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做过周总理的秘书,后主政四川省,深受人民爱戴,享年96岁

发布时间:2025-11-14 13:03  浏览量:5

96岁咽气那天,成都八宝街老茶铺里还有老头念叨:杨书记当年在泸州放话,哪个公社敢虚报亩产,就把他塞进谷仓里陪老鼠。这话糙,却把1959年的浮夸风硬生生摁下去三成,川南少饿了不少人。

很多人记住他,是“周总理秘书”“四川黑格尔”,可老成都更熟的是另一幅画面——七十年代末省委大院门口,老头推着一辆掉漆的永久28,车把上挂两斤豆腐,逢人点头:“下班喽?回去莫忘给孩子煮醪糟蛋。”没人相信这是刚平反的省委书记,他自己也说:“官复原职不是复旧袍,是先学会闻得到豆瓣馊没馊。”

拨乱反正那几年,他干了两件“小事”。一是把川剧团被抄走的行头一件一件追回来,让《秋江》重新在锦江剧场演,戏台底下坐满抹泪的老观众;二是跑到华西坝,把被打成“反动权威”的甘蔗专家请回农科所,连夜给广东打长途,调来“粤糖79”种苗,两年后天府蔗田亩产翻番,成都人先喝上了五毛一碗的冰镇蔗水,比全国早富半拍。

离休后,他迷上画残荷,宣纸铺地上,墨一甩就是一片焦黑,邻居小孩问:“爷爷为啥不画红的?”他咧嘴一笑:“红过就够,留点枯杆给后来人看,好看清根还在泥里。”说完把笔一扔,带娃娃们去买串串,一人一根,站在府南河边吃完,辣得嘶嘶抽气,像给旧时光补了一颗花椒。

如今搜他名字,跳出的是“理论家”“顾问”一类大词,可老成都记得最真切的,是那辆永久28的吱呀声——链条缺油,却一路把生活的腥辣味驮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