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大军出虎牢

发布时间:2025-07-24 18:00  浏览量:1

虎牢关,是洛阳东边的门户,窦建德渡过黄河,要继续往西援救洛阳,就必须要经过虎牢关这一天险。正因为虎牢关是天险,易守难攻,王世充也安排了侄子荆王王行本重兵把守。所以,虽然李世勣率领唐军从嵩山一路往东,连商丘、汴梁一带都占据了,虎牢关却依旧还掌握在郑军手中。

终于在这个时候,虎牢关中的将士坚守不下去了,守军中的一个司兵沈悦遣人联系上了驻守在管州的李世勣,说愿意作为内应,接应唐军到来。从敌我形势来看,李世勣判断沈悦应该不是诈降,当即安排王君廓夜袭虎牢关。这天夜晚,沈悦在城中发起暴动,火光照亮了夜空,王君廓于是率领唐军猛攻虎牢,终于攻克了这座雄关。

但是,窦建德也率领夏军已经进入了郑国境内。在夏军号召之下,孟海公、徐圆朗等农民军首领都投靠在夏军麾下,又与郑国徐州行台王世辩(王世充之弟)、滑州行台仆射韩洪的数千人合兵一处,声势越来越壮大,号称有三十万大军。李世勣只有几千唐军,虽然打下了元州、管州、汴梁等州县,但是军力仍然太过弱小,打下的州县也没有被唐朝完全消化,最终这些州县被窦建德率军一一攻占。

面对窦建德的十多万大军,李世勣退守虎牢关。夏军在虎牢关外二十多里的荥阳驻扎,准备攻打虎牢。

几日后,李世勣终于等到了李世民亲自带队赶来的援军,虎牢关守军上下都极为兴奋。但随后李世勣得知了李世民派来援军的数量,原来的振奋之情又大打折扣了。

只有三千五百人。

这三千五百人,虽然是唐军中的精锐,包括了“玄甲骑兵”和其他骁勇之士,但在夏军十余万人面前,还是太少了点儿。

李世勣后来才知道,秦王李世民亲自率军至此,是下了多大的决心。

那时军中,屈突通、萧瑀等人,都建议放弃洛阳之围,退回新安,在那里组成防线。但是,李世民却力排众议,坚持不解除洛阳的围城。封德彝前往长安向唐皇李渊陈说之后,得到了唐皇的肯定,这也让李世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放了下来。就此,他下令将唐军分兵两路:一路由齐王李元吉指挥,屈突通、萧瑀等关陇出身的老将辅佐,他们留在洛阳,继续围困王世充。另一路则由李世民亲自率领,统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等关东出身的将领,东出虎牢关,抵挡来犯的夏军。为了防止王世充得知唐军分兵而乘机反攻,李世民故意大张旗鼓地出发,经过北邙山,往巩州方向驰去。洛阳城中的王世充见状,不知李世民卖了什么关子,担心有诈,竟然没有任何反应,反而任由李世民离开。

抵达虎牢关后次日,李世民继续延续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带领五百“玄甲军”出关,查探夏军的情况。由于人们的口口相传,秦王喜欢浪一把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李世民决定将计就计,先挫一挫敌军的锐气。出营的路上,李世民命李世勣、秦叔宝、程知节带了绝大多数兵力埋伏在了道路两侧。李世民自己则亲率尉迟敬德和两个骑兵扈从,骑了二十多里路,直驱窦建德的大营。

此时的尉迟敬德,屡次救过李世民的命,已经同李世民有了过命的交情,也成为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与尉迟敬德并排而行,望着眼前烽烟四起的长空,不由得豪气顿生,纵马言道:“我持着弓矢,敬德将军执槊相随,敌军纵有百万之众,又能奈我们如何!”

尉迟敬德也被激起了血性,笑道:“秦王所言甚是,就算他们百万大军杀来,我护着秦王冲杀过去便是!”

李世民也笑了笑,道:“这样的话就太孟浪了些,我们要是真碰见敌军,走才是上策!”

