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何总是有一些学生和您对着干?原因也许只有 1 个
发布时间:2025-07-29 02:53 浏览量:1
老师,为何总是有一些学生和您对着干?原因也许只有 1 个
原创 陈锡 陈锡的锡言锡语
2025年07月28日 12:38 广东
在教育领域,我们辛勤耕耘,渴望收获学生成长的硕果。然而,我发现,不少一线老师却常常遭遇这样的困境:明明觉得自己是出于好心的教育与引导,却总有部分学生与自己对着干,课堂上消极对抗,课后也不配合,让教育工作陷入僵局。其实,深入探究其背后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关键点: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是否无意间触碰了学生敏感的 “自尊弦”,让学生误解为被针对。
首先,当学生初次犯错,我们心急之下,很容易抱着“杀鸡儆猴” 的心态进行教育。
这时,我们紧皱的眉头、严厉的训斥语气、手指的怒指等身体语言,就像一把把锐利的箭,直直地射向学生的心房,让学生瞬间感受到被 “点名批评” 的孤立与羞愤,仿佛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以课堂上学生睡觉为例,愤怒责骂型老师的做法(某某某,站起来,站着上课,昨晚你干什么去了?一上课就睡觉,整天就知道睡、睡、睡,太不像话了),只会让学生在全班的目光聚焦下,既尴尬又恼怒,心里暗暗滋生抵触情绪,甚至在后续学习中故意犯错,与老师唱起反调,形成恶性循环,师生关系愈发紧张。
然后,该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呢?这就需要我们秉持“专业技术人员避让原则”。
这个原则是我本人根据罗翔老师提出来的“幸福者避让原则”改编而来的。罗翔老师之前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概念——“幸福者避让原则”:“当我们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如果遇到他人挑衅、谩骂,千万要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要被怒火冲昏头脑,与他人纠缠不休。因为你家里有人在等你平安归来,这就是幸福者避让原则,狭路相逢,幸福者让路。”
我认为,当我们拥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专业技术时,如果遇到有问题的学生,千万要保持冷静、克制,不要暴怒生气,不要与学生激烈对抗。因为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的素养一定要比学生更高。所以,在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要以关怀的姿态去引导,而不是愤怒和责骂。
总之,身为人民教师,我们拥有专业知识与育人技能,理应高于学生的情绪波动,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面对犯错的学生,不能被怒火支配,而要以关怀为先。
像对待上课睡觉的学生,真正关怀学生的老师会走到学生面前,悄悄询问:哪里不舒服了?需要看医生吗?如果学生说没有不舒服,则可以建议:需要到外面洗一下脸,精神一下再回来听课吗?如果过了一会儿,学生还是无动于衷,继续睡,那就说明他实在是太困了,就不要再勉强他了,让他睡吧。但是,课后一定要和该学生私聊,关心了解该学生的情况,和他商量以后怎样才能改善他上课睡觉的问题。这样的关怀,宛如春日暖阳,能慢慢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非冷冰冰的指责,从而更愿意配合老师的教育引导。
同时,我们还需持续修炼自我,培养对学生的大爱精神。
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江苏的于洁老师,又或者不太熟悉的珠海市的杨玉娟老师等众多优秀教育者,她们用爱包围学生,无论是学习优异还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她们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值得被关怀与引导。她们用爱去感化学生,用耐心去陪伴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学生的改变,更是学生满心的爱戴与敬重。
而且,在日常教学里,我们不妨多换位思考。
当我们想批评学生时,想象自己若是那个学生,身处众目睽睽之下,是否也会觉得委屈、不服?当我们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试着深挖背后原因(个案诊疗),或许是家庭问题、或许是学习困难,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学生“故意作对”。用爱去化解矛盾,用专业素养及教育智慧去引导学生成长,师生关系自会如和煦春风中的柳枝,随风摇曳,愈发亲近。
总之,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遵守专业技术人员避让原则(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学生就算没有变好,也不会变得更坏,更不会有意和老师对抗。如果我们能进一步修炼自我,让自己具备对学生的大爱精神(这无法强求所有老师都做到,但是,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追求),学生变好的几率将大增,我们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爱戴,职业幸福感也会更强烈。
教育之路漫漫,愿我们都能掌握这把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让课堂充满和谐,让校园洋溢爱意,收获桃李满园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