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授徒乐为儒子倡懿风 各界悼念戴璠老师 李政魁:陇原落英悲杏坛
发布时间:2025-09-22 00:28 浏览量:7
编者按:
德重仰高风雅教常萦昔日金言铭肺腑,
情长牵后浪恩波永在众生功绩驻人间。
惊悉原甘肃陇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戴璠老师溘然长逝,生前领导、同事、学生、家属自发自写,撰写挽联以寄哀思。9月7日,由我撰写编辑的微刊《读书写作鸿涛》刊发了《痛别恩师:怀念戴璠老师》。
当时因时间仓促,我们在编纂专题公众号文章时,未能将所有诗词挽联悉数收录。文章发布后,仍有不少作者陆续发来缅怀之作。特别是收到生前老领导伍鑫桂、罗尚德、王孝吉、张志城等撰写的挽联。(感谢陇西师范张志诚等恩师拍照提供图片)。
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精心编纂一期文章,谨以此缅怀戴璠先生! 泣别陇原杏坛客,戴师风骨照丹青。(李政魁)
(一) 生前领导、同事、学生、家属撰写挽联表示沉痛哀悼
(排名不分先后)
上款:沉痛悼念戴璠先生逝世 上联:著书回首道尽人生苦乐事哀耶!下联:论史授徒乐为儒子倡懿风幸矣!《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志》编委伍鑫桂、罗尚德、王孝吉、王建功、张志诚、王 钤等敬挽
上款:沉痛悼念恩师戴璠先生 上联:绛帐空悬,犹闻陇上铎音,四十载师恩永在 下联:青编虽掩,忍看渭滨云黯,百千篇遗墨生辉 中间:功垂师范 落款:韩建业同学撰联 陇西师范学校八二级三班全体同学敬挽
韩建业,1985年毕业于陇西师范,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款:戴璠老师千古 上联: 执历史教鞭,卅载培桃育李,杏坛洒汗,师德昭陇右;下联:尽平生心血,九旬树蕙滋兰,绛帐留风,精神励后昆 落款:学生李政魁敬挽
敬挽戴璠老师 萧萧悲秋,教泽常新,霜毫写尽千秋业;咽咽渭州,名师羽化,留于后世百卷書。 —— 孙建军敬挽
(二)戴璠老师生前出版专著
(三)陇原落英悲杏坛,戴公师德炳千秋
——怀念陇西师范高级讲师戴璠老师
李政魁
陇原杏坛失硕儒,师魂永驻戴公碑。惊闻百年老校陇西师范的历史魂脉、我们敬爱的戴璠老师溘然长逝的噩耗,心湖骤起悲澜,往昔师生相伴的点滴如昨,翻涌心头,久久难平。戴老师生于农历1937年7月23日,因病逝于2025年9月3日(农历2025年7月12日),享年九十岁。他不仅是扎根陇原教育沃土的耕耘者,更是陇西师范这所百年学府历史底蕴的见证者与传承者——身为学校历史高级讲师,他以三尺讲台为阵地,用半生光阴为这所老校的教育年轮刻下深邃印记;同时身兼民盟八、九届甘肃省省委委员,陇西县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及编审,定西市文史资料特约研究员,在文史领域深耕30载,以笔为犁,为地方文脉与校园精神的延续,倾注了毕生心力。
在陇西师范的数十载教学生涯里,他以历史为舟楫,渡无数学子驶向知识与精神的彼岸,更曾主编甘肃省中师历史选修课教材《中外文明史常识》,将对历史的洞见与教育的热忱凝于笔端,让百年老校的育人初心通过课本代代传递。即便1997年退休,他亦未与这所老校的文脉断开联结,主动参与校注《巩昌府志》,以余热为地方文史与校园文化的交融留存珍贵注脚,用一生践行了“与校同行,与文共生”的坚守,书写了属于陇西师范、更属于陇原教育的熠熠华章。
我与戴老师的交集,是在1992至1994年,彼时他担任我的班主任。记忆里,戴老师常是精神矍铄,一副眼镜后,目光温和却又透着洞穿世事的睿智——这份睿智,正是源于他浸润百年校史的沉淀,以及多年对历史典籍的钻研与文史工作的深耕。他的历史课,从非枯燥的史实堆砌。讲先秦诸子,他能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老子的道,演绎得鲜活灵动,仿佛那些先贤跨越时空,就站在我们面前,与我们畅谈思想哲思;讲王朝兴衰,他会结合自身编审文史资料的经验,抽丝剥茧剖析背后的经济、文化根源,更会巧妙融入陇西本地的历史脉络,让我们在理解“天下大势”的同时,读懂脚下这片土地与百年母校的深厚联结。
课堂之上,他时而慷慨激昂,如讲述岳飞抗金的壮怀激烈,似能让我们触摸到那金戈铁马的热血;时而低沉悲悯,若诉说崖山之役的悲壮苍凉,令我们心绪随之沉郁。他以生动的讲述,为我们打开了两扇大门:一扇通往浩瀚的历史深处,另一扇则通往百年师范的精神内核,让我们既领略到历史的厚重,更读懂了母校“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传承。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陇西师范校门
身为班主任,戴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细致入微。学习上,他严格要求,每当我们有疑惑,他总是以文史研究者的严谨与教育者的耐心,细细讲解,循循善诱。记得有一次我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理解有误,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未有半句批评,而是拿出自己曾编审过的史料,甚至翻出记载陇西本地过往的文献,一点点帮我梳理脉络,让我在明了史实的同时,更懂得“以史鉴今、以地知史”的道理。生活中,他又似一位慈祥的长辈。有同学生病,他会亲自赴宿舍探望,细细叮嘱好好休息;班级组织活动,他也会兴致勃勃参与,和我们一道欢笑,一同筹划,用行动诠释着百年师范“爱生如子”的传统。
