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本溪县的区委书记——陈达

发布时间:2025-05-22 23:25  浏览量:5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在我全国人民的奋力抵抗下,穷途末路,最后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全国亿万民众无不欢欣鼓舞。鉴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独霸胜利果实之心,为了不陷于战略被动,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组成若干支队伍,约十万人,还有一万解放区的干部,向东北挺进,志在抢先占领东北,建立根据地。

我党的队伍和干部到达东北后,迅速抢占有利的战略要地,和铺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团结民众,武装民众,整个东北的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一片大好。陈达同志,就是这一万干部中的之一。

当时的形势特别严峻,国共双方在东北集结了百万以上的军队,许多的地方要反复的争夺,就是所谓的“拉锯”。我武装工作队既要同国民党正规部队周旋战斗,又要同地方上的反动势力决斗,还要保护“土改”的胜利果实。陈达同志是我本溪县田师傅的区委书记,是在我县众多牺牲干部中的一位,他的事迹感天感地,标榜千秋,今天我们在这里讲述一下他当年在这里浴血奋战的经历,以慰先烈。

陈达,原名秦礼栓,曾用名陈雷,1922年(民国11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西河乡西焦庄村一个贫农家里。父亲秦顺(又名秦瑞和)是一个贫苦的农民。

陈达于1931年(民国27年)上学读书,1936年(民国25年)小学毕业后,随父亲在家务农。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陈达在姐弟排行中最小。他身体健壮,天资聪明,能干一手出色的庄稼活,还能帮助乡亲们写信、记账。青年时代的陈达,在家里和村中,深受人们的爱戴。

1938年(民国27年),陈达的家乡西焦庄村,建立了抗日救国的群众团体,陈达被推选为青救会主任,从此陈达走上了革命道路。陈达的父母,特别支持儿子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每逢同志们在家开会,他母亲就给站岗放哨。为了掩护同志,他父亲把家中的住房改建成夹壁墙,以后,又发展成通往村外和邻居家的地道。陈达的家庭,成了村里的堡垒户。西焦庄村成为县里区里的堡垒村。1939年陈达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本村党支部书记。村支部公开的称号是抗日救国会,领导农、工、青、妇、武等群众团体。

1939年(民国28年)2月16日深泽县县城被日军侵占,县委书记张逢时和县长谷小波带领县大队辗转撤到滹沱河南岸,领导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陈达被调到县第六区,任区委组织委员,同区委书记张玉、公安员高天佑等人经常活动在西焦庄村。

位于交通要道上的西焦庄村东神庙,是一座阁楼式的庙宇,楼台很高,这里年年都有庙会,远近的男女老少,都来这里赶集。日本军队进入深泽县后。占据了这座庙宇,用做代炮楼。日伪军经常下来伤害百姓。1941年(民国30年)腊月,陈达奉命拔掉东神庙这个钉子,打通抗日军民的交通要道。随述找到公安员高天佑和作战干事刘作亮商量对策,并侦察清楚敌人换岗的时间,然后迅猛发起攻击,点燃堆在东神庙阁楼周围的柴草。顷刻间大火冲天,东神庙被烧得片瓦无存。从此敌人再也不敢进入东神庙一带。

为进一步有效地打击敌人,陈达率命春节前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化装“赶集”,目的是找机会教训汉奸唤醒民众,陈达带领公安员、教育助理和几名游击队员、扮成小贩去东曹庄“赶集”。陈达装扮成卖包子的,公安员高天佑扮成卖烧饼的,教育助理“卖火灼”,另一党员李瑞元“卖老豆腐”。陈达和他的几位战友,各自找好了适当的位置。这时过来了两个汉奸,胸上斜挎着手枪,直奔卖包子的摊床走来。陈达发出“包子两个”的信号,就在头两个汉奸到摊前,后两个汉奸还没到的时候,两名游击队员赶上来打死了两名汉奸。后边的两个汉奸早吓得只顾逃命去了。旺集的群众听到枪声,惊慌得四处躲藏,陈达站在高处。对空鸣了一检,对乡亲们讲:“乡亲们,汉奸受到了惩罚,我们要团结起来,赶走日本鬼子,打击汉奸走狗。”随后领着游击队员,安全撤离东曹庄。

1942年(民国31年),深择县委决定加强地下交通工作,成立交通部,陈达被任命为县委交通部副部长。陈达以坚强的党性,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多年积累的对敌斗争经验,很快组建一支具有高度战斗力的地下交通队伍。配备了几名得力干部,设置了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交通总站。这支队伍又称为“武装交通队”。交通总站下设分站,三、五村一站,形成一条地下交通网络,在敌占区建成了通讯联络大动脉。陈达的家,成为交通站经常活动的地方。一次敌人突然搜查到陈达的家,他母亲正在站岗放哨,急忙安排交通员下地道,而后出来应付敌人说:“这是秦礼栓的家,他家没人,别人也不到他家来,我是他的邻居,来借箩筐的。”说完退出院子,敌人连屋都没进就走了。陈达的妻子宋胜太,也为接待抗日干部战士忙个不停,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

