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沅归处是周御(完)

发布时间:2025-07-14 03:08  浏览量:1

暮春的细雨打湿了青石板路,周御站在御史台的石阶下,看着对面朱门紧闭的刘府。檐角的铜铃被风吹得轻响,像极了两年前那个雨夜,他在这扇门外听到的呜咽。​

“周兄,还不走?” 同僚拍了拍他的肩,“今日休沐,怎还对着刘府发呆?”​

周御收回目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块暖白色的羊脂玉,上面雕刻的缠枝莲纹已被摩挲得光滑温润 —— 这是刘清沅及笄时,他托人送去的贺礼,也是他如今唯一能触碰的念想。​

“这就走。”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同僚看着他落寞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谁都知道,周御三年前娶了吏部侍郎的女儿林氏,却在一年后执意和离,为此几乎与家族决裂。更让人唏嘘的是,满城都在传,周御史的心尖上,从来都只有那位尚未出阁的刘氏嫡女,刘清沅。​

周御的马车刚驶出巷子,就看见一队仪仗停在街角。明黄色的伞盖下,刘清沅穿着月白色的襦裙,正扶着母亲的手往寺庙方向走。她的发髻上簪着一支白玉簪,裙摆扫过青石板时,露出的鞋尖绣着精致的兰草。​

周御猛地攥紧了缰绳,指节泛白。车夫识趣地停下马车,看着自家大人隔着雨帘,贪婪地望着那抹纤细的身影。​

“姑娘,您看那是不是周御史的车?” 刘清沅的侍女春桃低声问。​

刘清沅的脚步顿了顿,眼帘却垂得更低,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别乱说。” 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雨丝。​

直到那抹月白色的身影消失在寺庙门口,周御才松开缰绳,掌心已被汗湿。车夫小心翼翼地问:“大人,回府吗?”​

“去城南的别院。” 周御闭上眼,声音里带着浓重的疲惫。​

那处别院是他和离后搬去的地方,狭小简陋,却比周府的高门大院更让他心安。推开院门,满院的兰草在雨中舒展着叶片 —— 这些都是刘清沅喜欢的品种,他笨拙地学着侍弄,却总也养不出刘家花园里的那般精神。​

书桌上摊着一张未写完的奏折,旁边压着半块吃剩的干粮。周御坐下,看着墙上那幅他亲手画的兰草图,笔尖悬在纸上,迟迟落不下去。​

三年前,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新科状元,在琼林宴上第一次见到刘清沅。那时她作为刘尚书的掌上明珠,跟着母亲来赴宴,一曲《广陵散》弹得荡气回肠,让他从此魂牵梦绕。​

可那时的周家已不复往日荣光,父亲早逝,母亲多病,他空有状元之名,却无匹配刘家的家世。恰逢吏部侍郎林大人主动提亲,母亲以病相逼,他终究还是点了头。​

“清沅,等我。” 新婚之夜,他对着红烛默默起誓,“等我能给你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定不会再让你受委屈。”​

可他终究还是食言了。林氏虽非恶妇,却与他性情迥异,终日里不是抱怨府中用度拮据,就是催促他钻营求官。那段婚姻像座密不透风的囚笼,让他窒息。​

直到一年前,林氏为了争风吃醋,竟暗中使绊子,害得刘清沅在赏花宴上落水受寒。周御得知后,当着林氏的面摔碎了陪嫁的宝瓶,一字一句地说:“这日子,没法过了。”​

和离的过程异常艰难。林侍郎在朝堂上处处针对他,周家族人更是骂他忘恩负义。他几乎是净身出户,只带着几件换洗衣物和那块玉佩,搬进了这处破败的别院。​

雨越下越大,打在窗棂上噼啪作响。周御拿起那半块干粮,就着冷茶咽下去,胃里一阵翻搅。这两年,他省吃俭用,把俸禄都用在了打点关系和照顾母亲上,日子过得比寒门学子还要清苦。​

