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非回忆见到了父亲陈赓(下)

发布时间:2025-07-09 15:58  浏览量:1

父亲的爱和恨

我父性烈,他对毛主席的为人和军事思想十分佩服。他在郭道和妈妈、我一起吃晚饭时说:“现在国家总算有了毛主席这个领袖,这是国家的大幸,也是我本人的大幸。”我因刚从蒋管区来,受国民党宣传,所以对父亲说的话有不明白之处。父亲最恨的是蒋介石,对这一点,我很能理解,因我在上海看到蒋介石的中央军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物价飞涨,还发行什么关金、金圆券,老百姓上他的当,弄到后来一斗米要成捆的钞票去买。抗战胜利后老百姓本来对蒋介石抱有希望,后来却大失所望,生活比日本鬼子时期还要糟,我家天还是吃三餐粥。蒋介石镇压反对他的人,暗杀民主人士,学生上街反饥饿游行。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迫不及待派“接收大员”坐飞机来仁海接收日本人的财产,老百姓的事却一点也不管。最可恨的是有些汉奸也变成“接收大员”了。当时有个电影叫做《乌鸦与麻雀》就是对蒋介石“德政”的很好写照。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口头上很革命,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但是我的父亲在他的桌子上看到有共产党人的黑名单时,他就看透了此人口是心非,阴险狠毒,他是完全不可能救中国,相反他只能卖国害民。在我父黄埔的同学,如宣侠父等,由于参加共产党而被杀害。所以,我父在1933年被捕后,蒋介石亲自劝他投降,许他当大官,我父大义凛然、严辞拒绝。

他在大革命初,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但他从不愿向人谈及此事。我父自大革命后南昌起义,保卫苏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建国后抗法援越、抗美援朝战争,所有这些大的战役他都参加过〔。他日无不战,从不考虑个人,他多么苦啊!负伤3次,腿骨都被打断了。要锯腿,他不愿意,忍着伤痛只身潜入上海敌占区就医。我的小舅舅曾谈起当年我父因伤口剧痛,常叫小舅舅去给他抚摩伤口,并说,抚摩100下给1元钱。父亲在日记上写着“头痛如裂”(现在看来就是高血压),但他还要部署战事,不断的与人谈话,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在大雷大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他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行军,生病了在担架上指挥战斗,他从未真正休息过。新中国成立了,他就去援助越南抗法;胜利后又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尚未胜利,他又迫不及待回国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为他说和美国打仗没有科学不行,人才问题重要。他亲自当院长,坐镇哈尔滨,请教授,盖房子,忙个不停。由于他长期在战争状态下,因而得了职业病—心脏病(这是周保中将军和我说的),还没有到60岁就去世了。

父亲是军事专家

记得父亲在筹建哈军工期间,在家中饭桌上说:这个专家那个专家,我也应该是个专家,因为我打过那么多仗嘛。我认为他说得对,专家是应该在实践中产生的,他是个马克思主义的军事专家。

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我父每战,从不与敌蛮干死拼,都是以用谋用奇取胜,用兵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抗日时期神头岭之战是他的代表作),他在战场上总是高出敌人指挥官一筹,这就是我父为将之“智”。我父每战之后,必总结经验,表扬战斗英雄(在郭道开大会就是)。他毫不含糊检查批评在战役中的缺点和错误,对干部违反纪律则严厉执法,这是我父为将之“信”。我父对待同志关心备至,毫无架子,为人谦虚,深受部属爱戴。在作战中哪里紧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情况紧急,他就会直接同前线指挥员讲话,这是我父为将之“仁”。我父每战,其指挥所常置于离前敌最近之处,有时亲冒枪林弹雨,率部勇往直前。我在阳城司令部时,亲眼目睹有一次国民党飞机前来轰炸,飞机已在头顶上时,许多人在防空洞口挤成一团,当时我父手拿拐杖爬到防空洞顶上,大声喊道:“不要慌!现在敌机还不会轰炸,大家按先后顺序进洞!”并用拐杖指点指挥,这是我父为将之“勇”。我父平时虽爱开玩笑,有时早晨起床也有找不着帽子的时候,但他一进入战争状态时却完全判若两人,其头脑之冷静,对战场的组织、规划,战前准备之精细,都是无以伦比的;对敌我双方之虚实和战场之地形,他都做到“了如指掌”,判断敌我情况客观、冷静、实际,丝毫不夹杂个人情感;对部属战前严格要求,部队纪律严明,这是我父为将之“严”。

兵法上说:“智”、“信”、“仁”、“勇”、“严”为将之五德,我父有此五德,故其能激励部属,奋勇杀敌,做到每战皆胜。

作为儿子如是说,也许有人会讲这是儿子夸老子,但我认为自己是实事求是的。我偶在我父亲的笔记本中见到有关规律性的论述,今将其录之如下,作为本人这篇拙作的结束。

规律的可知性

规律是自然界(物质生活中)各种现象中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切现象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规律性的发展,既然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津,因此规律即可认识。社会历史是规律性的发展,社会历吏的研究又成为一种科学,因此社会发展就无所谓神秘性了。

认识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认识了以后不去改造世界那就是在自然法则(社会)面前表示无能为力。

从作战讲,当你认识了客观规律以后(就是了解、研究、掌握了情况),最重要的是下定决心。决心也者,即为主观上利用敌情定下你的作战方法,这时候主观的决心占了第一位,若在战场情况变化多端之际,你表示无能为力,即按照情况不能适时修改你的决心,使之适合客观情况(即任务,敌情,地形,我情·一),战争就不能得到胜利。

(200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