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飞 | 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军队数据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5-07-30 14:59 浏览量:1
文/欧阳飞
1945年4月,毛主席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民众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伟大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随着八十年代中国政府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努力,如何评价国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演变成一个争议性政治叙事。一些人编造历史,明褒“抗战老兵(国民党兵)”,暗贬八路军,例如以下煽情故事均是伪造:中条山战役八百壮士跳黄河、松山战役七千娃娃兵、石牌三小时肉搏战、远征军七名军统女特务跳崖殉国、国军飞行员单机挑战日本32架战机、《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平均23岁!》、四行仓库陈树生身绑手榴弹跳五楼与日军同归于尽、淞沪会战88师董继生舍身炸坦克。
另外一些人用一些历史事件来证明国民党是抗战领导者和主力军,比如:“国民党组织了22次10万人以上大会战、国军伤亡300多万,战死200多高级将领、4300多飞行员血洒长空、2400多架战机被击落、军舰损失殆尽、蒋介石是国家领导人、国民党代表中国政府。”
争议围绕着谁是抗战领导者、谁是主力军、谁的贡献大,实质是主张国民党是中流砥柱,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抗日战争中流砥柱这个历史论断,从而否定共产党合法性,所以争议的政治意义极大。问题还不止于此,这样的争议关系到中华民族能不能正确总结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从而学习成长起来,在今后的世界民族竞争中更为成熟和强大。
很多文章揭露了那些伪造的煽情故事,本文不予讨论,至于“22次大型会战”之类事件,虽然属于史实,但是简单一句话不能说明问题,需要做一些分析讨论才能把事情说清楚。本文拟从历史数据入手,对国共两党的抗战历史做一个探讨。
由于各方在各时期发布的数据有很大差别和变化,本文酌情采用通行数据和估算,或者采用国民党方面主张的数据以减少争议,例如消灭日军人数,本文采用日本学者和国民党数据。随着史学研究深入,将来各项目应该有更精确数据,但是由于国共比例关系如此悬殊,无论将来数字如何变化,都不大可能改变本文的分析论证。
1940年后,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新四军军费,表中共产党军队1937-1945累计军费代表整个时期从政府财政拿到的常规军费和补贴。抗战初期国民党方面拨付八路军一定数量军需物质,因无法估算,且八路军装备始终匮乏,远差于国民党军,所以不予讨论。另外,战争时期人口流动变化很大,没有地区间的可靠数据,所以人口问题也不予讨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关外已沦陷,西藏没有驻军,新疆处于割据自治,国民政府在这三个地区没有财政和国防负担,同时,共产党控制陕甘宁边区约13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面积减去关外、西藏、新疆和陕甘宁,其余545万平方公里国土为国民党军控制。国土面积变化中的负数为沦陷区,正数为保有领土或者收复领土。
军费又叫军饷,饷就是饭食,所以军费首先意味着军粮,军粮断绝不战自溃。但是上表数据显示:共产党军队所得军费可以忽略,却收复了82万平方公里国土,相当于陕甘宁边区的636%。国民党军队占用几乎百分之百的国家财政,伤亡322万人,却丢失了240万平方公里国土,相当于丢失国军控制区的44%!(不包括1937年前丢失的东北113万平方公里)
主张国民党是中流砥柱的人,常常强调国民党牺牲多么巨大,强调战死多少士兵和高级将领。按照数据计算,共产党军队每牺牲一万人,收复一万四千二百平方公里国土,而国民党军每牺牲一万人,却丢失七千五百平方公里国土!难道抗战不是为了保卫国土、保卫人民?而是为了死给你看?一个不靠国家财政的军队在收复失地,一个占用全部国家财政的军队在失土丧权,何为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军队和日军行动示意图
上图来自日本教科书插图,该图明确指出:日军占领了整个华北、华东以及华中和华南大片地区,八路军从陕北出发向东深入华北敌后,新四军从江南出发,向北向东深入华东敌后,而国民党军一路向西败退到四川。抗击外敌是为了保家卫国,如果没有伤亡就驱逐侵略者,那叫打得漂亮;如果付出重大伤亡把敌人赶出去,实现了抗敌目标,那仍然是胜利;如果付出重大伤亡却丢失大片国土,那只能叫失败!
当然,国民党军广大官兵是爱国的,是积极抗日的,是为国家民族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每一个烈士都是民族英雄,每一个在世的抗战老兵,不管是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兵,都值得世人高度尊敬和爱戴,但这不能洗刷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错误领导以及犯下的罪恶。
仅举几项国民党统治集团所作所为。
一,投降主义。面对日寇入侵,蒋介石始终寄希望于英美干涉调停,结果九一八事变丢失东北,一二八事变承认上海为非军事区,西安事变后被迫抗战,但心态不改。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但却不敢对日宣战,竟然继续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直到1941年底美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在打了四年半的战争之后才终于敢向日本宣战。蒋介石一直和日本暗中谈判,阎锡山仅仅因为美国的参战才停止了他的降日活动,而汪精卫在1939年就公开投降日本。抗战一大特色是中国有数百万伪军,大部分来自国军,很多是成建制变成伪军。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两度建议战后琉球归还中国,蒋介石竟然拒绝,畏惧日寇竟到如此地步!
