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明 洞

发布时间:2025-07-24 15:14  浏览量:1

在《明史王守仁传》中我读过;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陽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陽明学”云。

王守仁是余姚人,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是明朝哲学大家。

多数游人对哲学家不感兴趣,修文县在栖霞山耗巨资,扩场地,开辟成浩大的中国阳明文化园,还是孤单只影。

我稍了解王阳明在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平定宁王之乱、创立“阳明心学”的具体成就,专门前来。

在这个“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之地,我思绪飞回1506年冬,王阳明被贬到这龙场驿栈当招待所所长。

王阳明教化当地人,受良知民众的爱戴。教导之余他对《大学》的思想有新领悟。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写出“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后人把这山洞专称为阳明洞。

著有《王文成公全书》,他认为内心、良知指引行动,达到“知行合一”。提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世称“姚江学派”。

王阳明最大贡献是把自己的哲思和经历,扭成一个生命宣言,身体力行做一个有良知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