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屠夫还是救星,万人血洗街头,却有8000万菲律宾人跪求他别下台
发布时间:2025-10-09 05:28 浏览量:1
一个国家,总统公开叫嚣“忘了人权这回事”,甚至下令对违规者“直接击毙”。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位被西方世界称为“杀人狂魔”的领导人,却赢得了本国民众压倒性的爱戴,支持率长期高居八成以上。这到底是怎样一种魔幻现实?菲律宾,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2020年,疫情阴影笼罩全球。菲律宾一位63岁的老农,仅仅因为没戴口罩与检疫人员争执,一怒之下挥舞镰刀。结果,赶来的警察毫不犹豫,一枪将其击毙。这不是偶然,而是当时一种常态。杜特尔特有令:“不服管控,就开枪。”
他自己也毫不掩饰:“杀人,就是我的一大特色。”他曾公开承诺要“杀光所有毒贩、抢劫犯和游手好闲的人”。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禁毒战争”中,近两万人因此丧命。他仿佛一个行走在刀尖上的总统,将暴力执法推向极致。
这个嗜血的形象并非一朝一夕铸就。早在登上总统宝座之前,他已是达沃市的传奇市长。在长达28年的执政中,他的铁腕手段早已声名远扬,甚至被冠以“刽子手”之名。
据统计,在那数十年间,未经审判便被处决的所谓“坏人”,多达1424名。当官方力量不足时,他甚至雇佣杀手,组建起一支特殊的“行刑队”。一名自称马托巴托的成员曾公开作证,他按照杜特尔特的指示,参与过至少50宗谋杀或绑架案。
受害者的下场各不相同,有的被绑起来喂鳄鱼,有的绑上水泥块沉入深海,还有的被草草埋进乱坟岗。谈及自己年轻时的杀戮,杜特尔特语气轻描淡写,毫无波澜:“我们互相看了一眼,我就把他捅死了。”这种漠视生命的态度,贯穿了他整个政治生涯。
2016年,杜特尔特成功当选总统,他的“禁毒战争”立刻从达沃市蔓延至全国,震惊了全世界。这场运动的残酷和随意性,引发了全球关注。仅仅在战争开始的半年内,就有近6000人被处决。到2019年年中,死亡人数已经逼近两万。
这些遇难者多被贴上“毒贩”或“吸毒者”的标签。大量无辜平民也在混乱中被误杀。杜特尔特对这一切毫不在意,甚至为自己的屠杀行为辩护:“忘了人权这回事,我就是要清理这个国家。”在他的推波助澜下,警察和民间治安组织肆无忌惮,在街头随意处决嫌疑人。
这种粗暴的政策,自然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但杜特尔特的回应方式,同样惊人。面对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指责,他直接回骂:“你个表娘养的。”面对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的批评,他轻蔑回应:“你又是一个傻瓜。”他似乎从不在乎国际形象,乐于扮演一个“流氓总统”的角色。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甚至激烈抨击天主教会,公然嘲讽“上帝是蠢蛋”。这在一个天主教徒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显得极度反常。直到后来,他才爆出原因:年轻时,他曾被一名天主教神父性侵。这段年少时的隐忍,直到成为总统才敢公开。这名神父后来在美国因不当行为被指控,美国耶稣会甚至花费巨资平息丑闻。
西方观察家们始终不解,这样一个张狂甚至“杀人如麻”的人物,为何能登上总统宝座,并赢得如此高的支持率?这就是所谓的“杜特尔特悖论”,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
答案或许深藏在菲律宾独特的政治土壤中。这个国家表面上被西方美化为“亚洲民主橱窗”,然而现实却是:178个政治家族牢牢掌控着全国80个省份中的73个行政区。
这些家族通过联姻、竞争,世代把持地方政权,甚至形成子承父业的封建割据。在杜特尔特上任前,司法系统对这些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几乎束手无策。一个马尼拉的政治分析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旦某个家族在一地扎根,其关系网往往错综复杂,与周围环境牢不可破。”
2017年7月31日凌晨2点半,奥三棉市市长府邸发生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激烈枪战。当太阳升起时,包括市长在内,他的妻子、儿子、弟弟、妹妹等11名亲属,全部倒在了血泊中。执行这场灭门行动的,不是寻常的匪徒,而是全副武装的省警署和市警局警察。
一名高级督察平静地对记者表示:“这家人在警方执法时负隅顽抗,死得并不冤枉。”警方随后宣称,在市长府邸搜出了大量武器和毒品。自2001年以来,这个家族一直控制着奥三棉市。女儿是副市长,兄弟们不是市议员就是省议员。尽管杜特尔特指控他们涉毒,但司法部门表示“没有充分证据”。
杜特尔特根本不愿等待漫长的司法程序。他用这场“灭门暴击”,给这个家族画上了句号。这正是他深受底层民众欢迎的关键原因。
要理解杜特尔特的崛起,必须直面菲律宾的社会现实。根据2015年缉毒署的数据,全国竟有五分之一的乡镇饱受毒品荼毒。在首都马尼拉,高达92%的区域都存在毒品犯罪。联合国2012年的报告更是指出,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人均冰毒使用率最高的国家。
更触目惊心的是,毒品交易早已渗透至社会肌理深处。2016年8月,杜特尔特公布的涉毒黑名单上,除了奥三棉市市长一家,赫然还有160多名军、政、法、警界要员。警匪一家,官毒勾结,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在这种绝望的土壤中,所谓的“人权”和“法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简直是奢侈品。当整个体制腐烂,正义无处可寻时,底层人民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一个敢于“打破规则”的强人。
一位马尼拉出租车司机的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是的,他杀人。但他杀的是坏人和贪官。以前从来没有哪个总统敢这样清理他们。”这句话背后,是民众对腐败与混乱的深恶痛绝,也是对迟迟不来的正义的渴望。
杜特尔特在2022年6月结束了他的总统任期,但他留下的争议和遗产,远未画上句号。他的女儿萨拉·杜特尔特-卡皮奥成功当选副总统,这似乎预示着“杜特尔特时代”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在菲律宾这片被政治家族割据、被毒品深度侵蚀的土地上,民众似乎被迫面临一个残酷的选择:是在“法治下的腐败”中苟活,还是寄希望于“人治下的正义”?杜特尔特的铁血统治,撕开了这个民主制度失灵国家最深层的绝望。
他的故事,向世界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的体制彻底溃烂时,人们除了期盼一个以暴制暴的“魔鬼救世主”,还能有别的选择吗?这个问题,远比简单评判杜特尔特本人是天使还是恶魔,更加沉重,也更加引人深思。
- 上一篇:从滇军名将到红军之父
- 下一篇:古风爱情短篇:楚夕(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