四人四马有说有笑,一路前去,竟然没有碰见夏军侦察的斥候。李世民心中略微有数,看来窦建德并没有太强的统兵才能,抑或是军中并没有良将,否则怎么会骑到他们营前了,对方居然没有丝毫的觉察?如果是他来领兵,每到一处,第一时间就放出大队斥候时刻侦察,同时安排各营轮流出营值守巡察,把握四周的形势。夏军这几年虽然从草寇升级为正规军,但仍摆脱不了原来的草莽作风。

一直到了夏军营外三里,李世民等人才遇见了一拨夏军游兵,于是开心地像过年见了亲戚,按住马等待对方来叙旧。谁承想这队夏军游兵见了李世民四人,还以为是唐军的小股斥候,见怪不怪地懒得进攻,掉转头就回去了。

李世民身经百战,每次出来都是得到敌军如临大敌般地对待,谁想今日遭到了这样的待遇?他拍马而前,朗声道:“我乃秦王也!”抬起弓,就射杀了敌军的一员将领。

夏军大惊,连忙回营通报。李世民就安然地坐在马上等着。不多时,夏军营中冲出了大队骑兵,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看数量竟有五六千人之多。面对追兵,两个扈从都大惊失色,而李世民却只是淡然道:“两位老弟如果惧怕,那就先走在前面,我与敬德来殿后。”他这么一说,两个扈从也不敢多言,四人按住马辔,徐徐而行。

追兵驰骋呼哨,眼看就追及到背后,李世民和尉迟敬德一边徐行,一边回头弯弓搭箭,每发一箭,就有一个追兵应声倒下。夏军骑兵见有人被射杀,惊惧地停下放箭。但是,夏军寻常的弓箭,射程远不及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的硬弓强弩,于是只好继续追击。但是,一靠近李世民等人,追在前面的夏军骑兵就又被射落马下。如此再三,李世民射杀了七八人,尉迟敬德射杀了十几人,于是夏军骑兵便逡巡不前,没有人再敢冲在前面,以致越追越落后。李世民怕夏军跟丢了,还不时停下来等一等,引诱他们上前,终于把大队夏军骑兵引入了来时设下的伏击圈。

呼声乍起,早已等在这里的李世勣、秦叔宝、程咬金几人包抄过来。没有防备的夏军登时被“玄甲骑兵”击溃,这五百人的唐军,大败十倍于他们的夏军骑兵。夏军丢下三百多具尸体逃回了大营,殷秋、石瓒两员骁将也被唐军俘虏。

大唐秦王谕河北窦氏:

山东、河北领土,自久以来为我大唐所有,但被足下侵夺,还建立了伪政权。但念在足下俘虏淮安王李神通后以礼相待,并让我大唐公主归国,所以此前大唐也与足下冰释旧怨,相互结好。但足下却反复无常,又与王世充结交。王世充在眼看就要覆灭于我大唐王师之际,巧言令色劝足下发兵,足下就被引诱,率军来到这里,实在不是什么上策。现今我们前锋交战,大唐轻易击溃了你军,足下应当心怀惭愧才是!因此深盼足下好自考虑,悬崖勒马,若不识大体,执迷不悟,定然会追悔莫及!

大唐秦王

窦建德收到李世民这封并不是很客气的信,显然不会很愉快。他已在河北军民的拥戴下晋位为王,离登基称帝只有一层纱的距离,只是他生性耿直,不在乎称不称帝的虚名,不想学着王世充那样再造几个祥瑞就自号“九五之尊”,但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号令群下。在李世民的信中,却是以大唐秦王的名义、自上而下的命令口气,完全否定了夏政权的合法性。难道他们唐国是名门之后,并且有隋帝的禅位,就自以为是正统。而自己不管多受河北百姓的爱戴,只因为他出身农民,就是僭主、伪王吗?窦建德不信这些,他要凭实力说话,下令迫近虎牢关,开始攻城。

但是,虎牢关属天险,在唐军的驻守下固若金汤,夏军连日攻城,都难以攻破。几个月来,战事都不理想,军中的士气一点儿一点儿地低落下去。窦建德发觉自己又一次被李世民套路了,落入了和当年薛仁杲、宋金刚一样的境地。李世民正面固守不战,背地里又派出偏师,骚扰夏军的后方,袭击夏军的粮道。窦建德派大将军张青特在后方保卫粮道,不料却遭到唐将王君廓的轻骑的袭击,张青特不幸被俘。

