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士”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5-08-31 09:16 浏览量:8
“柴进士”的传说
文/柴林红
在历阳镇白果庵大柴村西,有一个神秘、不为世人所知却充满故事的地方,名叫柴进士。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传奇,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道是哪朝哪代,这里出了一位姓柴的进士,而他的故事,早已被淹没在故纸堆里,就像一首古老的、不再被人哼唱的歌谣。
据传说,柴家本是村里的普通农户,世代以耕种为生。柴进士出生那年,正值村里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都陷入了绝望之中。然而,柴家却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柴父给孩子取名为柴文轩,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作为,为家族和村子带来希望。
柴文轩自幼聪慧好学,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家里贫困,买不起笔墨纸砚,但他从不气馁,用树枝在地上练字,用树叶当纸张,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他的学识日益增长。村里的老学究见他如此勤奋,便免费教他读书识字,还将自己的藏书借给他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柴文轩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他参加了县里的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顺利中了秀才。这一消息在村里传开后,村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纷纷凑钱为他准备盘缠,支持他去京城参加乡试。
在柴文轩十八岁那年,他背着行囊,告别了父母,踏上了去京城参加乡试的赶考之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路过一座破旧的寺庙时,他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老者看起来十分饥饿,柴文轩心生怜悯,便将自己仅有的干粮分了一半给老者。老者感激不已,对柴文轩说:“年轻人,你心地善良,日后必定会有大出息。”说完,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的书籍递给柴文轩,说:“这本书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柴文轩接过书,谢过老者后继续赶路。
到了乡试的考场上,柴文轩发现试卷上的许多题目都与老者给他的那本书有关。他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顺利地完成了考试。放榜之日,柴文轩高中举人。随后,他又参加了会试和殿试。会试中,柴文轩再次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殿试。殿试那天,柴文轩身着整洁的衣衫,从容地走进考场。面对皇帝的提问,他对答如流,展现出了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皇帝对他十分赞赏,钦点他为进士。
柴文轩高中进士的消息传回村里,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们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柴文轩衣锦还乡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乡亲们。他用自己的俸禄为村里修建了水渠,解决了灌溉问题,使得庄稼连年丰收。他还创办了学堂,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接受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
然而,好景不长。柴文轩因为刚正不阿,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被诬陷贪污受贿,被贬为庶民。尽管他极力辩解,但在权贵的打压下,他的冤屈始终无法得到伸张。最终,柴文轩心灰意冷,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柴文轩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依然积极帮助村民们解决困难。他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教导村里的年轻人如何读书识字,如何做人做事。他的品德和才华深受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多年后,柴文轩因病去世。村民们为了纪念他,将他安葬在村子西边高高的山坡上。从此,这里就被称为柴进士。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曾埋葬柴进士的山坡不知哪代早被整为农田,但那片名为柴进士的土地,世世代代成为了柴家后人心中的圣地,激励着柴家后人奋发向上,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原创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