可他从未后悔。每次在朝堂上远远望见刘尚书,每次在街角瞥见那辆熟悉的马车,他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知道,只有爬到更高的位置,才能堵住那些悠悠众口,才能堂堂正正地站在刘清沅面前。​

“大人,宫里来人了!” 门外传来仆役的呼喊。​

周御连忙起身整理衣冠,心中疑惑 —— 这个时辰,宫里怎会来人?​

来的是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李德全,一脸笑眯眯的样子,却让周御心里发紧。“周御史,陛下有请。”​

跟着李德全走进养心殿时,周御的手心一直在冒汗。殿内烛火通明,皇帝正拿着一本奏折,眉头紧锁。​

“周爱卿来了?” 皇帝抬眼,目光锐利如鹰。​

“臣参见陛下。” 周御跪地行礼,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

“起来吧。” 皇帝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看看这个。”​

周御接过奏折,越看心越沉。那是江南盐运使的弹劾奏章,直指扬州知府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而这位扬州知府,正是林侍郎的表亲。​

“此事你怎么看?” 皇帝呷了口茶,语气听不出喜怒。​

周御的心猛地一跳。他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试探,也是他的机会。“臣以为,此事关乎国计民生,应彻查到底,无论涉及到谁,都不能姑息。”​

皇帝看着他,突然笑了:“朕就知道,没看错你。这差事,交给你去办如何?”​

周御的呼吸骤然停滞。江南盐运是块烫手山芋,牵扯甚广,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可他更清楚,这是他摆脱林氏阴影,证明自己的唯一机会。​

“臣,遵旨!” 他重重叩首,声音坚定。​

离开皇宫时,天已经亮了。周御站在宫门前,看着初升的朝阳染红天际,突然觉得这两年的隐忍和委屈,都有了意义。​

他没有回别院,而是直接去了刘府附近的茶馆。春桃果然如期而至,手里提着一个食盒。​

“周大人。” 春桃把食盒放在桌上,眼神复杂,“我家小姐说,江南湿热,让您多保重身体。”​

食盒里是一叠精致的点心和一瓶药膏。周御拿起药膏,认出那是专治蚊虫叮咬的 —— 江南多蚊虫,她竟连这个都想到了。​

“替我谢过你家小姐。”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告诉她,等我回来。”​

春桃点点头,转身离去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大人,我家老爷最近收到不少提亲的帖子,都是些家世显赫的公子……”​

周御的心猛地一沉,随即又定了定神。“我知道了。”​

他看着春桃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拿起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像极了刘清沅的笑容。​

“清沅,等着我。” 他在心里默念,“这一次,我绝不会再让你等太久。”​

江南之行比想象中更艰难。扬州知府仗着有林侍郎撑腰,根本不把周御放在眼里,处处设置障碍。盐商们更是抱团取暖,闭口不谈贪腐之事。​

周御没有气馁。他脱下官服,换上布衣,亲自去盐场和码头调查。那些日子,他睡在船舱里,吃在渔船上,皮肤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有一次,他在码头暗访时,被几个盐商的打手围堵在巷子里。领头的刀疤脸狞笑着说:“周御史,识相的就赶紧滚回京城,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周御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匕首,冷冷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放过你们!”​

那场打斗打得异常惨烈。周御虽然练过几年拳脚,却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就在他以为自己要命丧当场时,一队官兵及时赶到,领头的竟是扬州总兵。​

“周御史,末将救驾来迟!” 总兵翻身下马,恭敬地行礼。​

周御这才知道,是皇帝暗中派来的人。原来,皇帝早就想整治江南盐运,只是苦无借口,这次派周御前来,本就是一场试探和布局。​

有了官兵的保护,调查顺利了许多。周御很快收集到了扬州知府和盐商勾结的证据,其中甚至牵扯到林侍郎收受贿赂的账本。​

看着那些证据,周御的心情复杂。他恨林家人的贪婪和跋扈,却也明白,这份证据一旦呈上去,林氏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可他没有犹豫。在公义面前,个人恩怨微不足道。他将所有证据整理好,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皇帝收到奏折后,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将扬州知府和涉案盐商革职查办,并将林侍郎打入天牢。这个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文弱的周御史,竟有如此魄力和手段。​

