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 | 一位弱势皇帝的自我奋斗

发布时间:2025-09-02 00:00  浏览量:7

01 宽仁皇帝

公元265年,就差一步完成魏晋膻代的司马昭去世,时年五十五岁,其长子司马炎继承大统,成为魏晋膻代的话事人。司马懿在世时,从司马昭的儿子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司马攸,过继给没有儿子的司马师。

司马师去世时,养子司马攸年龄只有九岁,不具备承担司马氏夺权的大业,于是,司马师就把权力传给了弟弟司马昭。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

《晋书·帝纪》按理说司马昭去世时,应该把权力还回司马师一系。司马昭思量再三,临终前还是把权力传给了自己的长子司马炎。

从血缘关系来说司马炎、司马攸都是司马昭的亲儿子,不过从法理来说司马炎得位不正,支持司马攸的大臣大有人在。

从上位伊始,司马炎就是一位弱势君主,因为他没有爷爷的军功,更没有父辈的政治联盟实力。司马炎的父亲帮他扫平魏晋膻代的所有障碍,他顺利接受了小皇帝曹奂的禅让,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司马炎投桃报李,封曹奂为陈留王,给与比肩汉献帝刘协的万户侯的待遇,并且以后不断增加赏赐,唯恐曹奂得不到照顾,还封诸曹氏王爷为县候。

以曹魏灭亡的前车之鉴(曹魏宗室凋零),司马炎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一次性分封二十七位司马王爷到邺城、许昌、长安等要地。为司马氏完成膻代的功臣何曾、郑冲、裴秀、贾充、王祥、陈骞、荀勘、石苞等封赏,一次性封赏了500多位功臣。

司马炎待蜀汉后主刘禅,还与之结为姻亲,提拔蜀汉旧臣诸葛亮的后人、谯周、陈寿等到朝廷做官。司马炎下诏大张俭约之风,将宫中的珠玉玩好之物,拿出来赏赐给王公以下的官吏,多少不等。

司马炎深知民间疾苦,常借祥瑞免除地方租税,在地方设置常平仓,每逢灾害就开仓放粮,抚恤孤寡。司马炎还亲临观刑,检查属于廷尉的洛阳囚犯,亲自判决,一般都从轻发落,并赦免其罪。

这一系列政治措施就体现一个“仁”,无论宗室、功臣、还是民间百姓,甚至对司马氏的反对势力都从宽赦免,为上台伊始的政治局面开了一个好头。

《晋书》记载:四方之人无不顺服,廓清梁岷,安抚扬越,八方同轨,祥瑞屡呈,天人应和,有思皆服。

02 皇帝的心病

司马炎始的二弟司马攸,从小就聪明睿智,为人温和有礼,在祖父司马懿的主持下,过继给伯父司马师,从法统上来说司马攸才是司马氏的合法继承人。

司马师病逝时,司马攸年仅9岁,在葬礼上痛哭,感动所有在场的大臣,司马攸一直贴心侍奉着羊徽瑜(司马师的夫人)。

司马攸历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治军威恩并用,深得军队将士的爱戴。司马攸为人谦逊有礼,乐善好施,司马昭的首席谋臣贾充就将大女儿嫁给司马攸。

可以说司马攸备受群臣追捧,司马昭也视其为接班人对待,封安昌县候、迁任卫将军。司马昭临终前,虽然选择了长子司马炎做接班人,司马攸在服丧期间,几度不进水米,在太后王元姬强令下才勉强恢复进食,大有绝食殉葬的架势。

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封司马攸为齐王,并给与丰厚的赏赐,司马攸都以封国有食邑拒绝了。碰上灾年,司马攸就把食邑拿出赈灾,并减轻百姓的赋税,让其丰年补齐。

封国的将兵有死伤,司马攸就给与优厚抚恤,封国军民百姓都非常爱戴他。司马攸迁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掌管全军;后加侍中,代理太子少傅,数年后改任太子太傅。

司马攸位高权重,仍谦虚并以诚待人,离开军队,手下三千禁卫军不愿离开他,司马炎就让这三千禁军追随与他。

公元275年,洛阳发生瘟疫,全城百姓死亡过半,皇帝司马炎不幸感染,就连来年的元旦大朝会都取消了。

皇帝司马炎大病不起,以贾充为首的群臣,就想拥立司马攸,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司马炎挺过来了,看到拥立司马攸的行为,大为失望。

结果为了加强太子的实力,司马炎与权臣贾充联姻,让司马衷娶了著名的丑女贾南风。

03 伐吴动机

相信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都会有个疑问:公元263年司马氏伐蜀成功后,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拿下东吴呢?从伐蜀胜利到伐吴之间为什么间隔十四年之久?

