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坛名家,黄大受十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用白描手法
发布时间:2025-10-09 08:18 浏览量:1
南宋诗坛名家辈出,黄大受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占据一席之地,堪称“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一员,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魅力。
他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坛,在政坛亦有身影,曾以诗文针砭时弊,传递民生疾苦,为南宋中期的文学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尤为突出,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擅长以细腻笔触勾勒田园风光与人间百态,如《春日田园杂兴》中 “布谷声中雨又晴,采桑时节近清明”,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春日乡村的鲜活图景,既具现实主义的厚重,又不失清新自然的韵味,读来令人身临其境。
据记载,黄大受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是江西人。彼时南宋内忧外患,北方蒙古崛起,金国虎视眈眈,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派纷争不断;文化上,程朱理学盛行,文人多以诗文抒发家国情怀,江湖诗派兴起,主张“以文自娱”却也关注现实。
黄大受的文坛老师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魏了翁,魏了翁的理学思想与诗文主张对其影响深远。关于黄大受,有两则趣事广为流传:其一,他曾在春日出游时,见农夫因旱灾愁容满面,当即写下《悯农》一诗,后将诗稿呈给当地官员,促使官员开仓放粮,解了百姓燃眉之急;其二,他与友人聚会论诗时,从不因自己略有声名而自傲,反而常主动请教晚辈,一次因对一句诗的用词有疑问,竟连续三日登门拜访一位年轻诗人,这份谦逊被传为文坛佳话。
据了解,黄大受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曾为地方学官,父亲擅长诗文,家中藏书颇丰。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自幼便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七岁便能作诗,十岁时已能与当地文人唱和。成年后,黄大受通过科举步入仕途,最初任地方县丞,后因政绩突出升任知州。
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注重民生,曾主持修建水利工程,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问题;还大力兴办学校,推广文化教育,深受百姓爱戴。不过,南宋官场腐败,派系斗争激烈,黄大受因不愿依附权贵,多次遭到排挤,最终在中年时选择辞官归隐,回到家乡潜心创作。
黄大受为人正直豁达,乐于助人,归隐后仍常接济邻里,对有才华的年轻人更是不吝提携。他交往的对象多为志同道合的文人,其中与诗人刘克庄、戴复古交往最为密切,三人常一同出游,饮酒赋诗,探讨诗文创作。在诸多友人中,魏了翁对他的影响最大,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给予指导,更教会他以文人的担当关注社会现实。
据史料记载,黄大受现存诗歌约200首,收录于《露香集》中。其诗作思想内涵丰富,既有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如《感怀》中 “中原未复泪空垂,白发丹心两不移”;也有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系列诗作;还有对友情、亲情的歌颂。艺术上,他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用白描手法,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且题材广泛,涵盖咏史、咏物、抒情、记事等多个类别,为南宋诗歌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南宋诗人的十首诗,感受其才情,体会其思想内涵,相信你会喜欢。
- 上一篇:聊斋志异: 郭生奇遇记
- 下一篇:奋勇争先系列述评①:征程风劲 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