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鹰击名字太霸气,背后真相让人热血沸腾!
发布时间:2025-10-12 09:15 浏览量:16
看到9·3大阅兵上那些钢铁巨兽驶过天安门,很多人心里就一个字:稳!为啥稳?因为咱们的导弹名字听着就带劲——东风、红旗、鹰击、长剑……这些名号可不是随便起的,它们几乎全是从毛主席诗词里扒出来的浪漫密码。
你听“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辛弃疾写的是元宵节灯火,但今天网友调侃这说的分明是东风导弹分导核弹头再入大气层的场面,满天都是小星星,砸谁谁疼。
当然这是玩笑,真正出处是毛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说的一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他老人家用这句话比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咱们的战略导弹就叫“东风”,意思再明白不过:中国的力量,必须压倒一切来犯之敌,从射程600公里的东风-1,到今天覆盖全球的东风-41,这浩荡东风真就成了护国神剑。
以“鹰击长空”为名的反舰导弹的命名就源自毛主席的诗句《沁园春·长沙》,那一幕雄鹰搏击长空的壮阔场景,就这样被我们所用得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了这枚导弹的高效的反舰攻击能力。
借助鹰击-18亚超的先发优势将专属的宙斯盾弹药悄无声息地先贴近了海面,在离目标的30公里的高空突然将其加速到3马赫的高超音速,对方的反应时间都不到10秒就被我们先发制人地将其击落了,而鹰击-21的更高端的弹道就更是先发制人了,从055大驱的垂发的升空,走临近的空间的水漂弹道,专挑对面的航母的天灵盖砸就是典型的先发制人的战术了。
以“红旗漫卷西风”的气势,地空导弹的系列就叫了红旗,从早期的红旗-1到近年刚刚接装的红旗-29大气层外的拦截来袭的弹头,像一面红旗似的牢牢地插在了祖国的天空里,真可谓“大旗招展天下雄”。
潜射导弹叫“巨浪”,原句是“倒海翻江卷巨澜”,巨浪-1到巨浪-3从深海腾起,带着翻江倒海的气势。
巡航导弹叫“长剑”,取自“愿言试长剑”,长剑-1000射程5000公里,指哪打哪,空空导弹叫“霹雳”,因为毛主席写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空战中霹雳导弹瞬间出击,就像惊雷炸响。就连最新亮相的激光武器都叫“燎原”,对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寓意尖端科技从星火成燎原之势。
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对毛主席诗词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其深深的爱戴,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从中体现了我们对现代武器的更高的文化自信,让我们不仅仅把武器的硬度作为最大的信心,而更把它的“魂”作为最大的信心!
但老外的命名却一一如“火鸟”般的形象的“长须鲸”般的生动,如同一场动物园的开会般的喧闹,与我们那一一如“东风”般的典雅的“鹰击”般的豪放的每一个词都带着五千年的厚重的文化的底蕴,又夹着那一股股的革命的豪气。
可谓毛主席的“硬话”都能变成“软”话的现实典型:当年他一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就咱们这一批人就真把这项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硬话”都给搞出来了,他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就我们这一批人就把这项具有极大地政治意义的“硬话”也都给“咬”在了嘴里,如今东方红一号就上了天。
以如今的“大国重器”这样带着诗意的名字的形象的守护着我们这片神州大地,既是对那些为国捍卫的英雄的最好的致敬,也是对他们的无上事业的最好的传承——只要你对那些古人的诗词就有所耳熟能详的把握,就能看懂了中国的战略底气和民族的生存之道。
从“揽月”、“长征”、“神舟”等火热的航天词汇中不难看出,航天的浪漫也是从“诗”里起航的:月球的“揽月”就出自“可上九天揽月”之诗;火箭的“长征”则对应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而“神舟”更是灵感源自“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经典诗句,一代代航天人记得毛主席1960年看T-7M火箭时说的话:“8公里那也了不起,应该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如今咱们的导弹射程早超万公里,航天员常驻天宫,这诗词里的梦想,真一步步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