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和关羽到底谁更厉害一些?从正史来看,二人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发布时间:2025-10-30 14:22 浏览量:9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里,马超与关羽同属蜀汉五虎将,皆是令敌胆寒的猛将。小说为营造武将对决的精彩氛围,常将二人实力描绘得旗鼓相当,即便真要交手,也多以平局收场。但这种平衡更多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旨在让读者感受到 “猛将如云” 的热闹场面。若回归正史,拨开演义的艺术加工,会发现马超与关羽的实力、格局乃至历史地位,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 关羽是威震华夏的忠义名将,马超则更像一位命运多舛、争议颇多的地方将领。
一、关羽:从无名之辈到 “威震华夏” 的名将之路
关羽的军事生涯,始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彼时,他与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怀揣着 “匡扶汉室” 的理想,投身平叛战场。黄巾起义的主力虽多为农民,但在张角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的煽动下,这些起义军作战极为疯狂,且人数众多,绝非普通军队可比。能在这样的战场上存活并立下战功,本身就证明了关羽的勇武与胆识。
可战功并未给关羽带来应有的回报。刘关张三兄弟平定部分地区的叛乱后,刘备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尉,关羽与张飞则担任他的副手。刘备本想在这个职位上踏实做事,积累声望,却没想到朝廷突然下令彻查地方官员的战功真实性 —— 当时有不少人通过伪造战功谋取官职,朝廷此举意在整顿吏治。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里,马超与关羽同属蜀汉五虎将,皆是令敌胆寒的猛将。小说为营造武将对决的精彩氛围,常将二人实力描绘得旗鼓相当,即便真要交手,也多以平局收场。但这种平衡更多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旨在让读者感受到 “猛将如云” 的热闹场面。若回归正史,拨开演义的艺术加工,会发现马超与关羽的实力、格局乃至历史地位,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 关羽是威震华夏的忠义名将,马超则更像一位命运多舛、争议颇多的地方将领。
一、关羽:从无名之辈到 “威震华夏” 的名将之路
关羽的军事生涯,始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彼时,他与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怀揣着 “匡扶汉室” 的理想,投身平叛战场。黄巾起义的主力虽多为农民,但在张角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的煽动下,这些起义军作战极为疯狂,且人数众多,绝非普通军队可比。能在这样的战场上存活并立下战功,本身就证明了关羽的勇武与胆识。
可战功并未给关羽带来应有的回报。刘关张三兄弟平定部分地区的叛乱后,刘备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尉,关羽与张飞则担任他的副手。刘备本想在这个职位上踏实做事,积累声望,却没想到朝廷突然下令彻查地方官员的战功真实性 —— 当时有不少人通过伪造战功谋取官职,朝廷此举意在整顿吏治。
执行核查任务的是当地太守派来的督邮,此人将朝廷的指令抛诸脑后,把核查变成了 “索贿”。他到安喜县后,明确表示官员能否保住职位,取决于是否 “懂事”(即送礼)。刘备自认为战功实打实,且在任期间深得百姓爱戴,不愿同流合污,便没有理会督邮的暗示。结果,督邮以 “战功存疑” 为由,当场罢免了刘备的官职。
此事彻底激怒了关羽与张飞,三人一同找到督邮的住处,将其痛打一顿。发泄完怒火后,他们深知已无法在朝廷体制内立足,只能离开安喜县,另寻出路。这段经历虽让关羽暂时失去了官职,却也让他看清了东汉末年官场的腐朽,更坚定了他追随刘备、闯荡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此后,凭借刘备的人脉,三人投奔了公孙瓒,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关羽虽未像演义中那样 “温酒斩华雄”,但也在战场上积累了实战经验。后来,徐州牧陶谦遭遇曹操进攻,刘备带着一千余人驰援徐州,关羽随军前往。陶谦见刘备忠义且有勇有谋,临终前决定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起初顾虑徐州是 “烫手山芋”(周边诸侯皆对其虎视眈眈),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托付,关羽也随之成为徐州的重要将领。