周御回到京城时,受到了皇帝的亲自召见。在朝堂上,皇帝表扬了他的功绩,破格提拔他为都察院御史中丞,正三品。​

这个消息传来,整个京城都轰动了。人们这才意识到,这个两年前还因和离而声名狼藉的周御,已经悄然崛起,成为了朝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周御没有丝毫懈怠。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还要做更多,才能配得上刘清沅,才能让刘家心甘情愿地把女儿嫁给他。​

他开始更加勤勉地工作,弹劾贪官污吏,平反冤假错案,很快就赢得了 “铁面御史” 的称号。百姓们称颂他的清廉和公正,官员们则敬畏他的刚正不阿。​

而刘府,也渐渐有了动静。刘尚书在朝堂上,开始有意无意地支持周御的提议。刘夫人更是在几次宴会上,对周御赞不绝口。​

只有刘清沅,依旧没有露面。她像是故意躲着他,无论他在街角等多久,在寺庙外徘徊多少回,都再也没能见她一面。​

周御没有气馁。他知道,她还在顾虑,还在犹豫。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彻底打消她所有顾虑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那年冬天,京城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雪灾,粮价飞涨,百姓们流离失所。朝廷拨款赈灾,却发现粮仓里的粮食大多是陈粮,甚至还有发霉的。​

皇帝震怒,命周御彻查此事。所有人都知道,负责粮仓的是太后的亲弟弟,这差事就是块烧红的烙铁,谁碰谁烫手。​

“周兄,三思啊!” 好友温景然劝道,“太后势大,你何必去触这个霉头?”​

周御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想起了江南盐场那些冻饿而死的百姓,想起了刘清沅那双清澈的眼睛。“我若退缩,对不起这身官服,更对不起天下百姓。”​

他顶住压力,深入调查,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太后的弟弟不仅挪用了赈灾粮,还与粮商勾结,抬高粮价,中饱私囊。​

证据确凿,却没人敢站出来支持周御。朝堂上,太后的势力盘根错节,连皇帝都要让她三分。​

就在周御孤立无援之际,刘尚书突然站了出来。“陛下,周御史所言句句属实,老臣愿意作证!”​

紧接着,几位与太后不和的老臣也纷纷附和。皇帝见状,立刻下令彻查,最终严惩了涉案官员,还罢免了太后弟弟的官职,大大削弱了太后的势力。​

经此一役,周御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连皇帝都称他为 “国之栋梁”。而他和刘尚书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除夕那天,周御奉命到刘府宣旨 —— 皇帝感念刘尚书的忠勇,特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

走进刘府的那一刻,周御的心跳得飞快。庭院里张灯结彩,处处透着节日的喜庆。刘尚书坐在正厅,看到他进来,微微一笑:“周大人来了?”​

“臣奉旨前来。” 周御拿出圣旨,宣读完毕后,正准备告辞,却被刘尚书叫住了。​

“周大人,除夕之夜,不如就在寒舍吃顿便饭?”​

周御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连忙拱手:“多谢尚书大人厚爱,只是臣……”​

“哎,客气什么?” 刘尚书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自己人。”​

就在这时,屏风后传来环佩叮当的声响。周御抬头,看见刘清沅端着一盘饺子走了出来。她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裙,映衬得肌肤胜雪,眉眼间带着淡淡的羞涩。​

四目相对的瞬间,周御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他看着她,她也看着他,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眼底的柔情。​

“周大人,尝尝民女的手艺。” 刘清沅将盘子放在桌上,声音细若蚊吟。​

周御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鲜香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味 —— 那是他最喜欢的味道,只有她知道。​

“味道很好。” 他看着她,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刘清沅的脸颊瞬间飞起红霞,羞涩地低下头,却没注意到父亲和母亲交换的那抹欣慰的笑容。​