二,破坏统一战线。蒋介石集团始终搞排斥异己,乐于借日军消耗杂牌军,例如台儿庄战役时中央军汤恩伯对川军王铭章部见死不救,致使藤县陷落,王铭章战死。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更是屡屡搞摩擦,停发军费,掀起反共高潮,封锁围困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根据地,甚至制造皖南事变,击杀大批新四军将士,把八路军扩充敌后抗日武装、收复失地诬蔑为“不服从命令”。
三,贪污腐败。抗战期间重庆媒体痛斥国民党政府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国军吃空饷是公开秘密,国民党的贪污腐败连美国人都忍无可忍,蒋介石的美军顾问史迪威将军无法忍受国民党一面贪污一面消极抗日,和蒋介石发生冲突,被蒋逼走。为抗战募捐做出重大贡献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40年率华侨慰问团赴重庆慰问,结果对国民党政府大失所望,可是到延安看过之后,陈嘉庚大声疾呼:“中国希望在延安!”
四,不恤人民疾苦,坚持阶级压迫。国民党政府不是动员人民、依靠人民,而是强抓壮丁,造成大量壮丁死亡,滥发钞票,强征苛捐杂税,造成通货膨胀剥夺民众,搞得国统区民不聊生。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追击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致使洪水泛滥,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沦为灾民,造成黄泛区旱灾、蝗灾延续数年。1942年河南饥荒,饿死三百万,受灾三千万。抗战时河南人民悲叹四大害:“水、旱、蝗、汤”(水灾、旱灾、蝗虫、汤恩伯),以至于日军进攻河南时,民众乘机抢夺打击溃败的汤恩伯军。
花园口决堤后成千上万的灾民流离失所
五,军事无能,战略战术消极被动。国民党确实搞了很多大会战,但每次都是消极防御,结局往往是即伤亡惨重又丢失国土。平型关伏击战是一个积极防御部署,按计划八路军潜入敌后伏击日军的同时,平型关国民党军出击,可是国军却没有出击。台儿庄战役是著名胜仗,但这只是徐州大会战的一部分,台儿庄的胜利并没有扭转战局,徐州会战最终溃败。八路军新四军装备极其匮乏,国民党军装备要好得多,后期更是获得大批美国援助的武器装备,但数据显示,国军要牺牲七人才能消灭一个日军,而八路军新四军是牺牲两人消灭一个日军。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项经验教训。
一,团结一致。一个民族,内部分裂必定失败,团结一致就有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并实现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大力推动的结果,蒋介石是被迫为之。统一战线建立后,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下的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即符合团结抗战原则,又有利于发挥八路军新四军作战特点和优势。但是国民党惧怕共产党在敌后发展壮大,希望借日军的手消灭共产党,这种破坏团结、破坏统一战线行为害人害己同时误国,只有利于敌人。
二,反击侵略要以人民为本,实行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抗战路线,深入民间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按民主原则建立根据地政权,结果是“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国民党不相信人民,害怕民众起来掌握武装,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表现为对内抓壮丁,苛捐杂税压迫人民,对外依赖列强、依赖外援。某些人热衷宣扬的远征军,恰恰反应了片面抗战,请问:既然远征军那么厉害,孙立人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深入敌后收复失地、拯救中国老百姓?而是非去缅甸拯救英军?为什么不在中国本土打通出海口?而是非去缅北原始森林开辟道路?远征军官兵是英勇的,国民党统治者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要有坚强的政治意志。历史证明,面对帝国主义侵略,任何妥协让步都不会有好结果,投降的结果是沦为殖民地,是民族消亡,勇敢坚强的反侵略意志是民族生存的希望,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
四,战争要夺取主动权,深入敌后是积极的战略。抗日战争敌强我弱,做为弱势一方的中国军队需要积极防御,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国民党军历次会战积极防御,采取防御战中的进攻战,就有很大机会扭转被动局面。
更为积极夺取主动权的战略,是深入敌后收复失地!八路军新四军在没有国民政府财政军饷情况下坚持抗战,主要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支持。日本掠夺台湾、朝鲜和东北资源是发动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重要物质条件,国民党丢失东北,使得日军能够驱使东北人力物力服务于关内作战,而中国军队每收复一片失地,就等于阻止日军掠夺这片土地以战养战,同时中国军队却可以把相关资源用于抗敌,把这片土地变成消灭牵制日军的战场,从而极大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台籍日军、朝鲜籍日军各有数十万人,很多参加了入侵大陆战争,伪满洲国伪军20万人,抗战后被国民党收编的关内伪军就有大约240万人,日军还奴役了数不清的中国劳工为战争服务,许多人被绑架到日本做奴隶,这些是被日本攫取的人力资源,那么物质资源呢?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关内三百万平方公里,全都是中国传统核心区,人口周密,物产丰富,资源潜力远胜台湾、朝鲜、东北相加的总和。
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活动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根据地,二是游击区。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政权,资源被抗日军民掌握。游击区有群众支持但没有公开政权,公开的维持会通常是明里应付日军,暗中协助八路军,形成游击区资源争夺战。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根据地有80多万平方公里,再加上游击区,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的牵制和打击对于抗战胜利有决定性意义,假如这样广大区域的资源被日军控制,国民党军的战场必定加倍艰难。
国共两党谁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让我们把眼光从历史拉回现实。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国家统一立场,执政七十多年,中国成为坐二望一的世界强国,美日欧再也不敢轻蔑地对待中国,而是充满焦虑,把中国当做最强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反观台湾,国民党把政权丢失给民进党,搞到台独势力成为绝对优势,台湾沦为彻头彻尾的新时代殖民地。看看当下贸易战,大陆让特朗普一头撞到铁板上,台湾则像腐朽的晚清,卑躬屈膝地把台积电拱手献上。
一个民进党,一个国民党,一个台独,一个拒统。台湾自甲午战争之后沦陷,至今没有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羁绊,可以说台湾至今没有真正回到中国人民怀抱。台湾现状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延续,统一台湾,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人民自甲午战争以来对日寇的最后一击!国共两党谁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历史自有公论。
- 上一篇:曹国舅与渭南
- 下一篇: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传家风薪火 颂家国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