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来了个吴老师》31:第三章 矢志不渝的入党追求(6)
发布时间:2025-10-31 10:20 浏览量:9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新中国历史上特别重要的一次会议。本次全会犹如一阵强劲的春风,吹散乌云见晴天,从此,我们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1980年,吴老师光荣当选为县政协委员。这说明,出身问题、海外关系已不再是个人身份标签。但是,一位校领导在办公室当着众多教师公开发牢骚,说:吴老师当政协委员,没有通过我们学校同意,怎么当上的?个别教师也跟着附议。这说明改革春风虽强劲,但在惠水这样的边远闭塞落后的贵州山区,受极“左”思潮影响,一些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还做不到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因此,党的大门还是对她紧闭。经历过太多风雨,她已经习惯在逆境中生存,在质疑中坚守,从不气馁,永不止步。她一如既往向党组织靠拢,继续递交思想汇报;一如既往潜心钻研教学,关爱学生,带好班级。
一年又一年,冬去春又来。多少个不眠之夜,她仰望星空,含着泪水,不断反思:我还要怎样做,才算得上真正的背叛家庭出身?我要怎么做,才能具备入党条件?
宇宙浩瀚,星辰闪烁,默默无言。那颗拼尽一生,努力靠近北斗的心,滴血、流泪,却从不动摇,更不后悔。
擦干眼泪,吴老师又一次说服自己:把全部精力,全部爱奉献给学生,奉献给讲台;虽然组织上暂时入不了党,但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用业绩证明,做个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也无上荣光。
作为学生,我为吴老师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黯然神伤。不仅是我,很多了解情况的学生和家长也为她愤愤不平。在我们的脑海中,共产党员就应该是吴老师这样的,把智慧和精力都无私奉献给党的事业。
1984年寒假,我多次拜访吴老师。师生坦诚交流,吴老师将心中的苦闷和不解向我倾诉,但她从不说别人是非,更没有对党组织有过半句怨言。这些,都让我深受教育。
有个晚上,我和吴老师就入党这个话题聊到很晚,她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此时,作为学生干部的我,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历史,有一点政治见解和经验。
我的人生因吴老师而走上光明大道,这么多年,我把她视为精神母亲。师恩难以回报。看到吴老师被入党问题困惑多年,我恨自己势单力薄,哪怕安慰她的话,都觉得无力轻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敢于自我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回来了,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和政策不断被拨乱反正。然而,对于“出生”标签的烙印,在惠水这样封闭落后的地方,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相对更长的阶段。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表现为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不够大胆,害怕承担责任等等。要继续等、靠当地党组织按照正常程序吸纳吴老师入党,短时间内可能性不大,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外因推动内因朝积极方向加速转化。
我很想为吴老师做点什么。
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猛地闪现,在我心底迅速滋长。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同时又被它刺激得跃跃欲试,欲罢不能。
(2014年,99届学生欢迎吴老师的横幅)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就意味着敢想敢干敢闯,从不瞻前顾后。那一刻,我想起了吴老师的名言:活着干,死了算!
1984年的作者(中)
1984年3月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开学后的一天下午,没有课。我早早来到图书馆,找个僻静之处,坐下来,深吸一口气,在学校的信笺纸上恭恭敬敬地一笔一划写下:敬爱的负责同志,您好!
没错,我要给上级党组织写信,如实反映吴老师入党难问题。
这封信,从与老师深谈的那天起,我就开始酝酿,也算是深思熟虑。我慷慨激昂,奋笔疾书,把贵州省惠水县政协委员、二中教师吴瑞珠同志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表现,逐一向领导汇报。信中,我歌颂了吴老师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卓有成效的教书育人事迹,勇于争先的忘我拼搏精神;描述了广大学生对她的衷心爱戴和家长们的广泛推崇;陈述了吴老师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强烈呼吁党组织调查核实,尽早尽快妥善解决吴老师的入党问题,弘扬正气,爱护人才,保护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四化。
第二天,为了保密,我没有把信交到学院的邮电所,而是抽空乘坐公交到南充市区,以挂号信的方式,郑重交到邮局。信寄出去了,从此,每一天,我的心都是悬吊吊的。
同时,我也把此事告诉吴老师。对这封信的命运,我们作了很多猜测。但我坚信,改革春风吹满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绝不会让自己的优秀儿女再受委屈。
那时年轻,缺乏经验,没有想到把这封信件誊写一份,寄给吴老师留存。这成了我和吴老师都难以弥补的一大憾事。
6月下旬,吴老师来信,告诉我一个特大喜讯:她要加入党组织了!这次是真的。组织上刚找她谈话,校长和书记要当她的入党介绍人,正在走程序。
“小王捷,你的信起作用了。老师永远感激你。”隔着薄薄的信笺,我能感受到老师按捺不住的激动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反复阅读这封信,确认无误后,心潮起伏,激情澎湃,悬吊吊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这个喜讯,我们都等得太久。当幸福来得太突然,又恍如梦中,叫人难以置信。当时,我强烈感受到党中央拨乱反正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从那天起,我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一定会如期实现四个现代化,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明天一定会到来。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人逢喜事精神爽。记得那个晚上,我在学校附近找了一家小餐馆,奢侈地花了1.5元钱,痛痛快快点了两荤(0.5元/份)两素(0.1元/份),一钵白菜豆腐汤(0.1元),一碗大白米饭(0.1元),还喝了一大碗散装高粱酒(0.1元)。那个年代,吃什么都香。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彻底放松,喝得晕晕乎乎。
作者当年就读的西南石油学院(南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