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的故里情
发布时间:2025-08-12 08:05 浏览量:2
彭德怀元帅的故里情
龙正才
有人把韶山、花明楼、乌石称作伟人三角区,位于湘潭县西南的乌石就是彭德怀元帅的故里。经过党的教育和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彭德怀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成长为共和国元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人民对他的哺育,建国后曾两次回家乡,对家乡的生产与建设事业倾注着自己的关心。
(一)
小时候,彭德怀只读过两年私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深深体会到读书的重要,因此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格外关心。全国解放后.他的亲属进京看望他,一见面,他就询问家乡的学校办得怎么样。他应乌石小学校长之请,为乌石小学题写了校名,并给学校寄赠图书100册,还写信鼓励:“希望乌石学校越办越好。"1958年12月,他回乡视察,虽然时间只有一天,但他专程到学校了解了办学情况。 1961年他再次回乡调查时,又去学校看望老师。回京后,他同夫人浦安修谈起鸟石学校时,忧心忡忡地说“那里的校舍破破烂烂,必须修整”但以后的处境,使他爱莫能助。彭德怀冤案平反后,浦安修从补发给彭德怀的工资中拿去1万元,专程来到乌石,捐献给学校。后来,地方政府也拨出经费.于1981年新建了校舍,使彭德怀兴教的夙愿变成了现实。
彭德怀老家周围,过去是有名的干旱地方,饮用水都要到很远的塘里去挑。1957年,全国许多地方兴起大修水利高潮,他便给家乡干部写信,建议在鸟石峰下的楠木冲修座水库。因为他小时候常在那里放牛、砍柴,冲里的一股泉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58年,水库动工修建,正值彭德怀回乡视察。他听了公杜、大队干部的汇报,非常高兴,马上捐款500元以表示支持。1961年回乡调查时,他特地去察看了水库,建议大队组织劳力将坝基加宽,在库内养鱼,并且又拿出300元给大队买鱼苗。
1961年彭德怀回乡调查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十分艰苦,他心里非常难过,多次对干部们说“我在旧社会给饿怕了,所以才起来革命。没想到革命胜利12年了,我们的人民还吃不饱肚子啊!”为了帮助群众解决温饱问题,他带领侄儿和警卫参谋披荆斩棘,在当年农民起义军练兵习武的黄泥大坪垦荒造田。在家乡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接待了来访群众2000多人,深入7个公社10多个大队作调查,写下了5个调查报告,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谈了许多重要意见。他反复同下部们讲,搞社会主义经济要讲计划,讲价值法则搞经济核算他主张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他说要下决心抓好林业生产。他特别介绍种植核桃树的好处,要大家试着种植,并两次给大队寄来种子。他听说旗头大队多种经营搞得好,便步行上十里,爬山过坳去参观他们的药材、果树、苗圃基地。还向他们买了一批果树苗,送给队上社员,自己也在屋坪里种了几棵袖树、橘树。
当年彭德怀带头开垦的黄泥大坪现已变成70余亩旱涝保收的良田。彭德怀当年亲手栽种的抽树、橘树,也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二)
为了使家乡农村基层干部提高政策水平,彭德怀每次接待来自家乡的干部时,都要向他们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常从北京寄来学习资料,供大家学习。他多次写信给家乡干部,勉励大家多为群众办实事。1958年回乡时正值“大跃进”,他对干部中普遍存在的浮夸风、强迫命令风深为忧虑。临别前,殷切嘱咐干部要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今后再不准搞瞎指挥、搞浮夸、说假话了,再不准强迫命令、打人骂人、罚口粮、拆毁社员房屋、乱伐森林了。至今,家乡干部、群众对他当年规定的“八不准”,仍记忆犹新。1961年回乡调查时,在家住的时间较长,他冒着寒冷,走村串户,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倾听了人民群众的意见,也对基层干部进行r许多细致的思想工作。他谆谆告诫乡村干部们,要密切联系群众。他说:“共产党脱离了群众就寸步难行”看到老百姓吃慷糊糊,他就心里难过。他下去调查,坚持步行,很少坐车,每到一个地方,坚决反对给他加菜。1958年回乡时,乡亲们背着送给他一坛蜂蜜。他回京得知后,马上给生产队寄钱写信,说:“回到北京住地,数星期以后,才发现你们送我一瓷坛蜂蜜。这是乌石大队全体人民的劳动果实。我对中国人民和邻友们无多贡献,吾心为之不安,深感惭愧。拟将原物奉还,又不便投寄,约折款30元,请查收,交大队投入副业生产”彭德怀关心群众疾苦、严于律己、艰苦奋斗的作风给了基层千部们深刻教育。
(三)
彭德怀是农民的儿子,对故土有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他曾经设想回乡当一名农民。1961年回乡时,他同许多人说过这个打算,表示每年要为生产队出工100天。他还有回乡养鸭子的想法,并将这计划与乌石大队党支部书记颜瑞林商量过,想请大队帮工盖几间房子。他甚至还想包一个生产队,他说:“给我个大队或生产队,三年保证搞好,我可以立军令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愿望不能实现,他就提出以钱代劳,每年投资100元。1962年到1964年,他每年如数寄来100元。1965年他去了西南“二线”,不久又爆发r“文化大革命”,他身陷图Rfl,付款也就停止了。1979年彭德怀平反昭雪,夫人浦安修按照他的意愿,补交了他去世前10年的投资款1000元
彭德怀捧给家乡人民的,是一掬掬火热的真情。家乡人民也深深地爱戴他、怀念他,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他不尽的追念和敬仰。1994年,中共中央批准湘潭人民的请求,同意在彭德怀故居为他塑建铜像,并建一座纪念馆。彭德怀病重时曾对侄儿侄女们说“我死后,把我的骨灰送回家去,上面种棵果树,骨灰可作肥料,以报答家乡。”
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也将安放他的故乡。今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诞辰100周年.彭德怀纪念馆将正式对外开放,彭德怀铜像将矗立在乌石峰下的卧虎山上。人民的儿子彭德怀又将回到生他育他的故乡,来到故乡的人民中间。
(原载《当代党建》199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