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湖北一铁匠指着毛主席画像,跟老婆说:这我结拜的兄弟

发布时间:2025-11-12 18:20  浏览量:5

1950年春,湖北大冶县铜山口朱村,铁匠朱其升在邻居家看到一幅新挂起的毛主席画像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他越看越觉得画像上的人无比熟悉,尤其是下巴那颗标志性的黑痣,让他内心一震,不禁脱口对妻子说道:“这是我的润之兄弟啊!” 邻居听闻赶忙劝阻,让他不可妄言,但朱其升心里却再也无法平静,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就是近四十年前与他一同在军营中生活的结拜兄弟。

一九一一年,长沙读书的毛泽东,书本合上走去武汉,心里打定主意投军,营门那边按规矩要本地人担保,他在武汉没人,卡在门口被挡了回去,等在操场边说话的年轻人被人听见,班长朱其升看过去,这人眼里有光,谈吐利落,脾气对味,他这个做事爽快的人就拉着副班长彭友胜出来做担保,名字写的是“毛润之”,手续过了,人进了新军,被分在朱其升带的班里。

营里日子,冷风扎人,朱其升年纪略长,看他衣服薄,直接把新发的军装和厚棉被递过去,操练场上动作拆开教,枪怎么端,步怎么迈,夜里灯下,毛泽东把字帖摊在箱子上,朱其升识字不多,笔画一笔一笔描,三国的故事一段一段讲,水浒的人名一串一串说,志向和比喻拧在一起,通铺挤一张,干粮掰成两半,心里有事就低声说说,坊间还有个说法,三个人学桃园那出,结了个义,算不算仪式没人较真,感情在那摆着。

一九一二年,南北议和的消息传到营里,新军队伍面上要散,号角一响,人各自走路,毛泽东回去继续求学,书越念越深,后来干上职业革命家的活计,朱其升回湖北乡里,炉膛烧起来,铁锤挑在肩上,沿街接活,锻铁的响声一天接一天,书信断了,时间拖过去,快四十年,新中国站稳脚跟,朱其升去邻居家,看墙上画像,抬头认出那张脸,就是当年的润之兄弟。

回到家里同妻子说起,被当作闲话传开,村里几个年轻人笑笑,他心里那根线没断,教书先生提了个主意,写信吧,一九五二年他把当年的事和现在的念想写成一封信寄去北京,回信来了,信封上盖章,“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抬头,开头叫他“其升兄”,里面写着毛主席记得他,还提到和彭友胜也有来信往来,信里夹着一笔钱,二百万元旧币,说是毛主席从稿费里拿出来的生活费,信摊在桌上,他一遍一遍看,屋里很静,心里有数。

一九五二年十月,朱其升进了北京,见面安排得稳当,毛主席迎上来,坐下慢慢聊,军营里的人和事从头到尾捋一遍,岁月怎么过,谁去了哪里,说完起身要走,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里又拿出五百万元旧币递给他,话很直白,说不会忘记你们,有困难就写信,我想办法,七百万元旧币在手,朱其升喊上几位手艺人合伙,地方不大,门脸一开干起了小修理厂,家里日子稳了些,一九五四年夏天,他又进京看望,还是热情接待,照面如旧。

这段情分横跨半个世纪,书上写不出这些细枝末节,人能记得住,毛泽东审文稿的时候,常把“毛主席”圈掉,改成“毛泽东同志”,他在意这个称呼,大家同在一个队伍里,同志两个字放在前面,和普通铁匠朱其升的往来,也是一种同志之间的相处方式,地点换到武汉蛇山,人群喊“毛主席万岁”,他摘帽挥手,回一句“人民万岁”,话不多,意思全在里面,落到具体人名,就是朱其升这样的老战友老同伴,过往没有丢,后来有来往,线一直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