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鲁迅抽烟墙画的岁月静好婊,是阿Q的第几代后人

发布时间:2025-08-25 21:08  浏览量:15

文丨将爷

“那是八月间的一个忧郁的夜晚——说忧郁,是因为已经有了秋意……”

上面这句话,是契诃夫写在《带阁楼的房子》中的话。

每年这时候,这句话会从我心中发出芽,然后长出藤,缠绕着我的心。

现在八月要过去了,我的忧郁还没有走远。但,我希望你们都活成幸福快乐的人。

在我心中,位置排在前两名的作家,就是契诃夫和鲁迅。

今天是要说鲁迅。

但,最近鲁迅被一个人举报了。

如果此人不是一个女人,我是忍不住要爆粗口的。也因如此,今天我的愤怒流于悲哀。

这个鬼扯的女人姓孙,她一脸嫌弃地说,大先生那张抽烟的经典墙画是不妥的,“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

于是,孙女士投诉到了相关部门,要求把这个墙画给换了。

不知道那个表示“已经在处理”的权力部门,接下来会怎样对待大先生画像。

如果真的给换了,我会写篇雄文,爆上粗口。

生在今世,有一种悲情一再上演,就是一些公共权力单位,已经被庸人宵小捆绑得跟傻逼一样了。

武汉大学的一个杨某媛,都能把武大校长折磨成“等上级安排”的二货了。

所以,我希望“浙里办”不会也因为一个没文化爱装逼的女人,就上演一次草台班子现形记。

与杨某媛是女拳组织的圣斗士一样,控烟志愿者孙女士也是显得一脸正义,扛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一副圣母婊形象。

这类人的组织性和极端性,我自然是有所畏惧的。

这里,我只想从人性的孽根性层面,说说这种表面体面其实不堪的人群,到底是如何繁殖而来的。

那就直接说今天文章的观点——举报鲁迅抽烟画像的孙女士,不用DNA测量,就可以清晰判断出,正是阿Q的嫡传后人。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未曾死去的阿Q年代》。在那篇文章中,我就这样判断:

在今天,阿Q精神的适用,甚至已经不止于所谓的“底层群体”了,而是在向更大的人群辐射。这样的国民性,其实才是更可怕的。

百年风云变换。曾经那种纠缠着太多投机、怯懦、麻木的人性的流氓无产者,已经变成了“岁月静好婊”。

他们换一个姿式,甚至换了一种性别,在向文明和自由进行新一轮的踩踏。

五年前,在这个公号,我还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阿Q百年复活,重回未庄一夜封神》。从标题也不难看出,我在预判,新阿Q活在这个处处都是未庄的年代,大有翻身做主人的气势。

在这篇虚构作品中,我强调,纵然阿Q曾经醒来过,但现在装睡得更深了。

正如作家刘震云所说:阿Q精神在今天仍然适用。

投诉鲁迅画像的孙女士,就是阿Q的纯种后人,就是纯种的新阿Q,就是把阿Q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极致运用。

她像阿Q一样,有点自命不凡,觉得自己了不起。

但,她又不像阿Q,只停留在嘴嘴逼逼,而机巧地转化为行动——投诉举报的隐形之恶,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孙女士也和阿Q一样,很会选择对手。她把阿Q的欺软怕硬,成功地升级了。

这个新阿Q吃准公权力面对投诉害怕担责的弱点,这个看似强大的对手,比小D还虚弱。

这个新阿Q选择了一个活在纸上的怒目圆睁的先贤,避开哪怕是如同王胡这样的庸人。

孙女士,一边岁月静好,一边投机取巧。

众所周知,抽烟的大人物影像和画像,那是多了去了。

比如,湖南毛先生和四川邓同志,夹烟的样子,也是很有风格的。

孙女士,有种,你去举报他们试试?你个哈皮!

当然,这样的新阿Q,也绝对不敢对杨某媛开炮的,更不敢对董小姐发难。

就算有不满,孙女士也就像阿Q对待钱大少爷一样,只敢在心里,偷偷叫人家是“假洋鬼子”。

……

算了,不怼了。

来坦承一下,我不抽烟。对有女人孩子在场的吸烟者,我深恶痛绝。

但,因为读懂了阿Q有多么可恨可鄙可悲可怜可叹可笑,对着绍兴鲁迅网红墙上那种鲁迅抽烟的墙画,我一直想,如果周遭无人,夜凉如水,我会点燃一支烟,坐在下面,慢慢抽……

那样,一定可以对着大先生,说出太多藏在心里的话。

先生那刀刻的脸庞,瘦削的身体,直竖的头发,沉思的眼神,就是一种文化符合,就是一种精神象征,就是一种情感召引。

所以,举报这样的墙画,就是真正的没文化。没文化,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大病。

新阿Q,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病人。

武大的举报者杨某媛和举报鲁迅抽烟画像的孙女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病人的表征。

这类患有“迫害妄想症”的岁月静好婊,如果再不被狠狠地打脸,她们能飞上天,制造出更多伤害文明与自由的恶果。

此时,突然又想起本文开头说起的契诃夫了。

我清晰地记得,在契诃夫的作品《第六病室》中,借拉京医生之口,老契这样讲了一段幸福观:

“对于生活的自由而深入的思索,和对于人世间无谓纷扰的蔑视——这是两种幸福,人类最高的幸福”。

细品吧,这话真的太值得细品了。

这是一段多么智慧又深刻的生活总结呀。这位世界文学顶级大师,是在告诉人们,真正幸福的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

孙女士最大的不幸,是坐稳了奴隶,亵渎了自由。

纪念鲁迅的文字浩如烟海,但,今天我必须要分享郁达夫如此感念鲁迅的话: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孙女士,把特定历史年代的人物经典形象,置于自己的岁月静好标准下进行审判,是在以自己的小自由,来毁坏大自由。

她不仅是在侮辱这个民族的文化英雄,更是在毁损文明自由带来的大幸福。

如同阿Q只能永远不幸一样,新阿Q孙女士,也是一个永远不会真正幸福的人。

愚昧麻木和虚荣自私的人,永远也不会幸福。

行文至此,我想分享《阿Q正传》结尾的那段诅咒了。

那一天,挨了棍打的阿Q,心头郁闷坏了,但他又不敢反抗,也没勇气报仇。

于是,这个二逼就把自己的不爽,发泄到静修庵里的小尼姑身上了。

阿Q一边对人家小尼姑吐口水,一边还去摸人家刚剃的头皮,还在嘴上还说着一些下流的话……

就这样,在众人笑声中,那一天,阿Q终于又找到了胜利的自豪感,他也笑了起来:“哈哈哈”。

这时候,只有小尼姑在痛哭着咒骂:“这断子绝孙的阿Q!”

很遗憾,阿Q没有断子绝孙,百年来,他的子孙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举报鲁迅抽烟画像的孙女士,就是。

如果不信,就让她到未庄的坟地,去捡一块尸骨,测一下DNA吧。

那时,或许就会知道,她到底是阿Q的多少代嫡传子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