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请你吃饭时,无论你们的关系有多好,都别忘记这件事
发布时间:2025-09-17 17:47 浏览量:7
生而为人,谁都避免不了饭局。要么是同学聚会,要么是职场应酬,要么是亲友相聚。
无论是哪一种场合,几乎都会有一个牵头做东的人。这时候,聪明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客随主便。
“客随主便”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了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它不是教人虚伪做作,而是指导我们如何在人际交往把握分寸——既不会冒犯他人,也不会委屈自己。
往小了说,客随主便是对主人家的尊重。毕竟“谁出钱就应该听谁的。”
人家花钱请客,自然有权力决定吃什么、在哪吃。即便你是美食达人,也不应该对主人家的决定指手画脚;即便你是美食专家,也不应该对桌上的菜品评头论足。
往大了说,客随主便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情商和修养。
能够在任何场合都游刃有余的人,通常不是那些爱出风头、处处喜欢表现自己的人,而是那些懂得顺势而为、尊重他人的人。
时至如今,已故多年的周总理,仍然深受中华儿女的爱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总理在外交场合中表现出来的翩翩风度。
据记载,在一次国际宴会中,一位外宾不小心打翻了酒杯,把酒水洒在了周总理的衣服上。当时的场面一度非常尴尬,但周总理却面带微笑,温和地说:“看来这杯酒是想替我洗衣服了。”
一句简单又幽默风趣的话,不仅化解了现场的尴尬,还保全了那位外宾的面子。这种能够为他人着想、不让别人难堪的修养和情商,正是客随主便的至高境界。
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中说:“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诸多饭局的真相——参加饭局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交流感情、促进关系。如果在饭局中不懂得客随主便,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当代商务邀请中,这样的例子尤其明显。曾经见过一位企业高管,在口头与甲方敲定合作后,应邀到甲方的食堂用餐。但在用餐期间,这位企业高管不仅频繁点评菜品的咸淡,还对食堂的员工呼来喝去,最后导致这场合作以失败告终。
事后甲方坦言:“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从他在饭桌上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我们不愿意与没有修养的人合作。”
言至于此,可能有人会问:“客随主便,是不是就要失去自我,一味地迎合对方?”其实并不是。
真正的客随主便,是在充分尊重对方的前提下,自然又得体地表达自己。
比如说:主人家问你喜欢吃什么,你可以表达自己喜欢的口味,但最终要尊重主人的决定;主人家点的菜不合你的口味,你可以选择少吃,但不能对菜品进行大肆批评。
真正有修养、高情商的人就是如此:既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又不会盲目附和,失去自己的原则。
既然掌握人际交往的分寸如此重要,又该如何做到客随主便呢?
首先,主人家让你点菜时,不要挑价格贵的菜点,也不要扭捏地说“我都行”。你可以点一两个中等价位的菜,然后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主人家。
其次,注意进餐时的仪态。如果饭菜不合口味,不要面露难色,更不能直接抱怨。只要安安静静地少吃或者不吃就可以了。
第三,把握好交谈的尺度。吃饭是交流的媒介,一定要注意话题的选择。不要讨论别人觉得敏感的话题,不打断别人说话,不过度饮酒失态。
第四,端正结账的态度。主人家提出请客,是他的意愿,不必争抢着去买单。如果你实在有心回报,可以说一句“下次我请”,为以后的来往创造契机和埋下伏笔。
饭局知人品,细节见修养。看似简单的吃饭之中,蕴含着人际交往的大智慧。
因此,今后有人请你吃饭时,无论你们的关系有多好,都别忘了:客随主便。
这不是世故圆滑,而是有修养;不是委屈约束,而是高情商。
- 上一篇: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
- 下一篇:王婆被潘金莲毒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