1944年(民国33年)初,深泽县的抗日斗争形势开始好转。8月,大部分据点和岗楼被八路军攻克。1945年上半年,在冀中第七军分区的统一指挥下,分阶段围攻深泽县境内敌人。5月27日攻克乘马据点。6月5日敌人逃出深泽县城。6月6日深泽县全境解放。深泽县解放后。陈达被调到边沿地区的东晋县任县政府民政科长。不久,被任命为东晋县县长。当时东晋县还没有全部解放,陈达的工作环境。比在深泽县艰苦得多。他以坚强的党性,服从组织分配,愉快地告别战友说:“东晋的环境是苦了点,一个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风趣地告诉老战友高天佑说:“我走了,你听信,如果我牺牲了,你去我身上取回这支钢笔,我是个无产者,再没有别的财产了。

1945年8月,陈达受组织派遣到东北工作,临行匆匆,没有向自己的亲人告别,只托人捎个信,便踏上了征程。途经白洋淀,进行简短的整训后,10月到达东北局,被分配到抚顺县任民政科长。为了挫败国民党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第三军分区和地委对本溪、抚顺、新宾、清原县的干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1946年8月陈达被调到本溪县任县委委员、田师傅区委书记。当时本溪县正处于“五四”土改的后期,国民党正准备大举进攻解放区,斗争形势严竣,支援战争的任务十分艰巨,

1946年10月20日,国民党五十二军组织两个师,分别向安沈铁路溪田线大举进攻。本溪县保安团完成了三架岭、小市、八盘岭一线的阻击任务,随同县机关和区干部向东撤离。陈达率领田师傅区的干部战士一同转移至赛马集以东山区。在撤退之前,他带领干部战士在南甸子沟口地区布置了撤退后的地下工作。各村农会干部给他们送来了军鞋。陈达告诉大家: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心,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和敌人的疯狂所吓倒,只要军民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打击敌人,我们就一定能够胜利。

陈达带领田师傅区的干部战士插人敌后,在田师博南部大山孙李沟宿营。盘踞在魏家堡子的还乡团出动20多名团丁袭击陈达领导的游击队。双方交火后,打死敌人1名,俘敌6名,剩下的匪徒抬着尸体逃回魏家堡子。国民党保安团闻讯调动兵力,再向孙李沟进犯,面陈达的游击队早已转移了。

1946年11月,国民党新六军十四师对解放区发起进攻。陈达率领田师傅的干部战士向东转移。1947年县委决定划分3个工委。分别于各处坚持游击战争。陈达与县委民运部长张浙领导的工委组成游击队,以和尚帽子为中心,活动于汤沟、三岔子、田师傅、泉水、山城子、小市地区。2月5日。张浙、陈达游击队在泉水九洞沟活动,批斗谭家堡子反攻倒算的恶霸地主王安清。在季家堡子俘虏一名国民党上等兵,没收其军装后教育释放。

2月6日拂晓,张浙、陈达游击队进入富城峪,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而后在富城峪沟里进行体整。吃过午饭,游击队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张浙带领全体干部战士转移到山上。通过松脸沟、磨石峪,柜子石回到草河掌地区。就在富城峪突围时,陈达与游击队失掉联系。他一个人沿着来时的方向,连夜奔回田师傅区的阴司王沟。

2月7日陈达来到阴司王沟的一个农民陈维家里。陈维过去做过坏事,被人民政府扣押过,因此对共产党怀恨在心。此时他假意拢火为陈达烤鞋,又烧洗脚水,又做饭做菜,尔后趁陈达不备,溜出去纠集地痞胡国友、史德山、陈宝玉等人闯进屋内,将陈达围住,夺下枪支。陈达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按倒在地。陈维派史德山到魏家堡子向还乡团头子魏景丰报信,他带人用爬犁押送陈达到魏家堡。唯恐陈达挣脱,陈维一路上不断用木棒打陈达的腿。走到阴司王沟下边的姜连沟时,送信的史德山领着团丁20多人赶来。还乡团中队长姜景才劝陈达投降,陈达愤怒地痛骂匪徒:“要杀就杀,共产党员不怕杀头,让我投降办不到,只怕是你们的罪恶早晚要受到人民的正义审判。”劝降不成,便下毒手,团丁将陈达的衣服扒光后向陈达开枪,陈达英勇就义,年仅25岁。

游击队的于部战士得知陈达遇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纷纷请战要为陈达报仇雪恨。县委书记汪之力和保安团长赵俭下令:“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捉拿凶犯,为陈达报仇”,随即派兵在阴司王沟捉到土匪张永祥、胡国友、史德山,并将其就地处决。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处决了陈维和魏景丰。

中共田师傅镇党委,田师傅镇人民政府为陈达烈士在魏家堡子建的烈士陵园。

还有其他几位烈士的墓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视频;《瞻仰陈达烈士墓》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