那顿年夜饭,是周御两年来吃得最香的一顿。席间,刘尚书和他聊起了朝政,聊起了民生,气氛融洽得像是一家人。​

临走时,刘清沅送他到门口。月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周大人,” 她轻声说,“江南之行,多谢你照顾春桃。”​

周御知道,这只是借口。他看着她,鼓起勇气:“清沅,我……”​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周御,我等你这句话,等了好久。”​

周御的心猛地一颤,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凉,却让他感觉无比温暖。​

“清沅,” 他声音哽咽,“等我,我一定会风风光光地娶你过门。”​

“我等你。” 她踮起脚尖,在他耳边轻声说,“多久都等。”​

回到别院,周御一夜未眠。他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雪景,嘴角一直挂着笑容。两年的隐忍,两年的等待,两年的奋斗,终于没有白费。​

春节过后,周御正式向刘家提亲。这一次,没有了反对的声音,没有了流言蜚语。所有人都认为,周御史和刘小姐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皇帝甚至亲自赐婚,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作为贺礼。消息传来,整个京城都轰动了。人们都说,周御史不仅事业有成,还抱得美人归,真是人生赢家。​

婚礼那天,京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周御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大红的喜服,去刘家迎娶他心心念念的新娘。​

当他牵起刘清沅的手,看着她盖着红盖头,娇羞地站在自己面前时,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感激。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对他两年来所有努力的最好回报。​

拜堂时,周御看着身边的刘清沅,突然想起了两年前那个雨夜,自己坐在别院的书桌前,对着那块玉佩默默发誓的场景。那时的他,或许从未想过,两年后的今天,他真的能娶到这位心心念念的刘氏贵女。​

洞房花烛夜,周御轻轻揭开刘清沅的红盖头。烛光下,她的脸庞娇艳如花,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清沅,” 他握住她的手,轻声说,“谢谢你,等了我这么久。”​

刘清沅依偎在他怀里,轻声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

周御紧紧抱着她,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两年的路,走得有多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但现在,看着怀中的人儿,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窗外,月光皎洁,洒满了整个庭院。周御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他相信,只要他们携手同心,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幸福地走下去。​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温馨。周御依旧忙于朝政,但无论多晚回家,总会看到刘清沅在灯下等他。她不仅温柔贤淑,更有过人的智慧,时常能在政事上给周御一些独到的建议。​

有一次,周御因为一件棘手的案子愁眉不展。刘清沅看在眼里,没有直接给他建议,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前朝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了类似的难题。​

周御听后,茅塞顿开,很快就找到了破案的关键。他看着妻子,眼中满是欣赏:“清沅,你真是我的贤内助。”​

刘清沅笑了笑:“能帮上夫君就好。”​

他们的感情,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越来越深厚。周御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有功名的御史,他学会了享受生活,学会了珍惜眼前人。而刘清沅,也不再是那个深闺中的贵女,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

一年后,刘清沅生下了一个儿子,周御欣喜若狂,给孩子取名 “念安”,意为思念与平安。这个孩子的到来,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欢乐。​

周御的事业也蒸蒸日上,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人们都说,周御史不仅有才华有能力,更有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真是人生赢家。​

只有周御自己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两年的隐忍和努力,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奋斗,是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又是一个暮春,周御带着刘清沅和儿子去逛庙会。看着妻子和儿子脸上洋溢的笑容,他想起了两年前那个雨夜,自己站在刘府门外,心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清沅,” 他轻声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吗?”​

刘清沅点点头,眼中满是柔情:“怎么会忘?那时候,你穿着状元红袍,站在琼林宴上,真是风度翩翩。”​

周御握紧她的手,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命运让他们相遇,感谢自己没有放弃,感谢她一直等待。​

“以后每年的今天,我都陪你来看庙会。” 他说。​

“好。” 刘清沅笑着说,“一辈子都陪我来。”​

月光下,他们的笑容温暖而幸福。周御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简单而真实,温馨而美好。​

两年的等待,两年的努力,终究换来了一生的幸福。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毅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爱情也好,事业也罢,只要肯付出,终会有回报。​

而那段为了爱情而奋斗的岁月,也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