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绛帐传薪 李艳桃芳——追忆董大田老校长‖陈功全
发布时间:2025-07-08 15:31 浏览量:1
绛帐传薪 李艳桃芳
——追忆董大田老校长
这一天我又去了病房,护士正为他翻身擦洗,输液架上挂着液体袋、营养液、血浆,心电图仪实时监视着生命体征,氧气面罩的可视液瓶高频率地翻滚着——你怎么也不相信这位慈祥而智慧的老人,正在和病魔进行着怎样的抗争。
一天后,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定格在了第89个年头。他,就是南充高中老校长,备受尊敬与爱戴的董大田先生。
1982年3月,时任南充高中校长的廖志荣(左二)行政会后与部分行政干部合影(右二为董大田)
那几天,天色微阴,风里带着些许凉意,仿佛天地亦为之动容。先生于我,既是恩师,更是人生中如父如山的尊长。他不仅是我年轻时的校长,更是我后来人生中亦步亦趋追随的导师。当他离去,风摇万木如悲鸣,我心中那座曾经巍峨的山峰,竟也无声地倾覆了。
当年,语文组的老师们时常提起先生的课堂如何如何精彩,这天我安排好本班班务后,拿起听课本径直奔向先生的课堂。这堂课正欣赏脍炙人口的名篇,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当讲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时,他便把全班学生沉浸式带入他儿时闭门苦读的场景——母亲对他的切盼和寒夜苦读的不忍。尤其“儿寒乎?欲食乎?”六字,反复咏叹回味无穷,一幅指望科举成名、光耀门楣的书生苦读图跃然纸上。这堂课虽是短暂的,但是给学生的感染和影响却是一辈子。其中一个细节,在讲到“迨诸父异爨”的“爨”字,笔画多不好记,先生顺手在黑板上板演,嘴里一句“興字头,林字腰,一人压底遭火烧”。这就是中国文字——简单而深奥。
1989年7月1日,时任副校长的董大田(前排右一)与全体党支部委员合影
先生执掌校务之时,是一位深沉有度、温雅有节的领导者。他深信“治校如治学,贵在养气”——这气便是师生间浩然之气。
年轻时他喜欢蓝色中山装,与其温和的目光相映,无声中自有一股庄严。他深谙传统,常引经据典,将“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悄然织入日常点滴之间。他总说:“学校是活的,是生命的园圃;育人如同育树,待其自然,又须循其理而导其向。”他办公室悬挂着自己手书的一幅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墨色浓淡间,仿佛早已预见今日桃李满天下的盛景。
1994年6月,董大田校长(中)与校领导一起研究工作
先生学养深厚,尤其精于古文诗词,一手毛笔字也清峻大气,令人叹服。他常于课堂吟唱古诗,情至深处,声音微颤,目光越过窗棂,似与古人神游。他常说:“文化是根,根深方得叶茂。”有时在校园小径上遇见他,他深爱的校园和他的身影便一起融入了千年文脉的倒影里,成了校园最宁静优雅的风景。
后来,我也做了校长,才真正领会到先生治校的精妙之处。每当面对纷繁校务,先生当年含笑从容的身影便浮现眼前——他教会我:真正的领导力,是于无声处滋养心灵,是如春风化雨般的润泽之功。那“不令而行”的从容气度,原是他以自身为灯火,点燃众人心中的微光。
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南充高中,其古朴典雅的大校门,就是在董大田先生出任校长期间修建的。
乙巳年春节,我邀约几位老人一起过年,餐厅里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他银白的头发上,像撒了层层碎银。他握着我的手说:“教书育人,说到底是良心活,万万不要浮躁,宁静才能致远啊!”他那双布满青筋的手,却依旧有力,就像他一辈子不曾弯曲的脊梁。
南充高中教学大楼
先生一生执教,风骨清坚如竹;今日先生虽逝,风骨依旧长存。这种风骨,已化作千株翠绿,早已遍布于他深爱的每一寸土地之上,庭树挺拔向上,历风雨而愈显清峻,亦如先生所承所传的文明之脉,永续不绝于天地间;这种风骨,已生长成林,以无声胜有声,便是对他毕生心血最好、最庄重的纪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
南充高中校园一角
每一阵拂过校园的清风,每一次划过校园当空的明月,每一声经久不息的书声,都是他未曾远去的回响……
大田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本文内容系原创
文/图:陈功全〔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与西南农业大学等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首批正高级语文教师,四川省校长协会原副会长。1987年参加工作,历任南充高中校长兼党委书记(2001—2017)、南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充市委网信办主任,2023年退休〕
-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 下一篇:回忆张文清与一〇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