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看苏超,心潮澎湃说球话
发布时间:2025-07-25 20:46 浏览量:1
朱默人/作者
我是个老球迷了,从1998年熬夜看世界杯开始,就把工作之余的热情都搭在中国足球上了。
前些天在徐州奥体中心看完苏超第七轮,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心里头对足球爱得发狂的那股子劲头,又燃起来了。
这比赛太牵动人心了,让我这个外地人竟然有些恍惚,这是在哪儿,这是什么比赛?简直太特么燃了!
徐州队和常州队的比赛,开场15分钟就干出3个角球。徐州队10号球员王大雷(可不是国家队那个)一个倒挂金钩,差点把球网踢穿。
现场3万多球迷的呐喊声跟着球飞,连卖烤肠的大爷都攥着喇叭喊:“徐州爷们儿,给我往死里冲!”笑得我腮帮子都疼了。
球迷们的这种劲头儿,多少年都没见过了!
要说苏超为什么这么火,江苏人自我调侃的说法儿,让我这个外地人觉得还挺有“文化”,真有点儿意思。其根子,还是在“散装江苏”的地气上。
南京和苏州争“榜一大哥”,徐州和宿迁搞“楚汉争霸”,连扬州和淮安都要为“狮子头正宗”在球场上掐。
你见过哪个职业联赛,能把各地市的“历史恩怨”、特产美食全搬进球场的?
常州队输球后,球迷们举着“屡败屡战,常州加油”的灯牌高唱《真心英雄》,唱的我都想上场帮常州踢上几脚,这才是足球该有的样子啊!
要说民间草根儿球队,在中国足球如此颓丧的窘况下,能给人们带来如此大的激情和乐趣,实在难得!
我了解了一下,在南通队39名球员里,35个来自珂缔缘青训营。14年前,创始人李太镇卖了6套房子搞青训,就为让穷孩子也能踢球。
现在,这些孩子在苏超场均跑12公里,把职业队出身的南京队按在地上摩擦。
反观国足,说起来心里那气呀,简直就不打一处来!
2025年东亚杯0-3输给韩国,那位队长张某某叉着个腰,就杵在禁区里,连个像样的跑动都没有,这特么是职业球员该有的态度吗?
更具讽刺的是,苏超每场门票5-20块,场场爆满,几次我都没有抢到票。国足亚洲杯门票炒到了八九百块,现场球迷却喊着“退钱”。
常州队的球迷曹戟,白天当程序员,晚上组织2000人的助威团,连女儿的家长会都顾不上去开了。国足那帮“大爷们”,你们对得起那些自掏腰包的球迷吗?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苏超给国足至少上了三堂必修课!
一是青训要接地气:南通珂缔缘“免费青训+职业输出”模式,14年培养出50多名职业球员。
反观国足,2025年注册球员才53.9万,连日本的零头都不到。足协口口声声要建“国家青训学院”,结果基层教练连欧足联B级证书都没有,这不是扯淡吗?
二是联赛要坚决去除行政化。苏超由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市场化运营,拉来京东、肯德基等21家赞助商,单席位赞助费300万。
国足呢?中超欠薪成常态,中甲球队为保级踢假球,足协还在搞“管办分离”的表面文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三是球员要找回血性。常州队门将李新宇,为了家乡比赛,跟俱乐部“跪求”出场机会,单场扑出12个险球。
国足的那帮“明星们”,你们有这种为家乡、为集体、为国家的荣誉而战,甚至拼命的劲头吗?
热爱足球的人,往往喜欢说实话,有些时候还按捺不住,我就是这么一位。足协先不要做表面文章,不要向外推卸责任,更不要借事转移注意力,而用谴责球迷转移矛盾就显得格局太小、甚至有点儿不厚道了。其实,踏踏实实闭门思过比什么都强!且听我草草理出的三条建议:
要说第一条,足协能不能不要急功近利了,把青训的钱花在刀刃上,把钱投到基层教练的培训上,别再给归化球员、外籍教练砸多少个亿了,值吗?不心疼吗?学学苏超,让珂缔缘这样的青训机构和校园足球挂钩,每个县市至少建3块免费球场。
第二条,我想说,联赛的改革得动真格的了。中超准入改成银行流水审核,欠薪俱乐部直接取消资格。这方面也学学苏超,鼓励各市组建“家乡队”,限3名职业球员,逼着本土球员成长。
这第三条,我想说国家队必须要大换血,而且要彻底地换!把那些在俱乐部混日子的“大爷”,没有男人血性、油头粉面、鲍鱼海鲜的臭不要脸的娘炮儿们通通全踢出去,哪怕是暂时的牺牲也绝对值得!从苏超、中乙以及基层选拔出真正热爱足球、真正想踢足球、真正有血性的年轻人。像南通队长李贤成,留洋5年回国踢苏超,这种球员不比那些菜货强?
那天比赛散场时,徐州球迷用梆子腔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声音,把奥体中心一排排的玻璃震得嗡嗡响。
我心潮澎湃,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什么时候,国足比赛也能让球场有这种热血沸腾的场面,有几个能够像他们的老前辈容志行那些优秀名将,得到广大球迷的追捧和发自心底的爱戴!
中国足球,不要让我们等得太苦、太久啦!
- 上一篇:兔灵报恩记
- 下一篇:全景式描摹建军伟大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