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面对面 | 我心深处是汽车,历史值得被记住

发布时间:2025-10-25 11:09  浏览量:11

我们都是中国汽车人,这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是刻在骨子里的。

文 | 智库君

2025年10月22日上午,重庆科学会堂的一间会议室内,新知旧雨,笑语欢声,温馨热烈,一场属于中国汽车人的特殊聚会——《我心深处是汽车:付于武八十自述》新书发布会——在此举行。

付于武先生是第三代汽车人的杰出代表。1999年至今,他历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北京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务,是业界公认的行业领袖。

《我心深处是汽车:付于武八十自述》是一部记录付于武先生一生奋斗历程的回忆录。这本书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同时展现了付于武及其同代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虽说是一本个人回忆录,但本书涉及付于武个人的内容只占不到20%,大部分内容都是付于武55年汽车人生中所经历的人和事。可以说,这是一部充满深情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富于教育和激励意义的产业发展史。

室内高朋满座,其中不乏中国汽车行业的重量级人物。东风汽车集团前董事长竺延风、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等人亲临现场,并发表了感言。

大家在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的同时,纷纷回忆了与付于武相识、相交、相知的过往岁月,大家对付于武先生的君子之风、成人之美和容人之量,以及为中国汽车发展所做的贡献表达了一致的肯定和赞赏。

以下为现场发言摘录:

中国汽车工程学院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我要见证中国汽车行业更美好的明天

2017年我退居二线之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写一本自传,当时我毫不犹豫就拒绝了,因为我觉得没这个必要,我也没有做什么大事;去年,盖世汽车的周晓莺又跟我提起这件事,她说:请您写自传,不是要写您个人的历史,而是写您经历过的人和事。她这句话打动了我,那一瞬间,过往的很多事情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其他一些朋友的帮助之下,就有了这本书的出版。

今天,这么多人来到新书发布会的现场,大家的热情发言让我感到诚惶诚恐,我只是为汽车行业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却得到大家这么多的鼓励,我心存感激。

到了我这个年龄,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自己愿意做什么事情呢?我愿意与老友们相聚,见到你们这些熟悉的面孔,我心里感到非常幸福。我很幸运自己赶上这样一个汽车大发展的伟大时代,我感谢在我人生的经历中与各位有了交集,并且成为挚友。我感谢各位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写回忆录总是不免留有遗憾。今天看到各位,让我想到,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人和事,我却没有在这本书里记录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是我想,中国汽车的历史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我们这一辈人有我们的责任,下一代人有他们的责任,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会更加辉煌,今后也一定会出现更多记录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史诗般的作品,所以,我感到虽有遗憾却也不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汽车人,我们大家都是中国汽车人,这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是刻在骨子里的,永远不会变化。今后,我会像很多朋友祝福我的那样好好保重身体,我要见证中国汽车行业更美好的明天,我相信我会看到。

东风汽车集团原董事长竺延风:我将这本书的灵魂概括成一个字——容

我起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名字——《我心深处是汽车》就触动了我,因为我想到了那句话“我心安处是吾乡”。看完这本书,感慨很多,如果让我总结的话,我想将这本书的灵魂概括成一个字——容。有容乃大。

中国汽车能够走到今天,有多少像付老一样的老同志忍辱负重,“容”了各方面的事情,既容事也容人,还要容各个方面的困难。他们那个时候与现在不同,那是真的零起步,当时的中国汽车没有现在的规模优势,能够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从0到1的过程中,“容”是重要的。付老的“容”,表现在他对年轻人的支持,付老的支持不是那种喊出来的“我支持你”,而是无声的。

我年轻时在企业当领导。国企改革风起云涌,各个方面的矛盾很多,批评也有,说你年轻、傲慢等等,但是付老从来没有。我能默默地感到付老在支持我。当你在矛盾的漩涡里能够默默地感到这种支持的力量,这种温暖的力量是无以言表的。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付老给我们指了一条正确的路

