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廉洁故事(第九期)
发布时间:2025-09-18 15:38 浏览量:5
官为民役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在唐顺宗时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最后失败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百姓,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他以进步的思想和身边的素材构思了散文《捕蛇者说》。《捕蛇者说》通过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借此来提醒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施行仁政。这篇散文的最后一段“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尤为振聋发聩。
唐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 (唐)柳宗元撰(明)蒋之翘辑注 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柳宗元担任永州司马时,听闻同乡好友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期满将离任,特作《送薛存义序》赠别。文中质问:“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继而点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犀利指出地方官吏本质是百姓的仆役,而非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这一“官为民役”的论断,不仅打破封建等级观念,更警醒后世为官者:唯有摆正位置、摒弃“官架子”,才能真正践行服务百姓的职责。党员干部只有俯下身子,才能情系群众;只有放下架子,才能融入群众;只有干出样子,才能造福群众。
唐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 (唐)柳宗元撰(明)蒋之翘辑注 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功在勤政
南宋张九成曾在衙门的墙上,用大字写道:“此身苟一日之闲,百姓罹无涯之苦。”意思是官员若贪图一天的清闲,就可能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导致“民困日深,民生日艰”。所以,才有“贪官猛如虎,庸官害如狼”的说法,为官不勤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莅官之要,曰廉曰勤。”党员干部一定要尽公仆之责,勤政为民兢兢业业;守党员之本,廉洁奉公清清白白。
昨非庵日纂一集二十卷二集二十卷三集二十卷 (明)郑瑄撰 明崇祯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务实为民
清代高廷瑶为官公正,政声卓著,所到之处,官吏敬畏,百姓爱戴,被誉为“嘉道间循吏冠”。他在《宦游纪略》中记载了这样一则问答——“钱培山抚军谓余曰:‘人何如才能做好官,实心爱百姓?’余曰:‘要有这一副爱百姓的心性肝肠,又要有这一副爱百姓的精神才力,方能做得出爱百姓的事业来,无此心则不枉百姓身上求实际,百姓之事漠然无与于己实政何由及民,有此心而才力不足,以赴之则举一废百实政仍无由及民也。’”在他看来,官员真爱百姓,必须有实心,行实政,同时自身还要具备真本领。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宦游纪略二卷 (清)高廷瑶撰 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