徐州的得与失,让关羽经历了人生的起伏 —— 不久后,吕布偷袭徐州,刘备集团被迫流亡,关羽甚至一度与刘备、张飞失散。直到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关羽暂时投奔曹操,他的人生才迎来重大转折。正是在曹操麾下,关羽创造了正史中最耀眼的战绩 —— 斩杀颜良。
当时,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城,曹操率军救援,任命关羽为先锋。战场上,颜良的军队布防严密,士兵个个严阵以待。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麾盖(主将的标志),没有丝毫犹豫,独自策马冲向颜良的军阵。他手持长枪(正史中关羽并非使用大刀),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径直冲到颜良面前,一枪将其刺落马下,随后拔出佩刀砍下颜良的首级,提着首级从容返回曹军阵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袁绍的士兵竟无人能阻拦。
这一战,让关羽从 “无名将领” 一跃成为 “当世名将”。曹操为留住关羽,不仅上表朝廷封他为汉寿亭侯,还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美女宅院。但关羽始终心念刘备,在为曹操立下战功后,便封存所有赏赐,留下书信,带着刘备的家眷毅然离开曹营,前往寻找刘备。这一 “千里走单骑” 的举动(正史中并无 “过五关斩六将” 的情节),让关羽的 “忠义” 之名传遍天下。
后来,刘备在荆州立足,关羽作为刘备最信任的将领,始终镇守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进军益州,荆州的防务全由关羽负责。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关羽抓住机会,发动襄樊之战 —— 此时的关羽已年近花甲,却依旧老当益壮。他率军围攻樊城,恰逢汉水暴涨,便利用水势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 “威震华夏”。曹操为避关羽锋芒,甚至一度考虑迁都。虽然后来关羽因孙权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投降而兵败被杀,但他在襄樊之战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与威慑力,足以让他成为三国时期最顶尖的将领之一。
二、马超:从凉州少帅到 “五虎将” 中的争议者
与关羽相比,马超的出道时间更晚,且起点更高。他出身凉州豪强家庭,父亲马腾是东汉末年凉州地区的重要军阀,与韩遂等人并称 “凉州军阀”。马超自幼在军营中长大,熟悉骑兵作战,年纪轻轻便以勇武闻名于凉州。
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马腾与韩遂因权力纠纷反目成仇,双方在凉州展开大战。马超在这场内战中表现出色,率领骑兵冲锋陷阵,多次击败韩遂的军队,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声。但这场内战也让马超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 —— 韩遂麾下有一位名叫阎行的将领,作战极为勇猛,曾在与马超的单挑中,用长矛刺穿马超的铠甲,若不是马超反应迅速,险些丧命。经此一役,马超虽侥幸存活,却也意识到战场的凶险远超想象。
赤壁之战前夕,汉献帝下诏任命马超为凉州刺史,同时将马腾及马超的部分家人召入京城洛阳。表面上看,这是朝廷对马家的重用,实则是曹操的计谋 —— 当时曹操正准备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担心马超在凉州起兵偷袭自己的后方,便以朝廷名义将马腾等人作为 “人质”,牵制马超。马超深知曹操的用意,却也不得不接受任命,留在凉州镇守。
赤壁之战后,曹操南下的计划受挫,便将目光转向西方,打算先夺取凉州,再经汉中攻占益州,形成对刘备、孙权的包围之势。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借道凉州,而凉州的实际掌控者正是马超。曹操本以为马超会看在家人的面子上同意借道,却没想到马超直接拒绝 —— 他清楚曹操一旦进入凉州,自己的势力必将被吞并。
曹操见马超不肯妥协,便率军强攻凉州。此时的马超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若投降曹操,自己将失去权力;若与曹操开战,留在洛阳的家人必将性命不保。最终,马超选择了后者,他联合韩遂等凉州军阀,组成 “抗曹联盟”,在潼关与曹操展开决战。