我干汽车二十年来,付老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负责人和一位良师益友,给了我很多指导和支持。

2003年,我们与东风合作以来,付老亲自带队为我们出谋划策,帮忙协调解决了不少难题,促进了我们与东风的长期合作。2016年,当我们决定转型做新能源汽车时,付老提出“一定要做高端”。现在回想起来,付老的这些观点,给我们指了一条正确的路,坚定了我们锚定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主航道的决心,才有了赛力斯和问界的今天。

还记得,我们与华为有深度跨界合作的意向时,我们就找付老征求意见。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坚决支持。他认为,只有汽车企业与ICT企业跨界融合,充分发挥各自长板,中国汽车智能网联高端化才有真正的未来。这不仅仅是对我和赛力斯的指导和支持,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付总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直言不讳的勇气

付总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作为领导者,他善于凝聚共识,推动合作。他尊重每一个人,从行业专家到年轻学子,都能感受到他的平等相待和真诚关怀。尽管成就卓著,他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格,倾听各种声音,尊重不同观点。这种谦逊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源于对规律的敬畏与对他人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一种温和而内在的力量。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付总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直言不讳的勇气。他对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现象提出严肃批评,指出“再不纠正,‘卷’就会扭曲整个产业的价值观”,呼吁回归“敬畏技术、尊重人才”的行业本质。这种清醒的认识和敢于发声的勇气,实属难得。

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付老令我最为敬佩的是他的“君子之风”

我和付老的友谊,始于三十多年前的底特律。那时,我们是一群在海外打拼的汽车游子,而付老,是那个来自祖国的业界領导,我们一见如故。

从那时起,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他从我尊敬的行业领导,成了情同手足的兄长。

付老令我最为敬佩的,不仅是他的事业成就,更是他深植于骨子里的“君子之风”。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付老就是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者。回顾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海归到几乎在每一个关键转折点上,总能感受到付老无声却有力的支持。 对我是如此,对行业里无数的后辈、海归,更是如此。他就像我们汽车界的一棵“大树”,为后来人遮风挡雨,滋润成长。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FISITA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付老是我心目中“大写”的一个人

今天的场面很温馨,在汽车行业充满挑战的时刻,有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参加付老的新书发布会,付老应该是我们所有人中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一个人,所以今天就是志同道合者的相聚。

付老为什么能成为我心目中“大写”的一个人,是付老有意而为之吗?不是的,我感觉付老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成就了他自己,如果他是有意而为之,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重要的产业政策,都有付老在背后策划、达成共识、上下游说,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强大,绝对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领导批示一个文件就能实现的,而是我们行业内每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付老作为行业领袖,做了很多本来不必由他去做甚至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因为他相信这些事情值得去做,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发自内心地认可、尊重、爱戴付老的原因。

比如付老在退休之后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创办华汽基金会,为汽车青年人才的培养做了很多事,这就是付老作为“大写”的人的背后的一种精神。

付老的回忆录记录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历史值得被记住,历史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汽车的历史是这么多人默默无闻地走到今天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奋斗当下、珍惜未来。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如果企业家都是老付这样的人,就不会有内卷了

今天,大家说的最多是付老的成人之美,乐于助人,其实我想说,给他一个车企,他做不成么?很可能也能做好,因为老付的开拓性很强。尽管老付没有机会带领一支队伍从产量、销售开始做起,但是我认为老付在学会做的工作非常之重要难得且稀缺。比如说,全国多少论坛轰轰烈烈开始,最后黯然收场。而老付所做的,比如,大学生方程式比赛、华汽基金会能办成,这体现出老付的开拓性很强。我觉得老付的善良、君子之风掩盖了他的开拓性以及创新精神,他一直是很果断的。

