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风采 | 禄劝县高层次人才风采录(十四)

发布时间:2025-11-14 16:08  浏览量:6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

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

为选树标杆 激发干劲

识才 爱才 敬才 用才

“魅力禄劝”【人才风采】专栏 本期推介的是:

李华云、杨绍军、孙存邦

李华云:公共卫生的忠诚卫士 应急一线的硬核力量

李华云,传染性疾病控制主任医师,1996年7月毕业于大理医学院,同年8月投身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任禄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兼任昆明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城市技术评审专家库成员,是禄劝县传染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应急领域的资深专家。

深耕专业,筑牢公共卫生防线。从事疾控工作二十余年来,李华云始终坚守在传染病防控一线。他先后在流行病科、计免科、检验科等多个岗位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主导参与多起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置,撰写《禄劝县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调查分析》等多篇专业论文,参与编写昆明医科大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实践》教材,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理论素养。在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救援中,他出色完成卫生应急任务,并总结撰写《地震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体会》,为灾害医学救援提供了宝贵经验。

勇担使命,奋战疫情防控一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李华云始终冲锋在前。他主导制定《禄劝新冠核酸检测方案》等一系列技术文件,组织开展核酸检测、采样转运、消毒防护等专业培训,圆满完成区域性全员核酸检测和应急演练指导任务。2020年,他主动请缨加入云南省卫生应急队,赴镇康县支援边境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又抽调至昆明市公安局联合流调追踪专班,开展轨迹排查和信息协查工作,为全省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

甘于奉献,诠释疾控人初心。多年来,李华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他先后荣获禄劝县“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疾控中心“先进个人”等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疾控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筑牢了禄劝公共卫生的安全防线,是全县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值得信赖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

杨绍军:深耕乡村教育四十载 初心如炬照亮学子路

杨绍军,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三级岗位),1986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茂山中学教师,兼任禄劝一中教育集团总顾问。从教近四十年来,他始终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先后在乌东德中学、丽山附中、茂山中学任教,是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首届春城教学名师。

以德施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杨绍军始终秉持“用自己的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的教育初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他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关注“金凤凰”,更用心呵护“丑小鸭”,通过多谈心、多家访、多鼓励的方式,发现并激发学生的闪光点。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师者风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潜心钻研,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在教学实践中,杨绍军坚持学习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一点、两线、三面、四体”教学方法和鲜明的教学风格。他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篇。作为春城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国培计划培训专家,他倾力培养青年教师,指导的多名教师已成长为市、县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禄劝教育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扎根乡村,践行教育使命担当。近四十年来,杨绍军多次放弃调入县城工作的机会,始终坚守在乌东德、丽山、茂山等乡村学校。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把每一天都视为事业的新起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凭借卓越的教育教学业绩,他荣获云南省20年以上乡村卓越贡献优秀教师、昆明市百优教师、昆明市职业道德优秀教师等各级表彰奖励52次,2018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并直聘正高三级岗位,展现了乡村教师的专业价值与使命担当。

杨绍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学识和深厚的仁爱之心,在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不仅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更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的教育誓言,为禄劝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孙存邦:情注民族教育 以美育之光点亮童心梦想

孙存邦,中共党员,高级教师,一级校长,198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屏山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从教三十七年来,他始终扎根民族地区教育一线,历任屏山小学校长、屏山中心学校校长等职,曾获中国关工委“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优秀辅导员,云南省乡村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云南省美育工作先进个人,昆明市优秀园丁,敬业奉献“昆明好人”,昆明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

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孙存邦始终将改善办学条件作为重要使命。2002年调任屏山中心学校校长后,他深入29所村小调研,撰写《屏山镇义务教育调查报告》,推动4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其中秀河小学、崇德小学实现整体搬迁,新建为农村寄制学校。经过三年艰苦努力,2012年9月这些学校全部投入使用,让山区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美育路径,打造合唱育人品牌。他独创“音乐筑梦”育人路径,2012年起先后组建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秀河小学合唱团、屏山小学吆噜合唱团。13年来,带领1000余人次学生登上央视星光大厅、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等12个省级以上音乐厅舞台。吆噜合唱团荣获香港2024世界青少年合唱节金奖、2025年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类一等奖。通过音乐教育,让山里孩子找回自信,插上梦想的翅膀。

深化办学内涵,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2022年重返屏山小学后,他确立“用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思想,建设五育并举浮雕墙、校史馆,创办校刊《屏小故事》,编纂《屏山小学校志》。创新开展素质教育,推动球类、器乐进课堂,2024学年成立43个社团,覆盖全校3781名学生,实现“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

成果丰硕,彰显教育使命担当。担任学校主要负责人27年来,所在学校获县级及以上集体荣誉130余个,个人获各级表彰73次。他的教育事迹被央视报道4次,省级主流媒体报道5次,2022年在云南省教师节大会上作为先进代表发言,2023年被《云南教育》选为封面人物。

三十七年来,孙存邦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用智慧与担当书写了民族地区教育的精彩篇章。他不仅是学校管理的佼佼者,更是美育创新的实践者,为禄劝教育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编辑:李扬

初审:钱劲

复审:王燕飞

终审: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