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戏精”官员研究报告:他们的演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5-11-13 23:20 浏览量:6
话说明朝官场上有这么一帮子人,整日里把衙门当戏台,把公务当唱戏。天不亮就点卯,夜深了还不散值,看似勤勉恳恳,实则都在演戏给上官看。
这些个"戏精"官员,各有各的绝活:
有的擅长"朋友圈式点卯"。每日必要在衙门前自拍,配文"夙夜在公",实则拍完照就溜去茶楼听曲。若遇上头巡查,必能拿出成沓的"工作留痕",证明自己"勤勉王事"。
有的精通"镜头式巡按"。下乡视察必要带上画师,在田埂上走一遭,待画师描摹完毕,立即打道回府。至于百姓疾苦,那是半分也不曾过问。
还有的专攻"奏章式创新"。明明是按例巡查,偏要写成"首创监察新法";不过是日常点卯,硬要包装成"革新吏治良策"。一份普通文书,经他们妙笔生花,立时成了惊世之作。
这般做派,害处着实不小:
其一,虚耗朝廷俸禄。这些官员领着朝廷的俸禄,却把光阴都用在演戏上。据说某县一年光买纸墨记录"工作痕迹",就花了三百两白银。
其二,败坏官场风气。会演戏的升迁快,做实事的反被冷落。久而久之,能臣干吏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辞官归隐。
其三,苦了黎民百姓。某地遭了水患,百姓盼着官府赈灾,却见官员们忙着在堤坝上合影,拍完照便扬长而去。百姓只能望着他们的背影叹息:"这些个官老爷,演戏倒是把好手。"
要破此局,非得从根子上整治不可。我觉得应当效法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考核官员不看奏章写得多漂亮,场面搞得多热闹,而要查验实实在在的政绩:今年收成如何,冤狱可曾平反,民生可曾改善。
更要紧的是,要让那些埋头做事的官员得到重用。譬如海瑞那般清廉刚正的官员,虽不善逢迎,却是国之栋梁。若能重用于他,何愁官场风气不清?
说到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些整日想着怎么演戏的官员,终究会被百姓识破,被青史唾弃。唯有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才能赢得百姓爱戴,名垂青史。
这道理,放在大明如是,放在今日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