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才芳派秘书看望开国上将,上将夫人: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首长了
发布时间:2025-07-18 01:17 浏览量:1
在我国众多开国中将中,有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虽然只是中将,但他的部下却出了很多上将、中将,他的搭档甚至都成了大将。
有一次,他派人去探望自己的一个老部下,部下的夫人看见后笑着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探望首长了……
这个传奇的中将,就是出身于红四方面军的将领詹才芳。他是一个资格非常老的革命家,大将之一的王树声曾经是他的搭档。
他当团政委的时候,王树声是和他搭档的团长;他当连长的时候,许世友是他麾下的班长,李先念是他麾下的副班长。
甚至在他的警卫员中,还出了5名将军。
我们都知道,红四方面军发源于黄麻起义。他们的源头是黄麻起义失败后,在木兰山打游击的72名好汉。
这72人在起义失败、前路无光,大多数人或死或逃的情况下,坚守革命信念,选择了进山打游击。
也正是他们的这个选择,让鄂豫皖的革命火种保存了下来,最终有了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鄂豫皖苏区。
而詹才芳,就是当年的72好汉之一。
詹才芳是湖北黄安人,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七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小小年纪不得不和弟弟相依为命。
兄弟俩年纪小,能干的活也不多,只能给人放放牛,勉强挣口饭吃。
在这样的日子中,两人能活下去就已经很勉强了,就更别说上学读书了。这样的日子也让詹才芳深刻意识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让小小年纪的他开始产生反抗思想。
1924年的时候,董必武开办了武汉中学,给了贫穷学子一个希望。
武汉中学推出了校工的岗位,可以在学校内半工半读,用工资抵扣学费和生活费。
这让詹才芳非常高兴,这代表他有了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很珍惜这个机会。
在同情他们兄弟的人的介绍下,他进入武汉中学成为校工,开始自己半工半读的生涯。
他知道这个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学校,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一颗心逐渐向革命靠拢。
1925年,为了响应大革命,他返回家乡投身农民运动。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当地组织农民自卫军,开始武装和训练农民。
他积极传播革命思想,训练自卫军,协助北伐军一起攻城。
然而就在北伐欣欣向荣的时候,国民党突然背离革命,给了北伐巨大的打击。
1927年,在革命最低迷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入了党,并且参加了黄麻起义。
黄麻地区的革命气息浓厚,老百姓的思想也较为开放,更容易接受我党的理念。而且大革命期间,两湖地区多地都训练了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
有这些军队的加成,起义进行得非常顺利。黄麻起义的时候,我党一共集结了三万多名自卫军攻打黄安县城,并顺利拿下了县城。
之后黄安成立了农民政府,起义军也被改编为鄂东军,詹才芳在鄂东军担任排长。
然而敌人不甘心被我军占了黄麻县城,他们很快就卷土重来了。
敌人集结大批人马向我军进攻,鄂东军毫不畏惧迎战。这场战斗,在我军和老百姓的齐心协力之下取得了胜利。
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恶战的开始。
失败的敌军并不死心,几天之后卷土重来。然而这次鄂东军低估了敌人的力量,最终因为寡不敌众伤亡惨重,不得不拼死突围。
之后经过会议,决定留下部分人员在木兰山坚持斗争,这就是木兰山72好汉的由来。
后来,木兰山的游击队发展壮大,被改编为第七军。之后在吴光浩的带领下,他们建立了根据地,第七军也被改编为红11军第31师。
徐帅被派来鄂东北的时候,就是担任这个师的副师长。因此徐帅虽然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但詹才芳才是真正的元老。
因为资历老,所以红四方面军中很多人都是他的部下。就连军中性格暴躁的许世友,也和他感情非常深厚,甚至每次到北京开会,都要和他挨着住。
对许世友来说,詹才芳不仅是他的老首长,也是他的恩人。
许世友参军的时候部队有规定,士兵是不允许喝酒的,但许世友嗜酒如命。
为了能光明正大喝酒,他将酒倒在一个水葫芦里,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
但这个小把戏,却被詹才芳给轻易识破了。不过詹才芳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批准了他可以喝酒。
除了许世友和他情谊深厚之外,他对几位将军还有救命之恩。
在过草地的时候,尤太忠生病了。在草地上生病,基本就可以被判死刑了。因为当时我军缺少药品,草地上更是没什么吃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很难活下来的。
原本他和几个小战士已经在等死了,但这时詹才芳路过发现了他们。他一看尤太忠一个大个子在地上躺着,到底是惜才。
他对身边的人说:这么大的个子,以后去扛机枪也不错,给他个马尾巴让他拉着走吧,看看能不能活下来。
就这样,尤太忠靠着这一截马尾巴,成功走出了草地,顽强地活了下来。
邓岳在作战中因为轻敌冒进,导致部队伤亡惨重。上级得知后要处决他,但詹才芳觉得他罪不至死,出面将他保了下来,让他做了自己的警卫员。
除了邓岳之外,另外两位警卫员谭知耕和甘思和,也都是被詹才芳救过命的。
不过和三个少将相比,他的另外两个警卫员就更加知名了。
他另外的两个警卫员,分别是王近山和陈锡联,这两人一个是开国中将,另一个更厉害,是开国上将。
黄麻起义之前,他以裁缝的身份在黄安做秘密工作,王近山是他的学徒。后来王近山得知他是红军,就开始跟着他闹革命。
陈锡联则是在13岁的时候遇到了詹才芳,当时就想跟着他参军离开。但那时詹才芳觉得他年纪小,就推说明年招他入伍。
结果第二年,陈锡联就开始追着他问,到底什么时候招自己入伍。他不想失信于人,所以将陈锡联带到了身边,做了一个警卫员。
后来陈锡联成为了开国上将,但对他这个老首长还是非常尊敬的。有一年中秋陈锡联生病,詹才芳派了秘书去看望他。
陈将军的夫人得知是詹才芳的秘书来了,笑着说:快去告诉首长,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首长了。
听将军夫人这样说,秘书忍不住笑了。
詹才芳是陈锡联在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没有他,陈锡联也没办法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军。
而陈锡联也一直没有忘记老首长对自己的恩情,哪怕后来自己的军衔超过了老首长,但依旧对老首长非常恭敬。
虽然詹才芳只是开国中将,但他在军中的威望和声望都非常高。他爱护下属,勇于担责,这让他受到了大家的爱戴。
詹才芳将军虽然性格内向,但一直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他对家乡和朋友都抱有极深的感情,更是为了帮助家乡和朋友付出良多。
“斋公”詹才芳将军,2013年03月11日,人民网
詹才芳受教董必武,2013年06月06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