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人生得失读东坡

发布时间:2025-10-08 21:06  浏览量:2

在历史的长河中,苏轼,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东坡居士的文学巨匠,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读东坡,就像翻开一部厚重而又精彩的人生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得失的智慧与哲思。

苏轼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了起伏与跌宕。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年纪轻轻便在文坛崭露头角。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一时之间,声名远扬。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对他的文章赞赏有加,预言他“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此时的苏轼,可谓春风得意,前途一片光明。他怀揣着满腔的抱负与理想,踏上了仕途之路,渴望能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一番贡献。

然而,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轼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新党与旧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激进措施,而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他先是被贬为杭州通判,后又辗转多地任职。在这一次次的贬谪中,苏轼失去了在朝廷施展才华的机会,远离了政治中心。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在杭州,苏轼疏浚西湖,修筑苏堤,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他漫步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之间,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在这优美的诗句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西湖的美景,更是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他在失去政治上的得意之时,却收获了文学创作的灵感和为百姓谋福祉的机会。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因被人诬陷作诗讽刺朝廷,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遭受了种种折磨,生命一度危在旦夕。最终,在众人的营救下,他被贬到黄州。黄州,这个偏远荒凉的地方,成了苏轼人生的低谷。他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地位,生活陷入了困境。但正是在黄州,苏轼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蜕变。

他在城东的一片荒地上开垦耕种,自号“东坡居士”。在这片土地上,他亲自劳作,体验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他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名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豪迈壮阔的词句,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在黄州,苏轼虽然失去了物质上的富足和政治上的地位,但他却收获了文学创作的巅峰和精神上的升华。

苏轼的一生,多次被贬,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一次被贬,都是一次得失的考验。在惠州,他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被贬的困境。在儋州,这个当时被视为“天涯海角”的地方,他办学堂,介学风,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失去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的同时,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读东坡,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对待得失的智慧。他明白,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得必有失。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他在得失之间,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被得失所左右。这种心态,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苏轼的豁达乐观,也体现在他的友情和亲情之中。他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虽然两人聚少离多,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从未淡薄。苏辙在苏轼被贬的日子里,始终关心着他,为他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他们相互唱和,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在友情方面,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文人交往密切,他们相互切磋文学技艺,共同探讨人生哲理。这些友情,成为了苏轼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苏轼的文学成就,更是他人生得失的一种体现。他在政治上的挫折,却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动力。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他的作品风格豪放洒脱、清新自然,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而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得失。我们常常为了得到一些东西而拼命努力,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我们也常常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感到沮丧和失落,陷入痛苦的深渊。读东坡,让我们学会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得失。得之,我们不骄不躁;失之,我们不怨不艾。我们要像苏轼一样,在得失之间,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苏轼的一生,就像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在得失中成长,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多读东坡,汲取他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当我们回首往事,或许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的失去,其实都成为了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而那些得到的,也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短暂风景。在得失之间,我们不断地成长、进步,最终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便是读东坡带给我们的启示。(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