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应遵循哪些原则?

发布时间:2025-10-20 10:02  浏览量:7

合理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原则是顺应人性。什么叫顺应人性?用宁波话讲,顺应就是捋顺毛,意思是安抚动物,要顺着毛的方向捋,而不能反着毛的方向捋。顺着毛捋,动物感到舒服,反着毛捋,动物就不高兴。这只是打一个比方,说明一个道理,并没有任何贬低人类的意思,并非是把人当动物看待。但是,人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也一样喜欢“捋顺毛”,反感“捋反毛”。最令人难以抵挡的,不是强硬,而是客气。情商高的人善于说软话办实事。对付城府不深的人,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收放自如,这一招非常好使。所谓顺应人性,就是在充分洞悉人性的基础之上,满足别人所欠缺的或者说是需要的,目的是要让别人理解你,接受你,尊重你,不反感你,愿意与你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不是虚伪的厚黑学,也不是骗人的心灵鸡汤。不了解人性,不懂得对方的需要、立场、观点和性格,先入为主,一厢情愿,盲目主观,行事鲁莽,说话霸道,一味地只从自己的观点、立场、利益和脾气出发,大多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于事无补,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合理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二个原则是外圆内方,就是内心正直,外面圆润。话不说满,事不做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给别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退路,堵死别人的退路就是堵死自己的活路。不要尖酸刻薄,不要太虚伪做作,不要圆滑,而要圆润。一般的楼房都是方方正正的,摩天大楼很少有方方正正的,外形都是很圆润的,内部是方方正正的,都是外圆内方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阻。人也一样,只有外圆内方,人生的阻力才会小,才能立得稳,站得正,行得远。所谓圆,就是圆润。圆润就是文明礼貌,润泽他人。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所谓方,就是方正,道德修养水准高,做人有原则,守底线,讲良知。无论是叫道德,还是叫人品、品行、德行,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对于人际关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做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修德。德行,德行,人生就是一场道德修行之旅。圆滑是虚伪,圆润是智慧,要圆润不要圆滑。不论是非,不看场合,不顾形势,不计后果,只求口舌之快,只逞匹夫之勇,那是不明智的。一个道德低下、品质恶劣的人,人人讨厌,唯恐避之不及。偷奸耍滑,迟早要暴露;人品不好,终究走不远。偷奸耍滑的人,往往为智慧肯干的人铺开光明的成功之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圆润,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1944年,陈毅到达延安参加七大,一见到伟人就想说清楚黄花塘事件的原委,但是,伟人说:“我不听。”陈毅问:“为什么?”伟人说:“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时刻练习忍耐。”“黄花塘事件”是时任新四军代理政委的饶漱石发动的排挤陈毅的事件,他借着整风运动的名义,向中央罗列了陈毅反对中央的十大错误。伟人开导陈毅:“这次你来延安,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谈华中抗战的经验,那很好,我们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讲三天三夜都没有问题,至于和饶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还有一个电报发到中央来,这电报就在这里,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你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在伟人的引导下,陈毅很快就从个人恩怨纠葛中解脱出来,站到了全局的立场和高度上考虑问题。1945年12月,陈毅回到山东,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舒同问他在延安见到伟人的情况,陈毅感慨地说:“一别近十年,主席的进步太大了,我是望尘莫及啊。”直到1953年底,高饶事件发生后,有关饶漱石的一些问题才查清。伟人对陈毅说:“现在看来,黄花塘这件事,饶漱石是在捣鬼,不仅是给你捣鬼,也是给我捣鬼,很多问题现在才是总暴露。所以,日久见人心,你是对的,你受了委屈,可是,在党内谁都要受些委屈,不受委屈或者受不了委屈,那是不可能革命到底的。”1999年,中央军委在重修军史时,将“黄花塘事件”定义为“一场阴谋,一场饶漱石发动的阴谋”。伟人就是圆润的榜样,就是外圆内方的典范,否则也不可能屡受打击,却能最终成为党和国家毫无争议的领袖。伟人受到人民发自肺腑的衷心爱戴,不是无缘无故的。人在取得成功之后,往往会忘乎所以,这是因为承受吹捧比承受打击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