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女王是太后,又曾抚养曹叡,曹叡逼她自尽为何不反抗?

发布时间:2025-07-30 01:54  浏览量:1

郭女王表示我明明反抗了好吗?!在曹叡已经确认郭女王是谗言母亲凶手的情况下,郭女王还坚决把锅都甩给曹丕

《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继续嘴硬的下场就是曹叡直接让她生不如死。可怕的是逼杀郭女王对于曹叡来说只是开胃小菜,因为曹叡将郭太后虐杀并“被发覆面,口塞米糠”后仍嫌不够,还要在哀册里爆料诛心郭女王没有出殡之礼,郭女王生前遭遇了如何暴虐残酷的对待,这就过分了。

划重点:

“维青龙二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叡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咷仰诉”———表面看来,这哀册没有问题,曹叡对郭女王多么孝顺,多么悲痛啊!但问题就在于上面的郭太后出殡时间根本就查无此日,青龙二年的三月没有“壬申”日,不光青龙二年三月没有,青龙三年的三月也没有,这简直就是再说,郭女王根本没有出殡这回事。郭女王的下场是死无葬身之地。

这也和(魏略)的“不获大殓,被发覆面”记载相吻合了。

“不虞中年,暴罹灾殃。”————这句话更加恐怖,这件事就是在曝光郭女王如何如何死相凄惨了。

比如:“司马悦暴罹横酷,身首异所。”

再比如“暴罹此冤辱,苟活何所求。”

再比如“如何不吊,暴罹咎艰。”(悯怀太子诔)

再比如“朕念将士暴罹斯酷,今欲因城未陷为羞死之事,庶令黎元免屠烂之苦。行矣遣书,朕意决矣。”(晋怀帝司马炽)

曹叡真心就怕世人想象不到郭女王死得多惨,所以非要用“暴罹”两字点名主题。

划重点:【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

史书把郭女王之死和曹叡大治洛阳宫,筑总章观放在一起,这等于是在说,身为人子的曹叡在郭太后丧期不但不伤心,还在郭女王热孝期各种蹦迪狂欢,大修宫殿供自己娱乐。曹叡如此行为,就是在向全天下喊话,郭太后死于非命是我干的。就曹叡这种行为,但凡有点正义感的史官都会看不下去吧!

像裴松之就直接把顾恺之《启蒙注》里这个怪力乱神并且跟曹叡无关的故事塞到了(明帝纪),而不是故事主人公郭太后的(郭女王传),目的就是借此指责曹叡的弑母恶行以及满朝文武看着太后惨死竟然一言不发,纵容皇帝胡作非为,不忠不孝,还不如一个僵尸有良心。如果放在郭女王传里,就代表郭女王是受人爱戴的贤后了,这可不是裴松之想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