还是可以懂的。又说到:旧宅村位于百畹天姥山间,千丈姥峰溪畔。南宋时,朱氏迁入,见住人遗迹而得名。2004年由旧宅、冷水坑、马家溪三个村撤并而成。全村分15个村民小组,506户,1565人。
冷水坑在天姥寺南的姥峰山巅,姥峰溪源头,以位高水冷而得名。自威震关黑风岭关爷殿随谢公古道蜿蜒数里,村民朱姓居多,还有潘、蔡、刘、王、郑、梁、上官等姓氏。
又说到马家溪,位于姥峰山脚,汇集天姥山主峰域东南侧和万年溪水流过,最初住马姓而得名。明万历时王定辰公从南山迁此,生三子:清元、清亨、清厘。后裔曾有16根考担赴试考秀才,王廷兰公中进士,留有“学圣堂〞匾额手迹。村民居多并有盛、潘、张、马等氏。
在古时,旧宅、冷水坑属仙桂乡十八九都孝行里,马家溪属彩烟乡十七都崇文里。民国时属报国乡。村历书香门第和拔尖手艺工匠及优秀企业人才等,据不完全统计,至今90--111岁有55人,为长寿村云。
这里更有许多抗美援朝等各个时期烈士,企业家及政界,文教界人才。小山村风景好,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宅虽旧而弥新,生机盎然,令人徘徊留恋,不忍离去。初至其地,略记数言,以为介绍,备忘,小诗记之:古村旧宅朱姓多,祠堂台门历烟波。更有新宇林立处,风声萧萧树婆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