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孔从洲将军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29 09:00 浏览量:13
文/朱文杰
孔从洲在西安府邸的正门开在药王洞,后门就在九府街(今青年路)上,占地不小,为三进的深宅大院。府邸的后门也很阔气,有雕花砖墙门楼,进门先是一座花园,应是后花园吧。
孔从洲,原名孔从周,又名祥瀛,别字则叫郁文,系父辈为其取自“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古训。于是,一听他的名字,人们就知道,他的家庭是个有学问的人家。我最初对孔从周之名亦很感兴趣,心想这应该是和孔家老祖宗孔丘老圣人尊奉周公为先生有关系。周公为中国第一圣人,被尊为元圣。孔子有“梦见周公”之典故。
孔从洲生于1906年10月2日,西安市灞桥镇上桥梓口村一个农民家庭,但也是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15岁高小毕业后,考入长安民主中学。在此,他读了一年书,旋因家境衰败而失学。
孔从洲
鲜为人知的是西安的著名作家,任过中国作协副主席,以《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陈忠实和孔从洲是西安灞桥的乡党,陈忠实撰写有《仰天俯地,无愧生者与亡灵~感动孔从洲将军》一文。此文中有很多细节完善了孔从洲将军的传奇人生。例如,孔从洲辍学后,回到村子很快成为赶马车的把式。这可是在关中农村是受人敬重更令人羡慕的"高职"人才,驾车执鞭,那可是"高人一等"的技术性人才。然而从小就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志向,心怀鸿鹄之志的孔从洲,毅然投"鞭"从戎,走向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人生征程。这一年孔从洲年仅十六七岁。
于是,1924年,孔从洲走出灞桥的桥梓口村,他痛恨军阀压迫和黑暗统治,投奔远在陕北之北的杨虎城去了。行程几近一千公里,"经过数月奔走,衣衫褴褛,满身疥疮,沿路乞讨"抵达目的地安边。而这番艰苦卓绝的经历,无疑是孔从州传奇人生之路上受到的第一次重大考验,而他战胜了自我,走向了理想的坚定,走向了未来的光明。
从此,孔从洲考入靖国军杨虎城部开办的教导队,成了一名军人。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北伐战争时期,是杨虎城将军最信任的爱将之一。
陈忠实
1926年“二虎守长安”的日子里,在西安城被军阀刘镇华围困八个月的时间,孔从洲和守城的军民成功坚守到胜利,他已经初显军事指挥才智,荣任炮兵排长,时年二十岁,被杨虎城爱称为“娃娃排长”。
1927年 “四,一二”,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杨虎城所部40多名共产党员由于被叛徒出卖暴露了身份,得到这个消息后,孔从洲不顾个人安危,以其机智勇敢,将这些共产党人秘密转移走,为革命立下了不世奇功。
西安事变时,担任十七路军警备二旅少将旅长兼城防司令的孔从洲,成为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这场震惊世界的事变成败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他是杨虎城告知兵谏计划的第一人。孔从洲根据杨虎城的安排,指挥部队进行了多次秘密演习,查清了西安城内国民党中央军、警察、宪兵的驻地及兵力部署,与赵寿山、李兴中等人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行动计划,由孔从洲率警备第二旅解除宪兵团、保安司令部的武装。可以说在两三个小时内,城防司令孔从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指挥部属一举解除了蒋介石布置在西安的军、警、宪兵和特务组织,包括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军政要员一个不漏地被抓捕了,并指挥部队控制机场和火车站,保持西安城内秩序,显示出迅猛快捷,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1936年12月12日凌晨那两颗宣示行动开始的信号弹,是孔从洲指令土兵发射陈忠实在他的文章中发感慨说:“这两颗信号弹射向夜幕沉沉的古城西安的高空,扭转的却是整个中国的时局,是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个历史性转折。孔从洲在他后来的民族战争和革命战争历程中,不知发射过多少颗进攻的信号弹,,都比不上述这两颗。作为一个军人,一生中能有这样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是骄傲自豪,也是幸运,,足可以告慰平生。”
血战永济前线的军人
抗战期间,孔从洲先后任三十八军独四十六旅旅长、三十五师师长、五十五师师长。他率部东渡黄河,1938年8月15日,孔从洲率兵在永济县同日军牛岛师团3000多人激战八昼夜,以伤亡400多人的代价,歼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永济战役的重大胜利,挫败了日军的西进计划。1939年大战中条山,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他受命在晋南出击日军。固守中条山3年半后,他任新编35师师长 ,率部参加中原战役,防守登(封)洛(阳)公路,鏖战虎牢关。八年抗战,他历经正面战场数十战,与日寇殊死搏斗。所属部队战斗力强,为抗击日寇侵略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1946年任38军中将副军长,成为继孙蔚如、赵寿山之后三十八军的第三面旗帜
1946年春,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阴谋用军事手段解决三十八军。密令胡宗南将孔从洲明升暗降任副军长调离部队,将38军整编为38师,移防至蒋系部队包围圈。危急关头,孔从洲按照党中央指示,当机立断,于同年5月15曰,率领全师在河南巩县起义。由于准备不足,兵力居于劣势,起义部队大部被打散,余部最终突围到达晋冀鲁豫边区。到达解放区后,孔从洲受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热烈欢迎,并被任命为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军长。其后,孔从洲率部参加豫西战役、陕南战役,开辟豫陕鄂解放区。1948年10月,中原野战军奔赴淮海战场前,解放郑州,被任命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的孔从洲兼郑州警备司令,而3年前他曾任国民党军接受日军投降的郑州警备司令,历史的巧合也蕴涵着将军人生传奇的精妙。