去死皮在孙权死后,东吴政权就出现了分裂,经过权臣诸葛恪的北伐失败,江东早就不复当年。

江东灭亡前五年,暴君孙皓上位,他残暴的行为让江东内部离心离德,不是司马炎磨磨唧唧江东早就灭亡了。

司马炎也有苦衷,父亲司马昭突然暴毙,他又从未染指过军权,可以说司马炎并没有军队的绝对指挥权。通过封赏司马王爷与功臣,司马炎只能说暂时稳定了军心,而西北的羌民与匈奴、东北的鲜卑夜蠢蠢欲动。

蜀地虽然收复,但是本地军民未必全都屈服,再加上司马攸的威信,司马炎不敢掉以轻心。公元276年,看到群臣拥护司马攸,熬过瘟疫的司马炎不得不加快伐吴的步伐,此前一直呼吁伐吴的荆州大都督羊祜已经去世。

羊祜去世前向司马炎进献伐吴方略,于是司马炎命贾充统领司马伷、王浑、王濬、王戎、杜预、胡奋六路大军伐吴。从孙权去世后,江东内乱不断,虽然有陆逊家族苦苦支撑,也经不起权臣诸葛恪、宗室孙俊、皇帝孙皓的反复折腾。

蜀地的王濬一路顺长江而下,打到建康城下,孙皓不战而降,伐吴的战斗比伐蜀还顺利,让三国演义都没啥可写的精彩故事。不过,伐蜀二士争功的场面又一次上演,由于王濬不听王浑的调遣,擅自攻进建业城取得伐吴首功。

于是王浑先告王濬不听号令,乱杀无辜,又告王濬独吞建业城的财物,私自烧掉东吴130条船。司马炎不想再发生伐蜀的惨剧,对于王濬并未追究,封赏依然丰厚,让其回京交出兵权养老。

04 奢靡之风

伐吴成功、三国归晋、司马攸去世,此为司马炎三人三大幸事,辛苦了大半辈子,朕还不能享受享受嘛?

从孙皓后宫纳5000多的嫔妃,再加上从天下招揽的美女数千,司马炎的后宫多达万人,他每天坐着羊车在后宫闲逛,为让那个美人侍寝而发愁。

司马炎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处处维护大家族的权势。他们崇尚旷达逍遥的生活,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拥有庄园别墅。

在世族中逐渐盛行贪鄙、奢靡、荒淫和放荡的风气,贵族、富豪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他们糜烂生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

石崇在荆州,通过劫掠远来客商的财物,加上他家世代积累的巨大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豪族。

石崇不仅财产丰积,而且屋宇宏丽。几百间后房雕梁画栋、披锦戴绣、流金溢彩。在他家中,丝竹鼓乐均为一时之选,庖厨膳食都是水陆奇珍。为了展示阔气,石崇常常大宴宾客。在宴席上,他总要让美人在一旁劝酒。

只要有客人不把酒喝完,石崇就要令人斩掉一个美人。一次,王导与王敦去石崇做客,平常王导就不太能喝酒,只得勉强喝一些,以至于很快便醉倒了。轮到王敦,王敦坚持不喝,以观其变。就这样,接连杀掉了三个美人。

王敦面不改色。王导实在看不过去,责备王敦,王敦说:“他杀自己家里的奴婢,关我什么事!”

石崇家的厕所总有10多个奴婢整齐地站在那里,这些侍女都是华服丽衣,涂脂抹粉。客人上完厕所,她们都要替客人换上新衣服才让出来。客人大多害羞,无法上厕所。

王恺是司马昭的妻弟,司马炎的舅父,曾被封为山都县公,领有1800里的封地,官至骁骑将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王恺与石崇一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王恺听说石崇家里富有,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有心想跟他斗一斗。

王恺家用麦芽糖洗锅,石崇不服气,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为了讲排场,出门的时候,在道路两旁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挡风墙),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

石崇仿效皇官的奢侈行为,用香椒和泥涂抹墙壁,王恺则用赤石脂抹墙,把房屋弄得富丽堂皇。

司马炎看到王恺跟石崇斗富,不但不制止,反而还想帮助舅父斗石崇。

本来司马炎上位后,就试图打破豪族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但最终司马炎还是失败了,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蒙头享受吧,那管死后洪水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