战争初期,马超凭借凉州骑兵的优势和对地形的熟悉,打得曹操节节败退。史书中记载,曹操在渡河时,险些被马超的军队追上,多亏许褚拼死保护才得以逃脱,甚至出现了 “割须弃袍” 的狼狈场面(正史中虽无 “割须弃袍” 的细节,但曹操确实在潼关之战初期遭遇惨败)。但马超虽有勇武,却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也不擅长团结盟友。曹操抓住这一点,采纳贾诩的计策,派人离间马超与韩遂的关系,散布 “韩遂欲投降曹操” 的谣言。
马超果然中计,对韩遂产生猜忌,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抗曹联盟” 从内部开始瓦解。曹操趁机发动总攻,马超的军队因内部不和而溃败,凉州最终被曹操占领。战败后的马超,失去了自己的根据地,只能带着少数亲信逃往汉中,投奔张鲁。
张鲁起初对马超十分器重,想将女儿嫁给马超,以拉拢这位猛将。但张鲁的部下却提醒他:“马超连自己的家人都能不顾(指马超为与曹操开战,放弃洛阳的家人),怎会真心为您效力?” 张鲁听后,对马超的态度逐渐冷淡,只将他当作 “冲锋陷阵的工具”。后来,刘备率军进攻汉中,张鲁便派马超率军阻挡刘备。
马超深知张鲁并非明主,跟着他没有前途,便在阵前向刘备投降。值得注意的是,马超投降刘备时,并未带走留在张鲁处的家眷 —— 这些家眷最终被张鲁杀害。投奔刘备后,马超虽被列为 “五虎将” 之一,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刘备对马超始终保持着警惕,既没有给他兵权,也没有让他参与重要的军事行动。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刘备准备起兵讨伐孙权,以报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之仇。马超本想借此机会立下战功,证明自己的价值,却在战争开始前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纵观马超的一生,他最拿得出手的战绩,便是潼关之战初期击败曹操,但这场胜利更多是依靠凉州骑兵的优势和曹操初期的轻敌,且最终并未对曹操造成实质性伤害;而他为了权力不顾家人性命、投降刘备后无所作为的经历,更让他与关羽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羽一生,以忠义立身,以勇武扬名,襄樊之战 “威震华夏”,成为后世敬仰的 “武圣”;马超则因战略短视、不顾亲情,最终沦为蜀汉集团中的 “边缘人物”。二者在正史中的实力与格局,早已注定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在《三国演义》的叙事里,马超与关羽同属蜀汉五虎将,皆是令敌胆寒的猛将。小说为营造武将对决的精彩氛围,常将二人实力描绘得旗鼓相当,即便真要交手,也多以平局收场。但这种平衡更多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旨在让读者感受到 “猛将如云” 的热闹场面。若回归正史,拨开演义的艺术加工,会发现马超与关羽的实力、格局乃至历史地位,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 关羽是威震华夏的忠义名将,马超则更像一位命运多舛、争议颇多的地方将领。
一、关羽:从无名之辈到 “威震华夏” 的名将之路
关羽的军事生涯,始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彼时,他与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怀揣着 “匡扶汉室” 的理想,投身平叛战场。黄巾起义的主力虽多为农民,但在张角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的煽动下,这些起义军作战极为疯狂,且人数众多,绝非普通军队可比。能在这样的战场上存活并立下战功,本身就证明了关羽的勇武与胆识。
可战功并未给关羽带来应有的回报。刘关张三兄弟平定部分地区的叛乱后,刘备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尉,关羽与张飞则担任他的副手。刘备本想在这个职位上踏实做事,积累声望,却没想到朝廷突然下令彻查地方官员的战功真实性 —— 当时有不少人通过伪造战功谋取官职,朝廷此举意在整顿吏治。
执行核查任务的是当地太守派来的督邮,此人将朝廷的指令抛诸脑后,把核查变成了 “索贿”。他到安喜县后,明确表示官员能否保住职位,取决于是否 “懂事”(即送礼)。刘备自认为战功实打实,且在任期间深得百姓爱戴,不愿同流合污,便没有理会督邮的暗示。结果,督邮以 “战功存疑” 为由,当场罢免了刘备的官职。
此事彻底激怒了关羽与张飞,三人一同找到督邮的住处,将其痛打一顿。发泄完怒火后,他们深知已无法在朝廷体制内立足,只能离开安喜县,另寻出路。这段经历虽让关羽暂时失去了官职,却也让他看清了东汉末年官场的腐朽,更坚定了他追随刘备、闯荡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此后,凭借刘备的人脉,三人投奔了公孙瓒,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关羽虽未像演义中那样 “温酒斩华雄”,但也在战场上积累了实战经验。后来,徐州牧陶谦遭遇曹操进攻,刘备带着一千余人驰援徐州,关羽随军前往。陶谦见刘备忠义且有勇有谋,临终前决定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起初顾虑徐州是 “烫手山芋”(周边诸侯皆对其虎视眈眈),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托付,关羽也随之成为徐州的重要将领。
