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小洋楼里的红廉故事”第3集:赤诚初心·黄克诚的清正作风

发布时间:2025-07-24 18:56  浏览量:1

位于和平区承德道12号的原法国公议局和鞍山道59号的张园,这两座欧式风情浓郁的建筑,先后作为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办公地。它们静默矗立,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岁月。这段历史没有硝烟,却在黄克诚的带领下,以雷霆之势,打了一场巩固政权、赢得民心的攻坚战。

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平津战役,随后指示时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的黄克诚担任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准备接管天津工作。1949年1月15日,黄克诚便带着第一批接管干部进津,开始全面接管天津。

“他穿了一身褪了色的黄军装,没有一点派头”,这是黄克诚到天津市军管会办公室时,工作人员对他的第一印象。当时楼里断水、断电,大家分配了房间,由于办公楼没有床铺,所有人员都睡在了地板上。

军管会的工作千头万绪,黄克诚亲力亲为,从办公室使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甚至生活待遇等方面入手,强化作风建设,教育干部增强纪律意识、保持优良作风、提升政治素质。自1949年2月份起,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办公厅、总务处等部门印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定明确提出,实行集中办公制度,在办公室内不准办理私人事务,非经准许不得迟到早退,因私外出者不得占用办公时间。当时很多干部来自农村,缺乏城市管理工作经验,这份关于工作生活的制度规定,就成了当时干部的基本工作纪律守则。

当时的军管会招待客人规则档案中提到,凡客人到招待所食宿需经过正式手续的介绍,无介绍者一律不招待,各处、科直接介绍到招待所的客人,恕不收留。该档案的时间落款是2月5日,此时距离天津解放仅仅三个星期,军管会各项工作异常艰巨繁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仍然严格自我约束,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纪律严明,说到做到,这是黄克诚给大家留下的深刻感受。天津解放初期,在黄克诚的带领下,各个战线的接管干部队伍以廉洁清明和高效执行城市政策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天津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天津的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以最快速度得到稳定和恢复。此后,黄克诚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始终坚持克己奉公、作风过硬,这也成为他一生鲜明的政治品格。

黄克诚常说,打铁先要本身硬,正人先正己。他留给后人更多的是精神财富,“三不”家规便是其中之一: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二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三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

在黄克诚的言传身教下,四个子女都很自觉,从不向组织伸手要名要利。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在北京逝世,这位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开国大将,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和作风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成为共产党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延安作风”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擦亮了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弘扬楷模作风,培树时代新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激浊扬清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