另外,大家都说老付待人诚恳善良,以行业为重,为什么老付的这种精神大家感受这么深,我觉得是因为难得,为什么难得?因为有很多其他与之对立负面的东西。改革开放后,“厚黑学”开始流行,脸要厚心要黑,你不厚黑就不能成功。我觉得在我们社会和文化里有一种反儒家传统,以自私为核心的社会风气,发展越快越好,不在乎人情、公平和道德。我们对老付的热爱,正是因为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发展的。我们还是要坚持中华儒家传统文化,反对各种自私自利的言论。我们应该借这本书来弘扬人性之善。如果企业家都是老付这样的人,就不会有内卷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监事长、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这本书并没有写尽付老对中国汽车行业的贡献

我认为这本书没有写出来付老在两个方面对汽车工业的贡献。第一,付老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贡献没有写出来。有一点是很清楚的,海外回归的领军人物们,当时在犹豫是否回国的时候,是付老用他的人格魅力陈述中国汽车的未来,很多人是因为对他的信任而选择回国效力。

付老到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之后,当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很大程度是以工业为主体的,所以学校参加汽车工程学会的比重很低,我借着这个议题提了想法之后,付老就在学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在学会内选举学校人才担任学会副理事长,我是第一批入选的。

另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内部有一个技术教育分会,这其实是车企职业教育分会,后来我向付老建议应该把大学的力量放在里面,技术教育分会应该转型,通过大学力量进行产学合作,来更好地让大学发光发热。其实,国际上所有的学会都是以学术性为主体的,而协会是以工业界为主体的,所以我觉得付老在任期内实现了成功转型。

付老是我的人生导师,付老特别关怀年轻人的发展,他怀着慈悲之心助力业内年轻群体更好发展。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读了付老的书,我决定暂不退休继续工作

看到刚才各位前辈的发言,我也是暗中留下了很多眼泪。在航盛的成长过程中,付老像长辈一样把我们年轻人当成益友来指导,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汽车电子从只做收音机到占据整车20%-30%的比例,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付老都曾给予我们指导。

我30岁创办航盛,很多人都以为这个企业就是我的,实际上我只占很少的股份,现在管理层加起来也就百分之十几。我把做企业当成事业来做,付老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近几年两个会我是必参加的,一个是汽车工程学会,一个是中国汽车人才协会。十五年前人才协会也是付老带队去深圳召开,当时航盛很小,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付老给我们指点迷津。

付老对正义的坚持,尤其认为内卷是恶性竞争,是无底线的竞争,不应该提倡,应该公平竞争才能使产业继续进步,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不光影响我,深圳几千家电子企业也深受影响。

在未来继续工作还是退休上我曾有过很多考虑,现在看了付老的书,我决定还是要继续工作,我应该按照付老对我的要求来影响比我年轻的企业家们,大家一起继续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应宜伦:付老,就是那盏灯塔

与付老见面,我虽不如其他前辈频繁,但每一次交流,都让我深受启发,思有所获。

今年年初,博泰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路口。我们面临国际客户标准高、研发压力大、供应链承压等多重挑战。彼时,博泰正处于港股上市的关键阶段,业务国际化与公司上市之间如何平衡,尤其是国际化路径是“稳守”还是“进取”,我曾心存犹豫。

就在那个关键时刻,付老专程来到上海,我向他汇报了公司的战略思考,他没有直接点评,而是与我分享了2000年前后他带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二次创业的经历——同样面对复杂局面,既要坚守学术根本,又要搭建交流平台、凝聚人才力量,还要树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他说,成大事者路径各异,但穿越“暗黑时刻”的磨砺,却往往相似。

这次交流,让我对国际化战略的节奏与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更坚定的信心。临别时,付老特别勉励我,希望我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带领博泰勇做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排头兵”。

回首这一年,博泰已于九月底成功登陆港股;同月,德国保时捷正式官宣与博泰车联的深度合作。我们用中国创新助力欧洲豪华品牌焕发新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虽难,却始终有灯塔照亮前路——付老,就是那盏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