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积德则无不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发布时间:2025-09-05 18:15 浏览量:6
《道德经》有云:“重积德则无不克”,言深厚积累德行,便能无往而不胜。古往今来,诸多仁人志士以一生践行此道,北宋名臣范仲淹便是典范。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胸怀,正是 “重积德” 的生动写照,其人生轨迹亦印证了 “无不克” 的深刻哲理。
一、少年苦读,积修身之德
范仲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始终坚守向学之心。他在应天府书院苦读,“划粥断齑” 仍乐此不疲,不仅积累学识,更磨砺心志。他秉持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的初心,将个人修养与济世情怀紧密相连。这种早年积淀的修身之德,为其日后担当重任筑牢了精神根基,让他在人生逆境中始终坚守本心,不被困境所困。
二、居官任事,积为民之德
步入仕途后,范仲淹始终以百姓福祉为念。知泰州时,他率民修筑海堤,抵御海潮,解一方水患;知苏州时,他疏浚河道,兴修水利,让百姓免受洪涝之苦。即便身处朝堂,他亦敢于犯颜直谏,力推改革,试图革除弊政,虽屡遭贬谪,却初心不改。每到一处,他都躬身践行为民之责,这份厚重的为民之德,使其赢得百姓爱戴,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凝聚民心,冲破阻碍。
三、精神传承,积不朽之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不仅是他个人志向的抒发,更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标杆。他的德行超越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精神层面的 “积德”,让他的思想穿越千年仍具生命力,真正实现了 “无不克” 的永恒价值。
范仲淹的一生,是 “重积德则无不克” 的绝佳注脚。从修身治学至为民理政,再到精神传承,他以点滴之行积累深厚德行,终成千古敬仰的名臣典范。这启示我们,唯有坚守初心、厚积德行,方能跨越困境,成就不朽价值。