1949年2月,孔从洲任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渡江战役,向西南进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20岁年轻时参加“二虎守长安”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担任炮兵排长的孔从洲,就一直从事炮兵工作,并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高级炮校校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其实,早在1924年孔从洲从教导队毕业时,孔从洲就对炮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杨虎城部队得到两门清朝年间造的山炮,以后在战斗中又陆续缴获了一些火炮。于是杨虎城组建了炮兵部队。战斗中,炮兵部队的威力,使孔从洲不得不刮目相看。以后,他虚心向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一位营长学习了全部的炮兵专业知识,一步步地由排长、连长、营长而团长,从事炮兵专业长达10年之久,成为炮兵通。他当然没有想到,这些都为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炮兵部队的领导人,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一生都与炮兵有关,孔从洲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我是一名老兵,我的一生与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整个军人生涯都是以炮兵开始,以炮兵结束的”。
孔从洲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1975年6月,孔从洲还曾不顾阻挠向毛主席写信,建议组建我军电子对抗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这一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重视,很快,新中国电子对抗研制工作开始,解放军也有了第1支电子对抗部队,孔从洲功莫大焉。
孔从洲
孔从洲还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传奇的是,其一生竟分获过国民军和解放军中将军衔,还与毛泽东成了儿女亲家。
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敏和孔从洲的二儿子孔令华婚礼1959年9月29日在中南海举行。在婚礼上,毛泽东主席显得十分开心,他将在孔从洲的情况介绍给表兄王季范,并且评论说:“他是个老实人”。
在陈忠实的眼中,孔从洲这个“老实人”,是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里,他的上级他的左右臂膀和他的部属对他的共同印象和评价。在我理解,这个"老实人"的所指,当有更为丰富更为深厚更为高尚的内涵:对认定的主义追求的坚定不移,在艰苦卓绝乃至生命绝境里的殊死坚守,对肩负的每一个使命的忠诚,对同志同道的赤诚和坦然,业已形成独秉的个性气质和性格魅力,远远不是人们习惯上所说的"老实人"概念所能包容得了的。
"老实人"的孔从洲,也是一位不忘旧恩的善良之人,重庆获得解放时已是1949年11月,孔从洲立即寻找他人生中碰到的第一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杨虎城将军的下落,当得知蒋介石下令,杨将军已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噩耗后,他如雷轰顶,悲愤万分。随后他与杨虎城之子杨拯民以及十七路军部分将领,一道收殓将军遗骨,1950年1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追悼大会,又护送杨将军骨骸到达嘉陵江畔码头,送别杨将军灵柩由水路经汉口转赴西安安葬。孔从洲一生都视杨虎城将军为恩师、兄长,直到晚年每逢西安事变纪念日和杨将军忌日,他都以各种方式表达缅怀之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孔从洲也对和他并肩战斗过的十七路军及38军的战友和部下非常亲近和关心。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前后,由于“极左”思潮泛滥,国民党38军不少回归人民的起义官兵,也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很多起义官兵被诬陷,抗日英雄被打成“伪军官”,甚至不少人被扣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孔从洲则在70年代初重新恢复工作后,尽心竭力地为他们平反昭雪,还帮助解救38军工委书记蒙定军出狱。孔从洲还作为历史见证人,极积向上反映情况,为原杨虎城部38军的广大指战员平反昭雪起了重要作用,倍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经努力于1984年11月党中央批准由中组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确定杨虎城部三十八军指战员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的通知》,为这支遭受误解的部队正了名,为健在和牺牲官兵的昭雪了冤屈。1985年为纪念西北军38军军长、中共秘密党员赵寿山将军逝世20周年,孔从洲与蒙定军起草了纪念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在清除“左”的思想对我军军史的歪曲中,起到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实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孔从洲同志与林彪、"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遭到错误的批判审查、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他坚信党和人民。1975年6月,他不顾"四人帮"的干扰,向毛主席写信建议我军组建电子对抗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统一领导我军的电子对抗工作。受到毛主席和叶剑英同志的高度重视。
“文革”中造反派批判孔从洲为“孔善人”,意思是孔立场不坚定,右倾翻案,替敌特、反革命鸣冤叫屈。而我以为,从这一点上却更说明了孔从洲坚持正义,保持高尚品格的难能可贵。
1991年6月7日,孔从洲在北京逝世。生前他还完成了《血战永济》《孔从洲回忆录》的写作,记录了他所走过的道路和不凡的一生。孔从洲将军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