这时,窦建德的首席军师、国子祭酒凌敬建议,夏军可以绕过虎牢关,北渡黄河,攻占黄河以北的河阳,然后翻过太行山杀入河东,占领汾阳、晋阳,从蒲坂津渡河直取长安。这一计,绕过了唐军主力,还拓展了夏国版图,占据黄河以北、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广大地盘。此举还能直接威胁长安,正好“围魏救赵”,逼得唐军回师自保,这样郑国的重围也就自动解除了。窦建德考虑之下,听从了凌敬的这一计策,准备移师北上。

但是,郑国不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此时,洛阳实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城中已经完全断粮,三升粟米已经炒到了一匹上好丝绢的价格。那些王公贵族们的服饰珍玩,已经像土芥一般地被花掉换成粮食。普通百姓则更苦了,什么树皮、草根、叶子、虫子全都被吃光,最后只能吃土充饥。人在饥饿的时候,土是吃得下的。按照那时洛阳人的食谱,有种美食就以土为主要食材——将浮土在水里筛去杂质,把那些啃不掉、咽不下的石子去掉,然后撒上米屑、谷壳,做成土饼。吃了这东西,肚子里会有一点儿饱腹感,但是人没有营养补充,就会得浮肿病。街巷上、城墙上,有人走着走着就栽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久而久之,道路边满是倒地饿死的人。这时候,那些养尊处优、风度翩翩的公卿们也都连米糠都吃不上了,不得不吃死去人的肉来维持生命。原本三万户军民,渐渐地就只剩下了不到三千户,每家每户,都有人在不断地饿死。

到了这样的地步,洛阳可以说随时都可能陷落。窦建德别说是“围魏救赵”了,可能连河东都没抵达,在半道上的时候,洛阳就已经被攻陷了。王世充派往夏军大营的使者一连串地到来,使者们哭诉着洛阳城中的惨状。王世充的侄儿王琬也在夏军营中日夜哭泣,恳求窦建德援救洛阳,闻者无不动容。窦建德是有着慈悲之心的人,听了自然心怀戚戚。诸将们却劝说窦建德不要过河(后来才知道,这也是王世充使者重金贿赂之下做到的),窦建德便犹豫起来。

虽然窦建德是个仁厚之君,但毕竟是国君,要权衡利弊。洛阳既然这么惨了,那救了洛阳能给夏军带来什么好处?为了证明洛阳城中的郑军尚可一战,王世充派遣了骑将杨公卿、单雄信引兵出城,袭击城外的唐军。负责围城的齐王李元吉率军迎击。这时候,郑军终于用鲜血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这些面容饿得浮肿、瘦得脱相的郑军,骑着他们最后坚持没有杀掉的战马,步骑联动,大挫城外的唐军,唐军行军总管卢君谔战死。

然而,郑军也只能靠着这场胜利证明自己战力犹存。虽然取得小胜,但郑军也消耗了自己最后的战斗力,再也无力扩大战果,只能退守城中等待援军。

见窦建德改变了主意,军师凌敬反复劝说,最终演变成了争吵。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也劝说窦建德:“军师的意见是对的,如果还是顿兵在这里,师老兵疲,不知何日才能胜利。”

“你这是妇人之见!”窦建德不屑道,“我这次来,是为了解救郑国于倒悬之急,现在舍弃了他们而攻打别的地方,那不仅是畏战,而且是无信,大丈夫怎能无信!”

虽然这么说,但是窦建德也不得不考虑而今的局势。唐军在虎牢关固守不出,对于两边都不是个办法。战争对于哪一方来说,都不是可以轻易承担的事情,两军必定会有决战的那一天。他派出打探的细作报告说,唐军的马匹草料不够了。如果这个情报是真的话,那决战之日就在不久之后。于是,窦建德下令在黄河对岸牧马,把马喂得壮壮的,准备与唐军决战。

(摘自《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 范西园/著 华龄出版社/出版)

编辑:殷华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王欣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