徐州的得与失,让关羽经历了人生的起伏 —— 不久后,吕布偷袭徐州,刘备集团被迫流亡,关羽甚至一度与刘备、张飞失散。直到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关羽暂时投奔曹操,他的人生才迎来重大转折。正是在曹操麾下,关羽创造了正史中最耀眼的战绩 —— 斩杀颜良。
当时,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城,曹操率军救援,任命关羽为先锋。战场上,颜良的军队布防严密,士兵个个严阵以待。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麾盖(主将的标志),没有丝毫犹豫,独自策马冲向颜良的军阵。他手持长枪(正史中关羽并非使用大刀),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径直冲到颜良面前,一枪将其刺落马下,随后拔出佩刀砍下颜良的首级,提着首级从容返回曹军阵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袁绍的士兵竟无人能阻拦。
这一战,让关羽从 “无名将领” 一跃成为 “当世名将”。曹操为留住关羽,不仅上表朝廷封他为汉寿亭侯,还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美女宅院。但关羽始终心念刘备,在为曹操立下战功后,便封存所有赏赐,留下书信,带着刘备的家眷毅然离开曹营,前往寻找刘备。这一 “千里走单骑” 的举动(正史中并无 “过五关斩六将” 的情节),让关羽的 “忠义” 之名传遍天下。
后来,刘备在荆州立足,关羽作为刘备最信任的将领,始终镇守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进军益州,荆州的防务全由关羽负责。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关羽抓住机会,发动襄樊之战 —— 此时的关羽已年近花甲,却依旧老当益壮。他率军围攻樊城,恰逢汉水暴涨,便利用水势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 “威震华夏”。曹操为避关羽锋芒,甚至一度考虑迁都。虽然后来关羽因孙权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投降而兵败被杀,但他在襄樊之战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与威慑力,足以让他成为三国时期最顶尖的将领之一。
二、马超:从凉州少帅到 “五虎将” 中的争议者
与关羽相比,马超的出道时间更晚,且起点更高。他出身凉州豪强家庭,父亲马腾是东汉末年凉州地区的重要军阀,与韩遂等人并称 “凉州军阀”。马超自幼在军营中长大,熟悉骑兵作战,年纪轻轻便以勇武闻名于凉州。
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马腾与韩遂因权力纠纷反目成仇,双方在凉州展开大战。马超在这场内战中表现出色,率领骑兵冲锋陷阵,多次击败韩遂的军队,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声。但这场内战也让马超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 —— 韩遂麾下有一位名叫阎行的将领,作战极为勇猛,曾在与马超的单挑中,用长矛刺穿马超的铠甲,若不是马超反应迅速,险些丧命。经此一役,马超虽侥幸存活,却也意识到战场的凶险远超想象。
赤壁之战前夕,汉献帝下诏任命马超为凉州刺史,同时将马腾及马超的部分家人召入京城洛阳。表面上看,这是朝廷对马家的重用,实则是曹操的计谋 —— 当时曹操正准备南下攻打刘备与孙权,担心马超在凉州起兵偷袭自己的后方,便以朝廷名义将马腾等人作为 “人质”,牵制马超。马超深知曹操的用意,却也不得不接受任命,留在凉州镇守。
赤壁之战后,曹操南下的计划受挫,便将目光转向西方,打算先夺取凉州,再经汉中攻占益州,形成对刘备、孙权的包围之势。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借道凉州,而凉州的实际掌控者正是马超。曹操本以为马超会看在家人的面子上同意借道,却没想到马超直接拒绝 —— 他清楚曹操一旦进入凉州,自己的势力必将被吞并。
关羽一生,以忠义立身,以勇武扬名,襄樊之战 “威震华夏”,成为后世敬仰的 “武圣”;马超则因战略短视、不顾亲情,最终沦为蜀汉集团中的 “边缘人物”。二者在正史中的实力与格局,早已注定不在同一水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