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黄国荣的“我释《老子》”:第72章 民不畏威
发布时间:2025-07-30 00:33 浏览量:1
【战友美文】继续共赏共享我(郭 磊)的文学启蒙老师黄老(著名军旅作家黄国荣)的“我释《老子》(又名《道德经》)”[谢谢][玫瑰][作揖]
黄老的推介语:读老子,识世界。学国学,读经典,普及古典文化,复兴中华,提升国民素质。黄老希望网友、朋友、文友、战友,大家动手!分享各自的群里,让更多有兴趣的人看到[鼓掌][玫瑰][握手]
黄国荣 画
我释《老子》(七十二)
图文/黄国荣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原 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解 读
这一章又回到治国、统治人民大众的问题上。本章围绕统治者与人民大众、权力与民心这两个关系问题展开。统治者与人民大众是一对矛盾,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种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理解为“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他明白的道理是:人民大众是水,统治者是船;人民大众可以拥戴你,人民大众也可以推翻你。老子在这里就是讲,怎么才能让人民大众拥戴你,而不是推翻你的道理。问题的实际本质还是“有为”还是“无为”。统治者“有为”,必定侵扰胁迫人民大众,使其无法安居乐业;也必定用强权压榨、压迫百姓,致使百姓无法生存。官逼民反,压榨、压迫到人民大众无法忍受的时候,人民大众就不会畏惧苛政暴刑,会奋起反抗,反过来把更大的威胁降临到统治者身上。统治者“无为”,就会做到“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有自知之明却不显露,有自爱自尊而不自傲、不自负。他就不可能去扰民,更不可能去压迫民众,所以就会赢得人民大众的拥护与爱戴。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
畏,怕的意思。威,威迫、威胁,这是指统治的苛政暴刑。大威,更大的威胁、危险,这里是指民众起来造反、革命。
假如统治者用苛政暴刑威迫人民大众,到人民大众无法忍受的时候,他们就不怕这种威迫,会奋起反抗,把更大的更可怕的威胁降临到到统治者身上。
无狎①其所居,无厌②其所生。
无,不要的意思。狎,原义与狭同,狭隘;这里引申为束缚、侵扰、胁迫的意思。“居”与“生”,在这里词义相同,都引申为生存、生活的意思。厌,就是压,压榨、逼迫的意思。
不要侵扰胁迫得百姓无处安居,不要压榨压迫得百姓无法生存。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夫唯,只有的意思。两个厌字,前一个是压榨、压迫的意思;后一个是讨厌的意思。
只有统治者不压榨压迫百姓,百姓才不会讨厌而拥戴。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自知,了解自己的一切。自见,自我表现的意思。自爱,珍爱、爱惜自己。自贵,自傲、自负的意思。彼,指自见、自贵。此,指自知、自爱。
所以守道的圣贤有自知之明,不去自我表现,自尊自爱而不自傲,不自负。所以舍去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说 明
①“狎”,王弼本按“狭”字注,束缚、逼迫、压迫。
②“厌”,厌恶,这里引申为压榨、压迫。
黄国荣在军队时留影
黄国荣出席文化活动时留影
【作者简介】黄国荣,笔名秋野,江苏宜兴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编审。原创作品900余万字。出版发表作品1500万字左右,多部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转载推荐。
《尴尬人》、《信任》、《平常岁月》、《履带》、《山泉》等多部中短篇小说获期刊奖、全军优秀作品奖、入选年度小说,长篇小说《兵谣》、《乡谣》、《碑》获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等奖,中篇小说《苍天亦老》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乡谣》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极地天使》获《人民文学》2015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特别奖;纪念建党100周年《兵谣》《碑》入选《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百部红色经典》、《百年百部红旗谱》《军旗飘扬》等多种经典丛书。电视剧《兵谣》获飞天奖、《沙场点兵》获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收视。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专家委员会员,外聘老师,自编教材,讲授《图书编辑学》《长篇小说写作》《中外军事文学经典作品赏析》。用七八年业余时间研读《道德经》。曾分别任中国出版协会和韬奋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