戴老师一生与陇西师范紧密相连,他是这所百年老校的“活历史”——他的课堂,延续着学校的教育薪火;他的文史工作,丰富着学校的文化底蕴;他的言行,践行着学校的精神品格。他培育了无数学生,就如那默默奉献的园丁,以汗水浇灌着一届又一届幼苗;更似文史长河里的摆渡人,用专业与热忱,让百年校史的温度与地方文脉的厚度,传递给每一个经他教导的学子。即便离开学校多年,同学们聚首,谈起戴老师的课、他编审资料时的认真、他对母校的深情,无不满溢敬意与怀念。
如今,戴老师驾鹤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他在课堂上的翩翩风采,他对文史的执着、对教育的热忱、对百年师范的赤诚,以及对我们的谆谆教诲,都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他用九十年的人生,不仅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更以“一生一事,与校同行”的坚守,成为陇西师范百年历程中一道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为这所老校的教育事业、为地方的文史传承,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诲永记,风范永存。常怀典范,寄托哀思。戴老师,您安息吧!您的学生们会带着您的期望,带着百年师范的精神烙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坚毅前行;我们更会铭记您对文史与教育的赤诚,将这份与校共生、与文同行的精神传递开去,让百年师范的育人之光、陇原文脉的传承之火,永不熄灭。
作者简介
李政魁 网名鸿涛,研究生学历,主任记者,高级政工师,国家心理咨询师。中国散文家学会、新闻摄影学会会员,省作协、摄协、美协会员。
留言 17
写留言
李记者您好,我是戴老师的家人。拜读了您写的文章,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您笔下的父亲,既熟悉又让我们倍感骄傲。您把父亲教书育人的样子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文章让我们又重温了父亲当年的点点滴滴,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学生心中的模样。全家都特别感动,谢谢您用这样珍贵的方式,为父亲留下了如此温暖的纪念。作者赞过陇乡之源作者昨天赞6教诲永记,风范永存。常怀典范,寄托哀思。看到您作为戴老师家人的关注留言,我也非常感动,我们感同身受。去世了才感觉到珍惜,我也后悔在戴老师生前看老师的机会太少了。戴老师,您安息吧!您的家人和学生们会带着您的期望,带着百年师范的精神烙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坚毅前行;我们更会铭记您对文史与教育的赤诚,将这份与校共生、与文同行的精神传递开去,让百年师范的育人之光、陇原文脉的传承之火,永不熄灭。作者赞过“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刚刚收到恩师戴璠先生之子寄来的《八十回首》文集,于我而言不啻如获至宝,感念万千。戴先生是我敬重的师长,往昔常念登门拜望、亲聆教诲,怎奈俗务缠身,总觉相见次数太少。如今先生驾鹤西去,亲炙教诲的机缘再难寻觅,思之不禁怅然。幸有这本文集留存,我定当潜心品读,于字里行间体悟先生的学识风骨,既是对先生文史造诣的追慕,也是对他深切的缅怀。先生以八十载人生凝注陇右文史,其“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之襟怀,将在这书页间永续流传。作者赞过凤凰山人甘肃昨天赞6戴老师德高望重,深受学生爱戴!戴老师千古。作者赞过戴老师用九十年的人生,不仅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更以“一生一事,与校同行”的坚守,成为陇西师范百年历程中一道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为这所老校的教育事业、为地方的文史传承,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赞过李智学朋友甘肃2天前赞6政魁编辑的陇西师范师生悼念戴老先生的挽联,追忆恩师的师德风范,甘当园丁,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令人十分感动!编辑这样的公众号,除了有精湛的技术外,还要下苦功夫。对于一个逝去的恩师,能有这样的殊荣,实为不易!作者赞过十分感谢省委宣传部李书记的关注留言!戴老师一生与陇西师范紧密相连,他是这所百年老校的“活历史”——他的课堂,延续着学校的教育薪火;他的文史工作,丰富着学校的文化底蕴;他的言行,践行着学校的精神品格。作者赞过刘晓萍甘肃2天前赞5作者赞过陇乡之源作者昨天赞6在陇西师范的数十载教学生涯里,戴老师以历史为舟楫,渡无数学子驶向知识与精神的彼岸,更曾主编甘肃省中师历史选修课教材《中外文明史常识》,将对历史的洞见与教育的热忱凝于笔端,让百年老校的育人初心通过课本代代传递。作者赞过哈哈一笑朋友甘肃23小时前赞3作者赞过常鑫旺干果特产酒类批发(春光市场)甘肃1小时前赞1作者赞过编辑:李政魁(网名: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